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開始前,想先說幾句話,太陽的孩子,是一個部落的故事,卻也不只是一個部落的故事。與其相似的情況,在台灣這座小島上,一直不斷發生,無論過去、現在、未來。
在我的老家,平常回家的路上,穿過幾條大路,便來到緊鄰稻田的小徑,路真的不大,會車總是件麻煩的事。國中時,聽到有隔壁班的人顧著聊天摔進田裡,更是屢見不鮮。在教科書上,稻米是經濟作物,在超市裡,稻米是標著價格的商品。然而對許多人而言,稻田是生活在此的一頁背景,是記憶裡不可磨滅的一抹色彩。
*同理,土地的價值等同於價格嗎?
土地一直擺在那裡,價格卻不斷上升,變的是數字,不是土地,而土地上,也沒有數字。從這個角度來看,價格並不是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
*窮與沒有錢不一樣嗎?(電影中Nakaw與媽媽的問答)
當金錢主導的市場機制進入原住民的生活前,他們沒有錢,但窮嗎?或許該說,當他們被迫玩著漢人制定的商業規則時,他們有了點錢,卻變窮了。
電影中,事情一切轉機從Nakaw,一個即將升國中的女孩,在族人被警察驅離拉扯時,隻身為了保護土地張開雙手擋在怪手前面開始。那樣不對等的力量差距,特別容易撼動人心,如果說前面原住民婆婆問警察,孩子,你的部落在哪裡時,令我鼻酸,在看到Nakaw擋在怪手前時,淚水就直接模糊了視線。孩子的力量遠比大人弱小,往往卻能推動歷史,在非洲小孩背後的禿鷹,被is侵害逃離的一家人,小兒子五歲的小小身影躺在沙灘上,卻再也無法睜開眼睛,這些景象讓人心碎,讓人憤怒,你怎能夠再用利大於弊的花言巧語,和政治話術,唐塞卸責?
導演鄭有傑,很巧的,跟我所修的一門課的老師是國中、高中、到大學的同學,據老師笑著爆料,導演以前常常翹課東跑西跑,而他則是整天泡在圖書館當個乖學生,而後鄭導決定跑去拍電影,而老師則繼續做研究 ,想不到十幾年後,老師做的環境爭議研究,就這麼跟鄭導演的電影有了交集,兩個完全不同領域的老同學,卻不約而同的在同樣的議題努力,這說緣分,也真是夠奇妙的。
也許這樣的故事不如現正上映的好萊塢電影,戰爭史詩般場面浩大,但卻是真實發生在你我生活的土地上的故事,各地還有好多,好多的這樣的故事不被人所知。趕緊把握時間到戲院看看吧!
自然的方式說著自然的故事,自然而然能感動人心。搭配片尾悠揚的歌曲,若有淚,來到嘴邊,嚐起來鹹澀鹹澀,彷彿也是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