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通過虛實的鏡子-關於楊德昌的恐怖份子

作者: ueiwei (盲羊)   2015-05-24 20:47:42
個人非常喜歡楊德昌導演,特別是他的《麻將》(1996)和《一一》(2000),兩部都看了不
下四次。其他的片子從《海灘的一天》(1983)、《青梅竹馬》(1985)、《牯嶺街少年殺人
事件》(1991)到《獨立時代》(1994)也都陸續觀看完畢,就獨缺1986年這部被稱作楊導代
表作之一的《恐怖份子》。昨天終於看了。雖然稱不上喜歡,但它卻讓我留下一些奇特印
象,也由此產生一些思考。
首先是《恐怖份子》交錯的敍事。整部片看完,會清楚看到兩條明確的敍事線:一個是攝
影男孩、一個是女作家,彼此產生微妙的關係。但觀看時候,卻明顯感受到交錯的不只是
攝影男孩和女作家,還有女作家的先生、以及神秘女孩的視角出現在電影之中,形式一個
多視角的敍事手法。這種以角色為中心的敍事手法(我想應該算是一種多線敍事吧),在
後來的《麻將》與《一一》那裡得到更完美、更具魅力的展示。這樣的敍事在《恐怖份子
》一片裡,顯得較為片段,雖然電影開始就展示出幾位角色的關係,但初次觀賞的過程,
還是如入謎霧之中,形成一些疑惑。從成功的一方面看,交錯的敍事加強了電影原有意營
造的懸疑感;從失敗的一方面看,交錯的敍事把觀眾推到很遠的地方,難以進入狀況(這
樣的問題,看第二次時,應當能完全解除)。
其次,電影的後現代情境。神秘女子給女作家的一通電話,讓遇到瓶頸的女作家寫出了一
篇得獎作品,又被攝影男發現向女作家的丈夫告密。這樣的一個設定,本身頗有後設文本
的味道,而電影裡虛實互涉的部分,更是後現代情境的一個照映。以後設文本來說,女作
家的小說顯然不夠強力到控制電影結局,這一點削弱其作為後設文本討論的基礎(看到結
尾,便確定它不能作一個後設文本來說論)。然而,以後現代情境來說,這部電影對於理
性、安定、真理以及確定性的持疑,包含虛實之間的關係,都是後現代理論家所關注的問
題。這個問題,不是去呈現「真實」而是對「現代社會」的「生活模式」提出質疑與挑戰
。因此不能把《恐怖份子》當作一部寫實的片看,但它所呈現的世界和意圖探討的「虛與
實」的問題,卻反映出時代思潮與情境。如此來說,這一面不真實的鏡子,也許是比真實
還要真實的。
我並不知道1980年代的楊德昌導演是否是有意識地提出後現代式的問題,但這部電影從形
式到內容所展示出來的一切,顯示出楊導對現代社會的觀察和反思。這樣一種剖析式的思
考,正是楊德昌電影精彩之處,他後來每一部片中,都透過角色和劇情在呈現他的思考。
而由此,我想到的現實的問題是:像《恐怖份子》這樣的電影,並不容易親近。
如同前文說到的,個人最愛楊導的兩部片《麻將》和《一一》都是導演較後期的作品。一
樣是精彩地剖析、呈現一個世界,一樣充滿思想與哲理,卻有更讓人接受的形式。雖然我
猜再看一次《恐怖份子》也許會看到更多細節,覺得更精彩,卻仍覺得作為一部電影,它
還是更偏向小眾,實驗性較高的作品(無怪乎有人說楊導超越他的時代許多。我想真正高
明的導演,無一不是超越時代的)。如果不能夠撐著把它看完,甚至看第二次、第三次,
也許沒有機會理解它的好。這也許也是楊導始終是一小群影迷的最愛,對大眾來說卻是十
分陌生而遙遠的存在吧。
無論如何,感謝楊導拍了這樣一部一定要看到最後的電影。我至今仍以為,華語電影界,
沒有一個導演能超越楊導多線交錯的精彩敍事。但若有人問起,我還是會推廌最真實深刻
的《一一》。至於《恐怖份子》,真的很愛楊導或很愛電影再看吧-因為你必須通過悶悶
不解的過程,才能享受到結局帶來的一絲快感。
作者: ShineOnYou (CrazyDiamond)   2015-05-24 21:09:00
多線式敘事 最後因為一樁意外兜起來 真的蠻不錯
作者: cching1021 (ching)   2015-05-24 21:19:00
我的經驗反而是推恐怖份子比推一一容易讓人入楊導的門誒 環環相扣又戲劇化的多線敘事與短片長反而比較親人
作者: basedora (AchtungDora)   2015-05-24 22:48:00
我其實也蠻推恐怖份子的XD 不過一一的溫柔筆觸也大概是楊導作品中很獨特的存在
作者: ladyluck (Luck be a lady)   2015-05-25 12:11:00
我自已楊德昌入門是恐怖分子。覺得還好不會很難親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