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觀感,其實第三集最大的問題算是編排不當,
如果以不增加電影長度,但增加劇組成本並再塑造一個高潮的話,
我有幾點意見:
1.把志志雄到東京的格局完整的擴大
如果看過電影的人,應會一致認為志志雄雷大雨小,把船停泊在海上什麼都不幹
我覺得大友既然更改原著,讓東京砲擊計劃成功,並讓十本刀到達東京,那代表
日本維新史面臨改寫的命運,那麼我就會讓志志雄一開始就連續的砲擊東京造成
大動亂,而且是用黑夜掩護,接著十本刀登陸,如志志雄幕末影子刺客一樣,讓
十本刀分頭去對維新政要進行暗殺且成功,因為志志雄被背叛焚身的仇恨,包刮
那些企圖殺害志志雄的兇手,都被志志雄梟首或者吊死在街上示眾,東京真的陷
入恐懼。
稍微明白日本史的應該會知道,維新的元老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僅次於天皇,日本
憲法明文規定元老為天皇匡輔大臣,但因為沒有規定其影響力,所以實際上成為
超越憲法與其他機關之存在,西鄉隆盛叛去與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相繼逝去之
後,九大元老分別為黑田清隆、伊藤博文、山縣有朋、井上馨、西鄉從道、松方
正義、大山岩、西園寺公望、桂太郎等人,其中又以第一集山縣有朋和第三集
伊藤博文影響力最鉅,當時日本政局是以長州藩主導,以陸軍為主的代表即為當
時身為陸軍卿的山縣有朋,那麼我會讓志志雄綁架山縣有朋,十本刀蝙也的飛行
功用也可以順勢在電影裡展現,或許以視覺效果來說還會耳目一新(當然為什麼
可以飛,這一點以電影創作來說我個人是覺得不用說明....)
隨著關鍵人物的殺害與山縣有朋的綁架,志志雄的肆虐可以不限於東京,獨立的
海上環境與山縣有朋的到手,志志雄可以再度開赴海上對沿岸日本精華地段攻擊
,隨著局勢的節節升高,接著再牽引出伊藤博文善後與談判的橋段,而因為牽一
髮動全身,志志雄問題的解決也變得需要長時間,劍心等人漫長的鋪陳與修行也
隨即合理,對於主支線的劇情牽動也變得更為明確。
2.劍心變為非自願性留在師父身邊
一開始冗長的鋪陳很顯然讓很多人覺得冷下心來,電影裡當然也有穿插維新政府
的畫面讓彼此襯托,但冷熱對比顯然不明顯,而劍心輕易被說服留下學習,也讓故
事顯得詭異,那麼劍心可以變為被比古阻擋,打得半死下被說服來學習傳承,而因
為志志雄的成功與山縣的生命威脅,讓外面滿城風雨,相比下劍心心急如焚被困在
清幽林中,彼此也變得呼應,劍心的修行說服力也更為明確,從憤怒拼命闖關到處
變不驚,修為的表現層次也更加明顯。
3.蒼紫路線不要過早結束
蒼紫本為支線,但電影中表現的方式是如過關斬將的方式,打完了蒼紫,再來打志志
雄,如果沒有跟主線交會,以我的想法來說,我同樣覺得蒼紫不重要,只是為了呼應
漫畫,我的話我同樣會讓蒼紫阻攔劍心,但是地點不一樣,或許還會分段,第一場是
先在劍心要搭上追擊救援山縣的海軍碼頭上,劍心沒有時間取勝,跳上船隻後甩掉蒼
紫,但蒼紫不死心,找了船追上去,與劍心幾乎同時間上了志志雄的船,遇上了宗次
郎,如漫畫一樣,說如果要取拔刀齋的命,可以跟幫助志志雄擊退跟劍心在一起的官
軍,留下拔刀齋給蒼紫,蒼紫在電影跟原著一樣成了會兩邊倒的牌,充滿不定性。
4.增加時間緊迫性
這是為了呼應第一點,無論在原著還是電影,儘管志志雄說要竊國,可是他真正需要
的是什麼都不甚明瞭,似乎是為了憤怒而叛變,志志雄本為狂人,我的意見是既然要
狂,就做個如神經病不切實際的要求:「解散政府」、「恢復幕府」、「慶喜復行視
事」、「武士時代再臨」,志志雄本是維新派,現在自踩倒車無疑荒謬,政府對志志
雄的談判也因此破局,志志雄還可以因為政府的反應而大笑,單純為破壞而破壞
而志志雄抓了山縣是要跟政府談判跟利用影響力,但也可以直接讓政府「覺得」山縣
在他手上,志志雄可以祕密殺死山縣造成此效果,而志志雄也可以感性如電影想斬劍
心,留著山縣高談闊論,理智與感性展現也因此取得平衡,山縣在志志雄的不正常下
受傷跟見到志志雄漫畫裡殺害手下的慘狀,開出條件拖延時間,並說如果自己死了,
海軍就會不客氣的催毀志志雄的鐵甲鑑,而志志雄並不屑威脅,說薩摩藩或許還會高
興山縣死了,志志雄見山縣恐懼,也因自己高興,等自己有殺山縣有朋時的心情時候
再殺,留著還可以作為跟官軍面對面時交涉的人質。劍心跟官軍對山縣的救援也變得
重要跟緊急,蒼紫的阻擋也顯得很討厭惹人煩。
以上幾點,這是我覺得主要可以讓劇情變得更加緊湊有張力的改編,其他一些次要鋪陳
我覺得如果不要太長或太突兀,在重點的架構下應不會構成問題,適度修飾就可以跟這
些重點劇情連貫起來。但細看電影的人應該會發現同一個布景一直重複用了數次,如果
真照我說的來做,不知道成本會暴增多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