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TomCruise 看板 #1Ll-Uu5b ]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看板: TomCruise
標題: [影記] 偷走虎膽妙算的阿湯
時間: Tue Aug 4 06:14:14 2015
阿湯《不可能的任務》系列電影,Ethan 每集必「偷」,而且都是每集中段的小高潮。不過我認為阿湯最大的「偷」就是偷走了整部影集!令我又恨又愛,因為實在偷得太棒,毫不輸給電影中的 Ethan。
今年夏日的電影院大事,當然是看《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啦!居然不知不覺也已經 19 個年頭了,現在提起 Mission Impossible 還有多少人記得 1988 甚至 1966 的影集《新虎膽妙算》與《虎膽妙算》呢?好啦,至少我這六年級生還記得,我爸媽也還記得,不過對九零後的年輕人來說可能已經遙遠了些。也許我們已經可以承認:阿湯已走出屬於自己的 Mission Impossible 歷史,早已與影集原典分庭抗禮,無可取代。
《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 1996
不過我必須承認, 19 年前進電影院看《不可能的任務》時,我的心情是五味雜陳,電影剛剛結束時更是有點生氣地出場。畢竟這電影給我的震驚實在太大,光看當時的預告片,都很精巧地保持神祕,讓我對當年的幾個大雷完全無法招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bg99ykA2bk
光看預告,我是可以預期這回 IMF一行人出問題了,龍頭、高手和千面都很驚慌,不過沒有預期到的大雷,首先是 IMF居然在第一趟任務就幾乎全滅!這個雷還 OK ,雖然有震驚到但也更引人入勝,誰知下一個大雷居然是龍頭,居然讓他變成壞蛋伏法?而且變壞的理由實在太敗德,我們深愛幾十年的龍頭角色就這樣晚節不保。
剛看完時,當然很氣,整個晚上睡不著覺,第二天早上還要參加大學聯考第一天,甚至翌晨寫考卷時腦裡都是滿滿的 "Green Light, Red Light" 那場直升機火車追逐戰。不過考完兩天聯考我才赫然發現,已經為這部一開始令我義憤填膺的電影深深著迷!
《不可能的任務》第一集令我生氣的點,其一是龍頭變壞,其二則是阿湯個人英雄化,當然他還是有他的團隊甚至儼然讓他成為小龍頭,不過那個團隊中每個人地位均等合作的感覺已經不再,大家都是來為湯哥效命的。而且阿湯在此開始了他這二十年來的壞習慣:動用歐洲重量級影星,但把他們浪費掉。在這部裡,就包含尚雷諾、艾曼紐琵雅、還有克莉絲汀史考特湯馬斯。
當然除此之外,本片的優點還是不少,至少諜報電影疑雲重重的懸疑感做得很好,緊張大師導演 Brian De Palma 功不可沒;而且換個角度看,這一次的懸疑比起影集還要強烈許多,尤其是一開始先讓小組出包滅團,然後再開始把重重疑雲一步步抽絲剝繭,從邊緣觸底反擊,這一切情節說實話比影集絕大部分的案子都精采多了也緊張多了,尤其最後龍頭是壞蛋雖令老影迷咬牙切齒,但也不得不拍案叫絕!
