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不會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這是看完"親愛的"我最有感觸的一句話,很簡單明瞭卻讓我反思許久
故事是真人真事改編,是個簡單的小故事,但卻深刻的描述出種種的社會問題
故事從一對離婚夫妻,他們唯一的兒子被人拐走開始…他們一路的找尋且彼此在傷痛中找
到心靈的出口,好不容易在幾年後找到兒子,但兒子卻早已不認得他們,只認這幾年來撫
養他們長大的農婦為媽媽.....
陳可辛導演一開始是帶領觀眾從生父母的角度去思考,帶出彼此間的衝突也看出他們的痛
苦,原以為找到孩子就圓滿了,殊不知孩子並不認識他們還朝他們吐口水。其實看到這邊
,觀眾是一面倒的接受且同情他們的,也多少認為不知情的農婦雖不是罪大惡極,但總認
為她一定要付出代價
農婦的先生帶回了二個孩子,她對他們視如己出,撫養了三年,卻接到要將二個孩子帶離
他的這個惡耗.....也許還回兒子何情何理,但從二個月開始即撫養的小女嬰也被"推定
"是丈夫拐來的所以強制帶離
本來不富有但溫暖的家,忽然被拆散,這樣的心情能體會嗎?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也一度站在自以為正義的一方,認為農婦既然在法律上站不住腳,
那就沒什麼好說的,甚至讓我聯想到一些明明沒理還要硬跟你爭辯的當事人.........
但後來鏡頭漸漸從農婦的角度去思考這整件事,一個沒念什麼書一切以自己男人為主的女
人,忽然承擔已故男人所犯下的過錯!沒有人可以體諒他連律師都不願意幫他
她只是想見見兒子女兒都受到重重阻撓。
當農婦生氣得想告社會局時,她得律師告訴她
"站在社會局的立場想,他們如果把孩子還給拐騙兒童的家庭,那他們怎麼做法制宣傳啊
"
人總是不願意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思考問題
作為未來的職業,到底怎麼樣才是好律師?
是一板一眼照安全的規矩走,不用感情去影響判斷
還是能將心比心,去思考如何能幫助當事人呢?
這部片讓我反思,也對於自己太快被眼前所見的事情影響,而有了對事情的成見而感到慚
愧。任何事情客觀上雖然只有一件事,但往往加了很多主觀的臆測,而使得大家對此的見
解感受都有不同。哪樣是對的?我不知道....
只能期許自己能用多方的角度去看事情
沒有絕對的對錯,只要能對得起自己,也許會少許多的懊悔吧
最後,趙薇把農婦演得真的扣人心弦,把崩潰無助又帶點傻勁卻堅持的心境傳達的很棒
可惜再次無緣金馬QQ 期待下次能有好作品一舉拿下影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