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後青春倒退嚕後,感覺思緒跟著電影的起伏變的雜亂,沈澱一陣子後,真心覺得
是一部值得再次欣賞的電影。
整部圍繞著『青春』與『成長』做探討,到底什麼是成長?什麼叫成熟?一對年過四
十的夫婦,一對剛過二十的新婚夫妻。
我覺得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來看:
第一個部分是Josh對Jamie的關係:
在Josh年過四十,自從第一部片受好評以外,已經醞釀了十年的新記錄片還沒辦法完成
,在還沒成功,而且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開頭也只是曇花一現,如此不上不下的狀況下
,Jamie已幾近崇拜的情況下出現在Josh的面前。對Josh來說,Jamie的崇拜是自己正在
成功的佐證,Jamie的熱情則是自己因爲長大成熟所遺忘的能力。就像是Josh夫妻在老友
面前不斷的讚美Jamie的眼神,那種『我們怎麼能放縱自己不再青春』的激動。Jamie對
Josh來說就是想要成為的人,對任何事保有好奇心,也不斷在生活創新的人。
就像是從大學畢業的我,總時不時地想到大學時的生活,偶爾參加社團的聚會,看到年
輕的學弟妹們,看他們完全不科學的生活作息,也會回想到自己的從前,說夜唱就夜唱
,一點小事就能開心一整天的單純。
這個時候『的青春』對我對 Josh來說,是一個想要成為的存在。
不過,雖然在心境上想要變回青春是事實,但就現實上來講,對Josh來說自己是Jamie也
是老大哥,自然要照顧Jamie,從吃飯的買單,到大方的借出自己拍片的成果。都是一種
照顧晚輩的寫照,覺得這是種責任,也是種優越的體現。就像在吃飯的時候,Josh快速把
帳單拿走說我來付,對Jamie來說卻只是淡淡的回應。看得出來在照顧晚輩的心態底下,
其實也有部分的優越感。
對應到自己,在和晚輩相處的同時,也往往會出現這樣的狀況。自然而然地照顧,突然
地無私大方。卻又在某些狀況下覺得他們不如自己,哪怕只是多活了一兩年也可能會有這
樣的優越感。
而這個時候的『青春』反而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弱勢。
第二個部分是Josh對Leslie的關係:
Leslie是Josh的岳父,也是成功的存在,Leslie在紀錄片的成功對Josh來說是崇拜是嫉妒
也是一種壓力。劇中最深刻的就是Josh到Leslie家中想要尋求幫助的那段,可以感受到
Josh內心強烈的矛盾。就Leslie的成功來說,Josh毫無疑問應該虛心向他討教;但另一
方面來講,向Leslie低頭卻是承認自己還不夠成熟的意思,然而要一個年過40的成年人
承認自己其實不成熟,那該會有多大的糾結。
從小到大,從國小到國中,從大學到出社會,從新鮮人變成主管,一個又一個的過程,
看似我們越來越成熟了。對於國小生來說,畢業那一刻,變成國中生他更成熟了;對社
會新鮮人來說,脫離求學階段開始工作,他更成熟了。對Josh來說,他年過四十,再怎麼
樣該算成年人,也算是成熟了。但心境上的成熟與否怎麼能是由社會的規則所決定的?
其實成熟與否不是自己說的算,不是我們每天說自己長大了、長大了就能證明什麼,當我
們一直覺得自己比別人來的成熟,覺得自己不像從前,那樣的認知,那樣的想法不過是心
靈還沒真正成長的寫照。像是剛到升高中的小孩對自己的父母吆喝『我已經長大,可以自
己負責』一樣沒有意義。但當自己真的理解到自己還沒長大的狀況,也許反而就是自己成
長的開始。
我應該會找個時間再去重看,這次只想著要趕快記錄起來,寫的是有點太雜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