而且還有兩個影集裡不會出現的、只有在阿湯這種好萊塢票房明星電影中才會出現的元素:灑狗血愛情、以及大場面動作。讓神祕瀟灑的千面轉變為兒女情長的 Ethan,給予這個震撼教育似乎是個轉變的好契機,從他對夥伴們(尤其是女性夥伴)的感情羈絆開始,讓他不由自主疼惜保護更愛上了老大的女人,帶著禁忌的危險愛戀最終揭曉是個美人計!這把懸疑諜報與 Ethan所承載的多情阿湯形象完美結合,絕非影集所能為。
再來,本片經典動作戲在片中當然是高空懸吊,在片尾則是法國高鐵 TGV大戰,這也絕對是高成本動作大片獨有的規模,也是讓一路走傳統諜報懸疑路線還加了點美人計的本片最終所有陰謀與情感爆發而出的爆炸性收尾。然而,這一段片尾 TGV大戰該怎麼收,在阿湯與導演 Brian De Palma 之間也有過一番激辯。若保持本片一路的寫實諜報風格,那這段頂多是以最尖端的高速列車車頂戰向古典諜報與西部電影的蒸汽火車車頂戰致敬而已,一台 TGV兩人爬出來,用點合成技術就完成了,至少這是阿湯原本的立場。
(還好當年阿湯還沒有像今日這麼堅持要親自上 TGV演出,不然法鐵是不可能答應的。然而這一幕 TGV車頂天衣無縫的合成技術,也成為好萊塢動作片使用 CGI合成技術的先驅之一。相關報導可見 http://goo.gl/iRhl5S)
不過 Brian De Palma 很堅持要加一台直升機才夠爽,雖然招致阿湯與其他人質疑「這樣就違反了本片寫實基調」,不過導演硬是大膽決定給個超戲劇化動作片結尾,硬是要做到嚎哮而不寫實。最終,這一幕讓本片擁有驚世駭俗的結尾,完全超出《虎膽妙算》影集的格局,成功轉化為與阿湯戲路一拍即合的奇情諜報動作片!恐怕也因此打開更大市場吸引更多觀眾。
至少那幕 TGV對決直升機與 "Red Light, Green Light" 縈繞了我聯考兩天,至今仍念念不忘,早已成為經典。這個「阿湯不可能任務」首部曲,成功地讓阿湯偷到了一集,然後呢?畢竟,全球影迷就算對這片評價不錯,影集老影迷可能還是無法諒解。
《不可能的任務 2》Mission: Impossible II, 2000
我事後諸葛地認為《不可能的任務 2》是本系列的重要轉捩點,不過我想一開始阿湯未必有這種長遠的大計劃。對我來說,如果前集《不可能的任務》是一次認真成功的偷天換日,把寫實諜報的原影集順勢轉為阿湯的奇情動作電影,那《不可能的任務 2》就是一次大喇喇的搶劫,對影集老影迷所在乎的寫實諜報風格毫無尊敬,吃相難看。
現在回顧那 1990s末期的動作片氛圍,港式動作片的激情熱血戲劇化戲路正被吳宇森帶進好萊塢,前作《斷箭》與《變臉》更是得到大成功,而且兩部都是雙主角命運對決戲路,《不可能的任務 2》不免也被這個命運對決的色彩席捲了。這片我真的不想多談,我只記得阿湯高空攀岩、老吳的白鴿、道格瑞史考特與阿湯的機車對衝與飛天槍戰,還有,這集阿湯的「兒女情長」更是被描繪到極致,每一個看女主角的鏡頭都激情地讓我渾身不自在。
那為什麼我認為本片是系列的重要轉捩點呢?因為它就是「觸底反彈」的「觸底」,一次把本系列做到最囂張最擺爛的谷底,讓影集老影迷把所有批評全部盡情砲轟下去之後,未來的任何一集新電影,都只會進步。當然啦,我這是回顧歷史的事後諸葛,當年身處當下的老吳與阿湯應該不會這麼想。
《不可能的任務 3》Mission: Impossible III, 2006
事隔六年,換上 J.J.Abrams 執導的本片獲得大成功,當年我自己也看得很過癮,卻忘記以同樣的老影集影迷標準來看待本片了。其實這部要說諜報、懸疑?我覺得都不及格,反倒 Ethan與胖子壞蛋(再次為影帝默哀五秒鐘)勢不兩立的緊張糾結之衝突還更像第二集。
不過有第二集這個谷底在前,沒有什麼能拍得更令人失望了,這第三集至少很有誠意地重組了小組組員們(雖然多是路人組員,仍以阿湯為中心),也還算有誠意地沒加入太多強烈的視覺風格,壞蛋的神祕感與威脅感也做得很棒,讓這部其實諜報與特務技術空洞的內容有了緊張刺激又不浮誇的外衣。無論如何,我們就承認這個「阿湯風格」的特務電影吧,諜報與團隊合作都是基本元素,但主軸還是帶點激情的動作片,三集以來已經自成一格,而且本片證明了這種「自成一格」並不必然輸給原作影集。
