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伯力克早在50年代就展現了他的天分。
<殺手>,<光榮之路>到<萬夫莫敵>,
都是他小試身手,嶄露頭角的佳作。
但是拍完<一束梨花壓海棠>時,庫伯力克才到達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類型經典,幾乎比瓦哥範本作<哈洛與茂德>早了近十年。
接下來的<奇愛博士>與<2001太空漫遊>都是庫伯力克最核心的代表作,
60年代,正逢古典好萊塢衰頹,美國新電影導演史柯西斯,柯波拉,史匹柏
等都尚未出道,卡薩維蒂還在玩他的獨立小電影,庫伯力克早已挑起
兼具商業與藝術性的美國電影代言人大樑。
但是奇愛博士之中,僅管彼得謝勒一人分飾三角,出神入化的演技,
仍然無法掩飾該片多線劇情處理不當,且明顯搭上冷戰風潮的炒作意味。
2001太空漫遊更是重大瑕疵,它緩慢的節奏,以及過度描寫科技,
探索人內心深處的內涵,還遠不及四年後塔可夫斯基的<飛向太空>,
事實上這部片也被歐洲影評界(如BFI)高估了。
70年代開始,庫伯力克浮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希望在每個電影類型
都達到典範的程度,太過貪心想要全面發展的結果是,往後他拍片品質每況愈下。
地下名作<發條橘子>,邪典的成分遠大於故事性與內涵,
這讓它看起來與<洛基恐怖秀>等量齊觀,是名作,但稱不上典範。
<亂世兒女>,即便他用了世界最大光圈拍出油畫質感,也無法改變
在他之前,大衛連早已樹立了後世史詩片無法超越的障礙。
<鬼店>,僅管他連續一百二十次重拍同一鏡頭,幾乎逼瘋女主角,
也無法跳脫出希區考克在驚悚片領域所創造的格局。
到了<金甲部隊>時,已經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地步,
被同性質的越戰片<越戰獵鹿人>,<現代啟示錄>,<前進高棉>
等佳作淹沒,最終無法脫穎而出。
死前告別作<大開眼戒>,在九零年代各類型電影遍地開花環境之中,
一貫"庫式風格"的這部作品,倒也顯不出任何過人之處。
隨著時間過去,庫伯力克的作品,因為節奏過於緩慢,
無法承受時代的考驗,但諷刺的是,也正是因為年代久遠帶來的距離感
與神秘感,庫式的作品,反而成為影評人口中的奉為圭臬之作。
總體來說,若庫伯力克全心專攻一兩個特定領域,
那麼他將留下後人難以超越的典範,與希區考克,黑澤明等人並列,
但是多頭馬車的結果就是,他終究只留下了一個巧匠而非大師的名號。
只是,他萬萬也想不到,他引以為傲,用廣角長鏡頭製造的宏大格局,
在三十年後,被一位年輕導演,以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的手法取而代之。
他的名字是,克里斯多福‧諾蘭。
(筆者為資淺影評人與地下刊物小編,作品散見於數家左翼雜誌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