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看了這部HBO的自製電影《血熱之心》(The Normal Heart) ,
做為一個Mark Ruffalo的影迷,我最初是衝著他去看的,
可是這部的後勁強到過了一個月還在思考裡面的問題。
(以下有電影雷)
故事描述80年代性解放之後出現了愛滋病。
一開始沒人知道那是什麼,只因為它在男同志族群間散播的特別快,
於是愛滋病這個明明應該由所有人一起面對的議題,
成了男同志族群自己必須孤軍奮戰的戰場,政府則採取忽視的態度。
這部電影在講的就是爭取同志權益、要求政府正視愛滋問題的過程。
諷刺的是當時剛經過一場性解放的浪潮,
性解放後有短暫的時間一切看起來都那麼美好,
對那個時代終於小小戰勝的同志族群來說,愛不應該是廣義的嗎?
為什麼廣義的、奔放的愛,帶來的是一波波的死亡?
裡面有些片段真的很殘酷,或許是故事劇情,
可是仔細一想就覺得它其實是很真實的。
當年對愛滋的恐懼與未知,
讓一個個曾經美好、前途無量的青年的死亡價值變得破敗而一文不值。
這是現實。很殘酷,放到今天你甚至無法相信這種事情會在眼前發生。
Mark Ruffalo這個演員本身帶出來的議題則讓我沉澱了非常久。
他是一個47歲的異性戀者,有美麗的妻子和三個孩子。
他是社運份子,在環保議題上積極發聲。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第一個念頭是,為什麼他要接這齣戲?
他是抱持著什麼心態在詮釋這個角色,我真的很好奇。
當他飾演一個極端偏激的社運份子(兼他本身並不是的男同志)時,
他要怎麼把這個好像有一點自己影子又與自己完全不同的角色給詮釋出來?
編劇兼導演的Larry Kramer接洽他演出這部戲時,
Mark 問「但這個角色不應該是由gay來演出嗎?」
而Larry Kramer對他說
「你沒抓到我的重點,這與你是直男或是同志無關,
我要找一個適合的人來演,而我認為那就是你。」
我覺得他透過這部戲同時也在釐清一些東西,這是我很喜歡這個演員的一點。
他真的是一個從做中學的人,
不是仗著自己有多麼崇高而不可被質疑的理想而去詮釋某些東西給大家看。
他演出的角色是一個脾氣非常壞的激進派社運份子,連在同志圈都不受歡迎。
這放到今天來依然值得思考──
社會運動中的不同路線之間要如何磨合,才能一起創造更好的局面?
現實生活之中馬克盧法洛自己就是一個堅定的社運參與者,
我相信他在這個過程中也思考了很多。
演出他在劇中的情人的Matt Bomer本身就是男同志,
Mark談到他們的吻戲時說
「在此之前我從未吻過一個男人,一開始我當然很緊張。
可是拍了吻戲之後我發現,親吻一個男人與親吻一個女人並沒有差別(除了鬍渣之外)」
我感覺得到他很努力想演好這個角色,
我感覺得到他做為三個孩子的父親、一個異性戀者,在這個過程中學習了很多。
Mark在一篇訪談中提到:
「拍婚禮的那一幕時,你整個人都會在那個情境裡。
有整整一小時我沒辦法停止哭泣,那真的太多了。
所有東西好像忽然一起壓在我的身上,
近乎暴力的苦難、在生命不斷的喪失和感染的殘酷之間。
我們在一間有上千人因為感染愛滋病而死去的醫院裡拍戲。
那是真的醫院,我一整天都感受到在那個小小的房間內曾經有過無數人的恐慌和受難。」
在電影裡,主角和他唯一的家人(哥哥)大吵一架時,他憤怒的對哥哥說
「你看著我的眼睛,然後說出我們是平等,我們是一樣的,我是正常的。」
而他的親生哥哥沉默了好幾秒後卻說「我做不到。我們不一樣。」
當下我覺得這簡單的一句話到底能多傷害一個人的心。
我們不一樣,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
可是後來哥哥在醫院替他證婚時,
我覺得他理解了弟弟那顆火爆又與他身為一個直男的主流價值觀完全背道而馳的心,
其實跟所有人都一樣平凡。
一樣平等的愛著別人,為什麼有些人的愛就會反過來吞噬生命,
有些人卻能普通的幸福快樂的活著?
當時的政治人物始終對愛滋病避而不談,
因為他們認為透過「正常管道」性交就不會得愛滋(這還包括一夜情、召妓等等),
因為病例只爆發在男同志圈。
而這不就是社會運動需要去改變的嗎?
政治上的議程設定掌握在媒體和政府手中,
當他們避而不談,身處在問題中的你不親手去開啟戰爭,永遠沒辦法產生突破。
主角雖然總是說錯話,可是Mark在訪談中提到,這個角色證明的就是這一點。
往後至今有長達30年的社會運動,
無論是哪個族群、哪個議題都不能忽視這個事實:你必須主動站出來。
你要贏一場戰爭,就必須先開啟一場戰爭。
The Normal Heart裡面,
有一名女同志跑來男同志健康危機組織總部說她最要好的朋友(男性)死於愛滋病,
她想幫他們一起奮鬥。
而她的女同志友人們紛紛問她「妳何必這麼做?那些gay們又為我們做過什麼?」
而她說,這與圈子無關,當她眼見朋友的殞落,她很清楚知道自己必須做點什麼。
這些都不是為了特定一群少數人的利益,而是所有人的、身而為人的價值。
做為好像被定義成主流的異性戀者
又為什麼不能因為同志權益的進步而真心感到喜悅呢?
愛是會贏的,即使戰爭的過程中總會有人戰死,
或許不是實質意義上的死亡,而是一再的被打壓以及痛苦。
這部電影裡充滿了憤怒、無奈和悲傷,可是它不讓人絕望。
從故事裡的時間線至今已經30年了,
我想這個世界一直在變好,很緩慢,但在變好,在那麼多人的奮鬥之下。
最後恭喜美國,Love just w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