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Metropolitan 25th Anniversary Screening

作者: gn02174082 (正偎翠倚紅 應記浮生若夢)   2015-08-11 05:40:19
涼爽的週六晚上,在林肯中心參加90年代獨立製片中評價最高之一的的Metropolitan
25週年紀念修復版放映,這部片是所謂的Doomed Bourgeois in Love三部曲(也有人
稱為雅痞三部曲,其他兩部曲為Barcelona(1994)、Last Days of Disco(1998)) 中
的第一部。從沒想到此生竟能在同個空間內看見那麼多UHB(urban haute bourgeoisie)
同時存在,25年前片中敘述住在曼哈頓上東區、上西區的UHB們是該攜家帶眷一起來凝
視過往:往事並不如煙,王謝堂前燕至今傲骨猶存。放映結束後還有導演與演員的Q&A。
(有點遺憾及意外板上及精華區都找不到這部好片的相關資訊,如此好的電影,儘管
是獨立製片,還是希望能有更多人有機會來發現它的精彩之處,Criterion Collection
有出這部片的藍光,還好有帶去給導演簽名!)
導演Whit Stillman本身就是來自於這類家庭,父親與甘迺迪總統既是在哈佛的同學,
其後也成為摯友,Whit在哈佛畢業後自然也承襲了UHB的社交身份。於是他知道和這類
人相處是如何的如坐針氈芒刺在背(不要說交談, 光是跟他們在同個空間內存在都是
pain in the ass);但於此同時,他們又是這樣可親可愛。正如同Woody Allen 自己
就是曼哈頓上城中那類猶太知識份子(Woody長期住在上東區72街與Park Avenue 的街
區,後來才搬到同屬上東區的92街與Madison Avenue街區,他本人曾經說過Park Avenue
是他認為全曼哈頓最美的地方,事實上在那兒遇見他也不是稀奇事), 鎮日聒噪碎念
神經質, 卻又不得不思考看似無用卻個個是大哉問的存在主義式問題,讓人又愛又恨。
Woody與Whit實際上不止編導風格類似,連觀眾們觀影後的經驗分佈也十分雷同(不是
大愛就是恨得牙癢癢): 他倆都被詬病只拍給知識份子看的電影,有一定門檻,必須
對文學(尤其是文學批評) 、哲學(尤其是存在主義)、藝術、心理學有一定涉獵,
還有多重文本互涉的存在。 言必稱尼采、馬克思、傅立葉社會主義、托爾斯泰、珍奧
斯汀 (這已經算是最最客氣的一項)、杜斯妥也夫斯基、屈林(Lionel Trilling)
等等(要舉完這些人名比rocketscience還難背的清單可能要三天三夜),都是階級存
在的力證。
Metropolitan 中所有關於上流社會中喋喋不休讓人不耐卻又酸得到位的對白無論看過
幾次都要捧腹大笑,演員之間的chemistry(神奇的地方是這部片的演員在演出此片之
前幾乎完全沒有名氣,而在演出之後也更神奇地保持沒有成名的狀態, 在在加深了這
部片的indie傳奇性)與導演堪稱天才的劇本是成就這部片的最大魔力。其實若將劇中
的UHB設定略過不看的話,這部片所要敘述的其實與16 Candles或Reality Bites或
Dazed and Confused或Kicking and Screaming一樣,都是在敘述青春期或畢業生面臨
身份轉換,對異性關係、友誼、自我定位與未來的徬徨。 只不過是Metropolitan中這
個階段的男男女女們都是處於debutante ball season罷了。事實上在階級下方當然還
有許多東西可以討論,例如這些高品質光鮮亮麗生活奠基的金錢與權力從何而來, 當
中人物當然可以繼續焦慮於這個階級無可避免地即將滅亡, 也能在酒杯與各種社交儀
式中閃閃發亮的金屬裝飾品閃耀下繼續高談闊論, 但這些政治問題不是這部片真正關
心的,畢竟這仍然是屬於一部青少年的電影,那些政治問題畢竟太真也太假了。
這個階級的神秘面紗隨著Tom的無心闖入,帶領著觀眾們以他的視角去漸漸了解背後的
面貌, 以及Tom的出現是如何打破其中的恐怖平衡,亦或是攪亂一池春水。是的! 這
些人討人厭的地方不只是這些男男女女都來自極度富有的家庭與守舊陳腐的階級, 他
們還很聰明,隨時具備在順口胡謅閒聊中帶出社論等級內容的能力。
整部電影中最喜歡的角色要算是Nick,從他說話的口吻中你立刻可以觀察到為什麼其
他角色並不喜愛他(除了Tom),他說話尖酸刻薄又高傲到討人厭,但恰恰就是這樣的
irony, sarcasm, cynicism, hipocrisy與pretentiousness讓人如此喜愛這個角色,
他最經典的言論摘錄如下(再再讓人想起Woody Allen在Annie Hall的那段開頭:"I
would never want to belong to any club that would have someone like me for
a member."):
Tom: I couldn't believe you were actually gonna play bridge. It's such a
cliche of bourgeois life.
Nick: That's exactly why I play. I don't enjoy it one bit.
