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每個人喜好都不同,有人討厭有人喜歡都很正常
看完這部片的同時就能預想到會有很多人不喜歡,
因為它不是一部很標準『討喜』的片,反應可能會很兩極
但是這一整串尤其這一篇也講的太超過了吧?
你可以說它不好看、說它爛,這些至少都是關於電影
但是說到導演因為是為了追求票房而拍是不是太欺負人了一點
這跟電影本身根本無關,
而且從你所說,反而讓人覺得導演這次是不是太不在意票房了
這麼多不易讓人輕易喜歡的元素、節奏湊在一起,
怎麼想都是導演不願妥協下對“電影”所做出的選擇和堅持
這裡不論他結果的好壞,但至少,這是對於“電影”本身的
你覺得導演把觀眾當白癡,是不是你把導演當成白癡了
你說導演傲慢,是不是這是你身為觀眾的傲慢
只希望回到電影本身討論吧
※ 引述《kookisky ()》之銘言:
: 原po認為電影會拍成這樣,原因是導演不懂貧窮,這點我有不同意見。
: 李安沒嗑藥,也可以拍「胡士托風波」,即便這並非他傑出的作品之一,
: 但要跟這部比……還是別比了。
: 藝術創作者不需要成為創作人物本身,他需要的是揣摩人物的心境,
: 這個揣摩的能力是藝術創作的核心能力之一。
: 我認為這部電影最失敗的地方是:
: 導演花在揣摩觀眾的心思,多於揣摩角色的心思。
: 導演在乎票房,多過於藝術成就。
: 這不是什麼壞事,但願賭服輸。他兩頭空。
: 在導演對觀眾口味的揣摩下,
: 他覺得觀眾不喜歡看皺巴巴髒兮兮的制服,所以每個人都穿筆挺的制服。
: 他覺得觀眾不喜歡看破洞的夜市球鞋,所以人腳一雙愛迪達。
: 他覺得觀眾不喜歡看陳腐殘舊的室內景,所以教室跟大賣場都亮白的像是在賣預售屋。
: 他覺得觀眾不喜歡無配樂的壓迫感,所以優雅的鋼琴聲貫穿全場。
: 他覺得觀眾不喜歡看真實的暴力衝突,所以打架打老半天假得要命。
: 他覺得觀眾不喜歡看西門町規劃凌亂的街景,所以用濕漉漉的視覺效果來美化。
: 他覺得觀眾不喜歡聽窮學生直白(甚至暴躁)的對話,所以台詞通通幼稚化。
: 他覺得觀眾不喜歡看弱勢者面對強權的恐懼,所以警察偵訊、父母前來打罵
: 都輕輕帶過,師長的憤怒譴責變成寫悔過書的喜劇表現法。
: 他覺得,觀眾的能力無法從擬真的貧窮、絕望、痛苦、緊張、壓抑、憂鬱、憤怒之中,
: 看出人性的尊嚴,看出藝術的美感。
: 所以他搞小清新,被質疑就說:那是魔幻寫實。
: 我並不質疑易智言對貧窮的了解。
: 我質疑的是他對觀眾的了解。
: 而他的了解就是:乾淨清新、溫和整齊、抒情和平才是觀眾唯一能認知到的「美」。
: 寫實的美、破敗的美、殘缺絕望的美、流汗流血凌亂不堪的美,
: 不是觀眾所能領悟的。
: 身為觀眾,我覺得自己被侮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