這個激情,也充分表現在本片對兩位女角的刻劃,而且令人玩味的是,不論女一 Michelle Monaghan 還是女二 Keri Russell,都與當年阿湯熱戀的新婚妻子 Katie Holmes 有那麼幾分神似,尤其是可愛的圓鼻子。這集也一樣大喇喇地讓 Ethan在專業執行任務之餘加進了個人情仇的成份,不論是愛護女徒弟還是保護妻子都一樣,這個「美人關」在一二三集都有,只是第二集拍得太煽情過火而第三集拍得令人疼惜而認同,認同到一部諜報電影居然以兩人手牽手得到大家鼓掌祝福為結尾,都願意投以溫馨的微笑。
無論如何,有了第三集的成功,這個系列才繼續下去了,讓我們每隔四五年就可以引頸期待一次新的 MI 新作。第三集本身拍起來是舒服的,儘管真的看進去仍然漏洞百出,對影集原作精神的不敬也沒少了,但比起吃相難看的第二集,第三集再度成功地把本系列「偷」了回來,也成功奠定阿湯詮釋 Ethan Hunt 的「深情陽光特務」路線,與市場上的競爭者 Jason Bourne 或 James Bond 等人都截然不同。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 2011
第一次,一部全新的「阿湯不可能任務」電影能讓我從上映前就滿懷信心抱著期待,看完後也完全沒有失望!對我來說,如果第三集是在風雨飄搖中奠定了「阿湯不可能任務」的獨特風格,那第四集就是來好好地玩這個風格,而且玩得很精采,甚至以原作影集老影迷的眼光來看還更貼心!
這一回,團隊合作的感覺找回來了,而且這個團隊都不是路人,都是主角!儘管 Ethan仍然是眾星拱的月,但三顆星星的戲份幾乎與月亮一樣多,而且互動生動刻劃深刻,有和阿湯一樣為私仇所驅動的 Jane 、有剛升格躍躍欲試的 Benji、有恩怨情仇深遠的憂鬱男子 Brandt 。不只是團隊合作,影集裡團隊縝密計畫偷天換日的招數也沒少,尤其是在大樓兩層同步交易更是令人似曾相識地拍案叫絕!當然屬於阿湯的動作片特色也不會少,尤其是作為噱頭的杜拜哈里發塔,還有炸毀克里姆林宮,就是要大膽地令人咋舌!
而本片 Brad Bird導演在原作影集與前作電影們之上多加的獨特元素,說嚴肅的,是縝密計畫中的不可確定性與隨機應變;說輕鬆點,則是處處看科技不靈、時間不准、任務出包的幽默感。能夠成功塑造幽默感,當然同時也把真正致命的緊張感給淡化了,整個敘事調性比起第二集與第三集都輕盈很多,緊張仍然是處處緊張,但我們大體都可以放心:這四個人都不會死,看他們驚險中輕舟度過萬重山就好了。
電影調性輕盈化、致命感淡化之餘,本片也同時將本系列電影的感情戲路進化了一級。第一次,阿湯在任務中沒有男女情愛因素,把第二三集的揮灑烈愛硬是轉了個大彎,感情與私仇的糾結就讓女配角 Jane 當作 Ethan自己過去的一面鏡子來擔綱。
Ethan Hunt 對感情更放得下了,但也不像 James Bond 一路上遇到的女人都是用過可丟的玩物(只有《皇家夜總會》與《量子危機》有跳出這窠臼,《空降危機》又故態復萌),Ethan 仍然面對一切都認真、誠懇、深情,與阿湯二十多年下來的戲路也不謀而合。而這些深情,不用高調揮灑,只要留在最後一幕短短兩分鐘,餘韻盎然。
《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Mission: Impossible - Rogue Nation, 2015
千乎萬喚,今夏終於又能看到阿湯的 Ethan,屬於系列電影的「動作期待」與屬於原作影集的「諜報期待」兩線都沒少,屬於男主角招牌的「阿湯期待」也沒少,這似乎已經是本系列電影四集走下來的必備要素了,三足鼎立,不可缺一。
說「動作期待」,有爬飛機、有古城與沙漠飆車、有大水槽偷天換日這些壯觀的,也有唱片行突圍、歌劇院後台、霧夜倫敦街頭這些懸疑精巧的,簡直就在搶 007的飯碗;說「諜報期待」,這次更在向來 IMF出馬破敵的主動氛圍之外,增加了一堆計中計的被動不安,再也不是單純的 IMF設計別人之老路,而也要隨時跳出來思考自己是否正在被設計,不論是面對大壞蛋還是面對女主角,都一樣,處處需要我們動腦推敲想像,非常精采!