飾演Nick的演員Chris Eigeman被觀眾問到當初是如何準備這個角色,他說他直接回想
高中大學時曾經在班上遇到過最討人厭的那種preppy或WASP或UHB,直接把他們的樣子
複製到電影裡就成了最後大家看到的Nick了。Chris同時也在Whit的雅痞三部曲中出現,
除此之外幾乎只能在Noah Baumbach的電影中看到他的身影。
過去總認為Whit Stillman的存在約莫是Woody Allen、Richard Linklater與Noah
Baumbach相加後除以三得到的答案(Whit與Terrence Malick一樣都是惡名昭彰的十年
磨一劍型導演),今晚後才發現他比我想像中更厲害得多。在映後座談中,每一個發問
的觀眾在提到問題前都說了同一件事:這部片之所以會這麼經典在於它極度精準描繪了
美國某一個層級人們的生活百態甚至是心理,精準到讓人害怕讓人討厭卻同時讓人發噱
的程度,也要感謝導演讓某個階級以外的人可以用喜劇的眼光看待那些大部份時間屬於
悲劇的人們及其人生。
我在旁觀察著這些發問的人們,不意外地從打扮、外型與談吐上你完全可以發
現這些人就是25年前片中的UHB們長大後的樣子,如今這些UHB帶著他們的孩子看看父母
們是怎麼長大的,也算是具有世代傳承的意味。當中有人是教授(我前排就是一位哥大
教授),有人是investment banker、 有人是醫生、有人是律師,相同處除了他們都來
自同一個階級都住在同個區域之外,他們25年前都看了Metropolitan首映。
Q&A中忍不住問了導演這樣笑著酸著戳著刺著 bourgeois與階級的電影在問世當時是理
所當然的存在,但在2015年中產階級已然漸漸消失的現在還能拍嗎? 更不用說片中的
成人式debutante ball season在現在看起來更是有如瀕臨絕種動物一般(但事實上這
樣的debutante ball 仍然在每年的紐約存在,通常這些來自有錢家庭的小孩們從國高
中階段開始會被送到康州、麻州或其他新英格蘭地區的boarding school(寄宿學校)
就讀,接著也通常會一路往上升到父母或家族成員們長期習慣就讀的私立常春藤盟校,
在寄宿學校及大學就讀時,每年的聖誕節假期這些孩子通常會回到他們父母在曼哈頓
上城的豪華寓所中居住,以就近準備這段到新年為止的假期內無數在紐約舉行的各種
舞會,也就是debutante ball season,對這些上流社會的子弟來說這不僅僅是認識同
階級新朋友的好機會,也是向上流階級宣告自己即將加入, 還有認識異性交往對象的
時間,全世界最有名最難加入也只有受到邀請才能參加的International Debutante
Ball到現在仍然每兩年在曼哈頓第五大道上的Waldorf Astoria New York飯店中舉行)。
導演非常自信的回答在曼哈頓上城中這樣的社交儀式就他所知仍然大行其道,儘管較
過往已收斂許多。在1990年談階級、品味、bourgeois已然是政治不正確,但在2015年
的現在套句Bourdieu的話:仍然有研究、呈現的必要,實是必要之惡。 只是最後品味
不再是通俗與高雅之分,而是單一與多元並進。片中相當經典的一段對白說到Luis
Buñuel(布紐爾)的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
,也是神片),片中哲學家nerdy角色不禁嘆道「終於有人發現中產階級還是有魅力」
讓人莞爾。
映畢後從林肯中心沿著大都會歌劇院的噴水池廣場一路走到中央公園,一路細細品味
著這部片(以及電影作為藝術,甚至是不可避免被賦予階級後的藝術形式載體)給自
己帶來的身心靈反饋啟發,就是這樣的一段路,就是這樣生活中俯拾即是的片段時刻,
讓自己剎那間又再度瞭解到為什麼最初會下定決心選擇紐約(而非芝加哥、費城、舊
金山等城市,這樣的能量豢養相信是在其他城市中尋不著的,甚至是好萊塢中不會有
的),以及再度慶幸當初自己作了這個決定。
「為什麼這麼喜愛電影?」這個問題幾乎要聽到膩也回答到煩,我可以寫好幾篇幾千
幾萬字的文章或是把你拉去咖啡館大聊數個小時,四處引經據典說明這東西多麽醍醐
灌頂多麽讓人著迷,讓我們一遍又一遍活過我們沒有機會體驗的人生。但恰恰是這樣
的一個晚上、恰恰是這樣的一段路程、恰恰是這樣生活中俯拾即是的片段時刻,最終
切適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此時無聲勝有聲。
回程兩個人一路說著談著笑著辯論著什麼是階級?階級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階級對
我們的影響是什麼?什麼是21世紀或2015年脈絡下的階級?什麼是我們的階級想像?
我們的認知和品味是否真從階級而來?又是這樣看似大哉問且與日常生活柴米油鹽醬
醋茶距離太遠的問題,卻不得不讓旁人聽得看得不耐煩地一路牙尖嘴利劍拔弩張,直
到燈號轉綠,穿過中央公園。
補上當日活動照片:
http://imgur.com/dEWd9py http://imgur.com/tobnU3O
http://imgur.com/siNyUk8 http://imgur.com/iPLEFfm
http://imgur.com/lc5roqL http://imgur.com/1AMrLbW
作者: gmoonyh (Moony)   2015-08-11 09:20:00
好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