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XPXCXOXD (我已失去某些資格)》之銘言:
: 不好意思,再問一個關於這部片的問題,是有關歷史方面的提問。
: 我看當時的基隆,好像非常繁華,像是臺灣最有錢的城市,一如今日的臺北。
: 我雖然沒住那,但我祖家卻是在那發跡的。
: 我阿公原本全家在那種田,主要種的是菜,收成後再用大的鐵製板車拖到基隆港去賣。
: 還在那附近如瑞芳一帶幫忙建過礦坑工竂,他的兄弟也有直接當礦工的。
: 發跡的契跡:
: 其一、在大戰配給食物時期,偷養豬賣,連豬油都賣。
: 其二、戰後一大堆日本引揚回歸者,多有帶不回去的東西,就便宜賣給我阿公,
: 阿公通日語,就在基隆港就地買賣,賺了一大筆錢。
: (當然後來國民政府來臺施行土地改革,讓我阿公受益又是另一回事了。)
: 阿公用從日本人在基隆港賺來的錢,後來也買了一些土地,於是發跡;
: 但因為子孫眾多,分產後錢也都分散了。
: 我還聽說以前九份、金瓜石那帶的金礦工人很有錢,都會去基隆消費,個個都大把鈔票。
: 而且以前的省立基隆中學聽說也是高中第一學府,二二八時也出現不少學生抗爭而死。
: 請問,就《太平輪》來看,基隆真的超繁華,真的是當時最有錢的臺灣都市嗎?謝謝。
繁華是不難想像啦,但古代北部繁華的地方都是沒落的多
大稻埕跟大龍峒的大同區,艋舺的萬華區現在也很難想像以前那邊是大安信義的等級
清朝時北部最重要的港口是滬尾,也就是現在的淡水
日據時代則轉移到基隆,主要是跟通航的地理位置有關係
中國大陸在西邊,日本在東邊
基隆等於是那時候的國門,沒有客機的時代出國就是搭船,基隆是台灣航線最多的地方
時代環境的變遷其實對一個地方影響很大
比如悲情城市後才活過來的九份,以前小上海的稱號不假
那個時代工業還是很新的概念,更沒有科技業
礦工算不錯的,地位就像現在科學園區的工程師一樣
人逐工作而居,基隆的港口業務以及瑞芳的礦產讓東北角繁華過
擁有礦坑的大老闆就像張忠謀郭台銘一般
以前是內湖南港汐止的人跑到基隆工作,一如現在基隆人去內科南軟汐科上班
不過隨著礦資枯竭或開採成本過高,人民追求環保,礦工的肺病,主要港口南移高雄
很多在基隆發跡的人都離開了,最有名的應該是台陽的那批人
家族甚至經營過台北客運,現在賣給首都了
說是最有錢,但實際上應該台北城還是比較繁榮
就好像現在的鄉野奇聞
薪資收入最高的是新竹市、新北市最高的在林口區、員林最多有錢人
但那跟地方的繁華也畫不上等號
不過基隆那個年代很多舶來品、進出口貿易,甚至後來還有美軍
都讓城市靠那些條件賺了不少錢是真的
物流業不存在的年代,很多商品就是直接到港口城市去買賣交易
不像現在淘寶下單在家等著收商品
所以不能用現代的角度去想像當時的城市跟商業貿易模式
一直到今天,基隆依然是東北角鄉鎮主要的商業中樞城市
即便已經興建台62、國一、國三和台鐵電化
很多業務仍然是在基隆辦理,所以基隆雖然衰敗仍然能支撐區域經濟商業活動
想像那時的內科在瑞芳、信義計劃區在基隆市比較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