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小說之祖《科學怪人》的又一次大銀幕改編,這一次改編除了還是有瘋狂醫學生實驗死人復活之外,大概沒多少東西和原著一樣了,那這次改編的新創意在哪裡呢?
好的開始:主題
我個人認為本片最成功的一著棋,是把瘋狂醫學生 Victor 給拉出來,不多刻劃他的內心,而一切都從他助手 Igor 從旁觀察的眼光娓娓道來,畢竟有個神祕感與距離感是最美的,還不需要美得腳踏實地,只要神光充足即可。這樣子,就可以讓一樣瘋癲的 James McAvoy 盡情耍帥了,還只要專心耍一種帥而不需綜合多面演技。事實上我覺得這片在整體差強人意的狀況下還能讓我們保持樂趣,幾乎都是 McAvoy 瘋癲耍帥的功勞。
尤其,在本片的設計中,助手 Igor 是個可憐的馬戲團駝背小丑天天被霸凌,讓 Victor 一出手三兩下就重獲新生,不只身體殘疾被治癒了,連自卑人生也找到了揮灑的機會,Victor 簡直就是救世主呀!如原著所提過而本片也提過的字眼,Victor 像是偷了天火的「普羅米修斯」要來解放維多利亞時代的苦難人們;在他眼中的芸芸眾生多少都有他對自己過世哥哥的投射,都是原著提過的「墮落天使」fallen angel,不但科學怪人是、助手 Igor 是、甚至在 Igor 的眼中她的夢中情人 Lorelei 也是 - 還真的讓大美女從天上掉下來,給 Victor 引用一次 "fallen angel"。
從駝背小丑翻身成為紳士醫學助手的 Igor ,從被人幫助轉而著迷於用科學幫助別人,儼然肩負了傳承的使命,把本來屬於 Victor 一人渴望創造生命的自大妄想,變成了科技突飛猛進的維多利亞時代下,自信滿滿知識分子的使命。這個仁慈使命其實很美好,並沒有睥睨無知黎民的菁英心態,而更像是看見每一個人的美好特質,推他一把讓他揮灑。這個拯救者欣賞被拯救者的視角,不論是拍 Victor 欣賞 Igor 這塊璞玉的真誠眼光、還是拍 Igor 欣賞佳人 Lorelei 在空中飛舞的仰慕眼光,都很值得發揮。
虎頭蛇尾:設計
從「仰望」Lorelei 開始,有本片創意的骨肉透視,讓兩位醫生動手時還出現 19 世紀醫學書籍的字體與筆觸,據說是《新世紀福爾摩斯》用過的手法?很可惜後來幾乎都沒再用過,也沒用任何類似手法描摹醫生眼睛看見的世界,只在最後決戰再出現一次而已。
製作設計方面,維多利亞時代加上點哥德風的灰暗倫敦,做得不錯;實驗室里充滿科技信心的實驗設備包括一堆齒輪與電線,感覺都有做出來;切一塊塊肢體器官來給 Igor 組合接管,也拍了好多次... 這一切 setting設計都認真地做了,可惜就是莫名其妙地不太到位、不夠精巧。
在看過從馬戲團救出 Igor 那場動作戲後,我突然發現貫串本片的最大問題,在於導演用鏡頭連接細節說出生動故事的能力。這場動作戲不但沒有趣味動作、沒讓動作側寫兩位主角的姿態與性格,甚至過動的運鏡與破碎的分竟往往讓觀眾連動作邏輯都搞不清楚,不知道人跑到哪了、飛刀射到哪了、或是這一跳跳過誰了,甚至還很自爽地隨時加一秒慢動作耍耍帥。
單場戲的簡單情節拍不清楚又不生動,這個致命缺點不只反應在打鬥動作上,更反應在手術過程、在身體構造、在機械運轉與電流,每一次這些靜態場景與道具設計都讓我們醫學麻瓜們覺得好了不起,但動態演繹起來卻又往往眼花撩亂看不清楚。優秀的設計打開我們的胃口,但囫圇吞棗的拍攝又令我們失望。
雷大雨小:劇情