說到「阿湯期待」呢,親身上陣爬飛機或跳水槽,已經是每次都令人津津樂道的軼事,就算要說是搶新聞版面,也是令觀眾引頸企盼的新聞版面。對我來說,我的「阿湯期待」還是想看阿湯的身段與感情,看他怎麼繼續發揮前四集已經走出的 Ethan Hunt 之認真深情戲路。一樣,完全沒有失望!阿湯一路下來特務的專業身段與判斷精準,也不忘記加進一點強自壓抑的私人恩仇,包括面對 Benji堅定的友情、面對唱片行小粉絲的交心一刻,都令阿湯認真而感動,更能為他們赴湯蹈火。
深情的最重要對象 - 女主角,在本片則又更上一層,在我心中直比《007 量子危機》甚至猶有過之,那就是神祕的女主角 Faust之刻劃。她遊走黑白正邪不明、她不一味受上級管控而自有主見、她在任務中利用別人卻不離不棄、她與阿湯一樣用認真感情行走天下,只是比外放的阿湯更神祕低調而已。對我來說,本片就是看著 Ethan & Faust兩條線一路平行偶爾交錯,每一次交錯都在留下深刻印象卻帶著更多未知想像,短短六次交會已坦然交心、翩然告別,留下三分惆悵與七分昇華。
阿湯的 Ethan,仍然是當今電影市場上獨一無二的認真深情特務。面對朋友認真地患難與共,面對女人更有老派騎士精神的「美人關」,是壞蛋都知道可以見縫插針的 Ethan弱點,也是每每讓他一鼓作氣突破重圍的重要動機。這個特質,正是「阿湯不可能任務」獨一無二的標誌,而第四與第五集走下來又把這深情給拍得更加清淡超然而充滿餘韻,說不定也反映了阿湯自己對電影的藝術見解與感情成長?這就超出我們一般觀眾可以了解的了,無論如何,阿湯仍在進化中,「阿湯不可能任務」系列電影也在進化中,令人一次比一次更加期待!
回顧這 19 年來,五部阿湯製作阿湯演出的 MI 系列電影,儘管各自有好有壞有褒有貶,那些在個別電影上映的當下都只是一時,在影劇歷史上的重大改變,則是阿湯紮紮實實地「偷」了影集過來,變成阿湯自己的 MI 而且越做越精采,回頭向影集致敬的用心在近年也一集比一集有誠意。時光飛逝,阿湯都已經 53 歲了,當年強沃特在 MI1 演出龍頭時也才 58 歲,不過比同齡人都更年輕有活力的阿湯當然可以超出這個界線繼續衝刺。
阿湯的所有電影我大概都看過,不過我向來喜歡把 Ethan Hunt 這個角色當成阿湯的一種投射:他老了,但童心不減,儘管外界(電影中的上級)總是懷疑他太衝動莽撞自以為是又長不大,但他永遠青春的童心仍然可以帶著他一路闖關,一次次開花結果,一次次用最陽光熱情的笑容向影迷揮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