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身是81年次的學生,對於我的少女時代的校園懷舊元素還不至於到不能共鳴,但這
實在不是一部我能喜歡的電影,理由很簡單:它不像電影,而是台灣偶像劇的放大版;即
使製作品質絕非偶像劇可以比美,但從劇本到鏡頭語言以及喜劇元素的表達手法,偶像劇
的濃濃廉價感還是馥郁到滲透屏幕直直向觀眾襲來。甚至我可以說,對於看過任何兩部以
上的台灣偶像劇的人來說,這部電影的情節幾乎沒有任何部分是會跳脫觀眾的預期之外的
,什麼伏筆、轉折即使存在,也因為元素本身太過陳腐而變得沒什麼懸念可言,反過來說
,情節是否可以不要在這裡或那裡那麼容易如同觀眾預期的念頭還更容易冒出來,而且
會希望這樣的念頭可以被實現。
為什麼我會說我的少女時代像製作更加豪華的偶像劇?因為我的少女時代常常容易陷入對
於青春年華公式的叨叨絮絮而不可自拔,最後既沒有做到言簡意賅,也因為電影的長度限
制而沒有辦法鉅細靡遺的傳達故事的複雜性,整部電影用盡各種觀眾熟悉的元素來推動情
節,卻缺乏一個真正深入的橋段來讓人感受到角色的性格與深度。以歐陽非凡這個角色來
說,我的少女時代顯然不甘於讓他變成一個沒有特色的甘草人物,但故事中的歐陽非凡與
兩個主要角色徐太宇和林真心之間關係始終落在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上;明明應該是作為
歐陽非凡與徐太宇間衝突引爆點的落海事件卻獲得了不成正比的短小篇幅,最後只使用了
一個簡短的回憶情節就交代了事;而徐太宇因為滑輪賽輸了而自覺的橋段雖然夠煽情,夠
浪漫,但卻少了細膩,始終只落在操作觀眾情緒的層級上;至於像全校當著教務長面前
抗議還得手的橋段的說服力也是放在大螢幕上顯得完全不合格。上述這些安排如果放在
一部偶像劇上可能還堪稱適任,畢竟,偶像劇的單集篇幅比起電影更為短小,資源也更為
稀缺,訴諸簡單直接的浪漫情節在最短的時間內製造出最大的戲劇效果既是製作上的限制
,也是對觀眾需求的考量;但電影畢竟不是偶像劇,這種訴諸片段情節營造情緒高潮的手
法雖然依舊是戲劇效果的催化劑,卻會因為在同一部電影中故技重施而愈來愈沒有魅力;
我知道很多觀眾不想要了解鏡頭語言的意義,討厭留白,喜歡更快的電影節奏,但如果電
影本身一昧依賴情緒糖霜而完全沒有一點透過複雜的鏡頭語言來讓簡單的一言一詞、一舉
一動能反映出無窮韻味的能力的話,那麼我回去看偶像劇不就好了?
我的少女時代在電影語言上的貧乏,其實間接反射出了電影對於懷舊元素的依賴。但這部
分並不是因為我的少女時代在捕捉時代元素上真的有多高明,而僅僅是因為觀眾剛好都經
歷過。有沒有發現電影幾乎完全避而不談任何角色的家事和社會對他們造成的影響?唯一
看起來稍微有那麼一回事的大概只有受到校園權威壓迫的徐太宇。但我的少女時代顯然也
無意深化任何這方面的聯想,點到為止即可,重點還是一個:被校園權威壓迫的徐太宇,
他與林真心的關係會有怎麼樣的變化?或者,他們的愛情是否會修成正果?李安
的飲食男女也是愛情喜劇,但電影不避諱透過角色間的互動和對角色本身的性格的深入研
究來反映當時的都會生活,與男男女女背後的價值流變,但我的少女時代對於懷舊元素的
依賴到頭來也只是為了一件事:他們知道有些觀眾經歷過這些東西,這也是情緒糖霜的一
種,只是它多了點現實生活特別的韻味罷了。不過重要的是,我一點都不覺得我的少女時
代真的有像許多人說的那般重現了什麼青春的酸甜苦辣;它只不過隨手拾起一點你回憶中
的零零角角來用,然後利用了回憶的美化作用而已,這跟擷取記憶的精隨來做到讓人身歷
其境並不是同一回事:醒醒吧,如果這「真」的是你的高中回憶,難道每個觀眾高中都有
談過這麼美的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