更糟的是,這種拍細節不清楚不生動的缺點,還從設計延伸到了角色互動的主劇情上。譬如本來在馬戲團「仰望」得相當浪漫的女主角 Lorelei,離開馬戲團重遇後的欣喜,超乾,只喃喃自語「你救了我、你救了我」然後就沒話講了,兩個人一起把眼光飄向在大廳裡叫囂的 Victor 。從這開始,幾乎每一場 Igor & Lorelei 小倆口的戲碼,都完全無法讓我感受到感情升溫、甚至 Igor 想當英雄愛護美人的使命感也看不見了。而 Lorelei這角色也完全沒有擔綱恐怖故事的受害美人(就算是會勇敢反抗的受害美人也好),只讓她出來淺淺談些世俗眼光對造物主的敬畏而已。
同樣狀況也發生在另一個在精采主題上理當很重要的角色:探長 Turpin 。他應該和 Victor 分別代表保守派與激進派、虔誠信仰與無神論的極端對比,而兩個人都非常有決心也有謀略,應能分庭抗禮才是。可惜完全沒有,從 Turpin 探長赴馬戲團找線索的第一場戲開始,雖然該注意到的線索都看到了、該分析該抉擇的也都說到了,但這一整段完全沒有拍出蛛絲馬跡一一現形的俐落感、完全沒有拍出眼光精明思考飛快的節奏感,而只是讓 Turpin 用緩慢口氣與惺忪睡眼平平講完話而已;更別說 Turpin 的小跟班,這演員好歹也是今年另一大片的男主角,竟拍成人形立牌。
本片五大角色,功能與任務非常清楚: Victor 是赤誠的中產專業菁英,本著救世使命一往無前; Igor 是從被救轉為救世的翻身平民,希望從自己開始散播希望;Lorelei 是 Igor 愛慕又想幫助的對象,是懵懂待救的俗世平民之化身; Turpin 則是保守官僚,傻傻相信並捍衛既有體制與信仰;還有個金髮同學 Finnegan 代表既得利益的貴族菁英,無論保守信仰還是激進救世他都不管,看到什麼都吸納過來鞏固自己為上,這位反而是這五大角色中我覺得刻劃得最簡要而精準的一位。
其他四人呢? Turpin 自始至終皮笑肉不笑,一點與 Victor 對決的架勢都沒有,甚至干涉 Victor 的戲份也不多不明顯;Lorelei 摔傷被救過一次後、與 Victor 上演過一次神俗辯論後,就退化成路人與臨時幫手,浪漫戲份鬧空城,待救角色只有被猴子追時驚鴻一瞥然後不了了之;至於 Igor 這位理當是雙主角之一的翻身專業菁英,他自己的感情與淑世志向等戲份都被草草帶過,只剩下他一雙崇拜 Victor 的眼睛,成為本片的唯一重點。
因此,本片唯一精采的角色就是 Victor 一人,而且只由 Igor 的眼光來側寫,真的是想耍帥就耍帥、想賣萌就賣萌、甚至帥到姓名出口時畫面都陡然一變... 這角色自己本身的心路歷程是否有個 integrity,反而並不重要了,反正那都是旁人眼光下複雜而神祕的面貌,我們從 Igor 視角就算看了有什麼好奇或質疑, Victor 也不用一一回答,我們照單全收放心崇拜便是。
難怪,許多「一美粉」(誰能解釋一下為什麼 McAvoy 叫作「一美」呀?)看這片真是看得心花怒放,我也一樣,因為舞台就是這麼精心搭給他一個人的,讓他狠狠從頭高調誇張表現到尾,不需多面向整合,只需盡情發揮幾個單面向即可,包括自信滿滿的囂張態度、出手精準的專業身段、與愁苦轉成的偏執,這三者各自都表現得超精采迷人,而三者的整合邏輯夠不夠或感覺順不順,居然也彷彿不需要在意... 也許,本片的優勢不是劇情也不是拍攝,而是這個產品定位的策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