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情慾三重奏:以「他」書寫自我

作者: CafeRhyme (Rhyme)   2014-07-21 23:31:02
好讀版:http://www.2ndnote.com/archives/111
以下有雷
故事由三條支線組成:躲到巴黎,逃避生活、想突破創作瓶頸的作家,以及深陷與父
逆倫的情人。到羅馬盜取名牌設計圖的山寨生意人,碰上似真似騙、急需要錢的性感
女人;因為差點失手傷害孩子,被迫離婚而身無分文、生活一團亂的女子,以及她那
咄咄逼人、有名有錢的藝術家前夫。
電影中角色眾多,片名所謂的「第三人」是誰?這樣的命名、劇本,而且由編劇出身
的導演 Paul Haggis 所執導,就令看似談「愛情」的劇情片足以延伸到談「創作」,
頗有後設(meta)的玩味。
導演以細微,甚至說幽微的元素(可能根本不被觀眾注意到)貫串幾個分支故事,最
容易被注意的,大概就是片頭和片尾在即刻老爸(連恩尼遜)身旁的那輕輕一聲「看
我」。這一聲,讓三個幾乎平行的故事,有了交錯、有了不同深淺的位置,我們可以
猜測,其中幾個人物其實是即刻老爸筆下的故事角色。這是第一個「第三人」,作家
是這些角色幕後的第三人。
這位作家,背負著因疏忽而喪子的劇痛,以及不忠、創作技窮的窘境,在手記、小說
中以「他」來書寫自我。甚至說,是以上述的其他角色來書寫自我。另一個「第三人
」。而最後,抽離電影的光與幕,我們必須知道,即使這個作家角色也是虛構的,他
出自編劇導演之手,又一個「第三人」。
這就是後設劇本的玩味了。從故事裡,我們看見作家如何將一個自己,拆解成不同情
緒,塞到不同角色身上。而這個過程,又正是 Paul Haggis 這樣一位創作者,實際經
過的歷程。作家用另外的角色群,來面對並救贖心底的罪惡感,用「他」、「第三人
稱」來面對自己。這是情感敏感的創作者的脆弱,也是他們賴以為生的堅強(沒有這
宣洩出口,可怎麼辦?)
電影中,作家寫:「白色是信任;是信仰;是謊言。」分別落在三段故事,也等於是
作家的三種心情,也或許正是導演內在的三種心情。
而同時,我也想像:這不僅是導演藉著眾多角色來談創作、來抒發自己內心難以面對
的情緒(若有,到底埋在哪一段?),同時他也獻給電影院的所有第三人-觀眾。當
我們讀著故事,同樣參與創作,因為腦筋和情緒會跟著去猜想故事的發展、去結合自
己的生命經驗,如李安導演說的:「(觀眾看電影)他是在看自己」。在這過程,我
們一樣尋找救贖-或大或小,可能是如同故事中的喪子之痛,也可能就是救贖下班後
無聊的靈魂吧。
Rhyme
作者: john2y (得了厭食症的獵人)   2014-07-22 00:18:00
完全是作者的自我救贖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