當你只剩最後一塊乳酪時,你會把它交給自己的孩子,還是路邊的孤兒?
對我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而Matt Reeves在猩球崛起中全神貫注探討的,
也正是這個主題。
在政治社會學的領域中,有一個探討的面向叫做「族群理論」。這個理論簡單的講,就是
「人會以自己為圓心,按照和自己相近的程度向外畫一個圓,以此來區分敵我」。越接近
自己的人和自己有更多的原生共通點(註一),例如:宗教、種族、語言、文化等等。
為什麼我們會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因為我們知道在資源無法足夠分配的情況下,
非我族類的人,絕對不會把我們擺在分配的優先順位。而當必須做出抉擇時,離圓心最遠
的部分會優先被捨棄掉,這個捨棄代表的可能是放棄,或是搶奪。例如在極地遇難的探險
隊會殺狗來吃,或是遇到嚴寒而食物不足的匈奴人會向南侵略。
註一:原生特性係指後天難以改變的特性,原生共同點則是指先天上彼此相同的共通點。
片中的情況剛好是個極端的例子,在裡面區分敵我的標準,其原生性遠超過前述的宗教、
種族、語言、文化,而是「物種」! 在人類文明瀕臨滅絕,資源遠遠不足時,要和其他物
種談和平共處,談共享資源,都僅僅只是天方夜譚。人類沒有選擇在一開始就消滅掉所有
猩猩,僅僅只是因為力量不足而已。而對猩猩而言,Koba在一開始就說出了真相:「我們
要趁人類脆弱時消滅他們,不然等到他們變強時,就是他們來消滅我們」。諸位可以想想
,如果人類和猩猩真的暫時和平共處,等到人類復興後,Koba的預言會不會成真?
但是在這樣現實的情況下,卻出現了兩個試圖達成和平的理想主義者。Malcolm和Caesar。
他們試圖和平共處,想要過著我不犯你,你不犯我的生活。還有什麼比這更天真、更理想
主義的呢? 就算人和猿真的能夠短暫和平共處,但你能夠想像自己隔壁住著一群會用槍的
人猿? 你能睡得安穩嗎? 所以Caesar最後說了,Human will not forgive(註二),因為他
終於明白了,這是物種之爭,非得拚到流盡最後一滴血,一方滅絕,是不會罷休的。也因
此,Malcom和Caesar的理想終究要失敗,努力也終歸徒勞。
註二:片中這裏翻成「人類不懂原諒」,簡直亂翻一通。
Koba這個腳色塑造的鮮明但沒有深度,對面的Dreyfus雖然出場少的多,但是深刻地反映了
Malcolm的不切實際。還記得他在死前說了什麼嗎? 「They are animals!」、「I'm
saving human race.」對一般的人類來說,即使你可以用「He」而不用「It」來稱呼猩猩
,猩猩和人類仍然是不同的生物,是不一樣的Race。
「物種」這個主題在第二集中幾乎講完了,第三集可能的走向也很明顯,不管Matt Reeves
還會不會繼續導第三集,這個故事都會很難講。要如何端出好的菜色,讓這一系列有一個
好的結尾,甚至成為經典,是一件極為艱難的任務。
附註:
片中有相當多的動作場景,導演也用了一些長鏡頭來增加緊湊度。裡面Malcolm躲猩猩時有
一幕相當流暢的長鏡頭,值得仔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