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丹麥女孩:愛與生命的課題

作者: kaoru1992 (黑草)   2016-02-27 20:03:47
〈丹麥女孩〉,一部溫柔安靜卻暴烈的電影。
  它輕巧安靜地來,坐在妳前面訴說Lily的故事給妳聽,然後再悄聲離去。回神細想,
才發現那細膩的情緒早已滲透入身體每一個細胞、每一條神經,掐得妳喘不過氣、不能呼
吸,窒息般的感受到電影片尾曲全數奏完仍然揮之不去。
我想,這正是Lily終其一生,直至真正做回她自己之前,始終凌虐著她的,真實感受。
而我們透過電影感受到的,不過萬分之一。
卻已經這麼難受。
--
  配樂細膩、畫面十足美感、故事節奏流暢、演員表現亮眼,整體帶著點抑鬱的灰暗風
格,是可以很平靜看完的一部電影,但後勁卻很強,需要深深的思考其帶出的人生意義。
---------以下有雷---------
  這樣的傳記類電影對我來說,很難判定它到底有什麼核心概念或宗旨意欲表達。而是
它在訴說這個故事的過程中,希望傳達給觀眾的是什麼?又,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得到
了什麼,或者想到了什麼。
  不知道是不是有英國參與的傳記類電影會走這種風格──溫吞、細膩而緩慢地訴說,
利用配樂與畫面美感,將整個故事很優雅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它不磅礡澎湃、也不灑狗血
而濫情,〈丹麥女孩〉做得〈模仿遊戲〉比模仿遊戲更過、更柔和。
  在這樣的元素之下,演員的表現就變得相當重要。不能太張揚浮誇,會破壞整體電影
的和諧感;演技基底不足又會讓整個故事趨於平板,而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Eddie
Redmayne也的確發揮得很好。
  他飾演埃恩納時紳士得體、風趣幽默,跟妻子葛蕾塔感情極佳,也有穩定的性生活、
相處融洽,可說是鶼鰈情深。莉莉曾說「我每天睜開眼都要告訴自己一次,我要扮演好埃
恩納。」,而在莉莉解放自己出來之前,埃恩納的確是個無可挑剔的丈夫。
  他對葛蕾塔的一舉一動是如此真心,相處之間甚至包括性生活的互動都很自然,因此
與其說是「演出來的」,不如說是自小莉莉認知到沒有她出現的空間,於是沉睡著,並且
擁有埃恩納這樣一個保護者,依循著世俗認為的「正常模式」生活,是一個表象,但仍然
是同一個人──有情緒、有煩惱、有想做的事情,會去愛。
  就如同動了手術之後,莉莉仍然對葛蕾塔說「我愛妳」。這份愛不是假的、也不是變
性還莉莉自由之後,她才對葛蕾塔產生這份愛。只是在莉莉逐漸甦醒之後,原先包含在愛
當中的性慾已經消失──他們第一次到巴黎的時候,埃恩納對於性事表現出的忍耐與痛苦
,都是莉莉對於男性身分的自我不認同與厭惡。不過即使如此,希望葛蕾塔快樂的心情並
沒有改變。
  還是夫妻關係的時候,埃恩納希望推廣葛蕾塔的畫作而做了努力;在不是夫妻之後,
莉莉希望葛蕾塔能夠去追尋她自己的幸福──因為她知道自己再也給不了葛蕾塔想要的、
她也給不出來。而葛蕾塔幫助莉莉活了過來,完成了莉莉內心深處的渴望,莉莉感到感激
,也覺得幸福,也因此希望葛蕾塔幸福。
  不過,莉莉也希望能夠完全地被接納。有一場景是兩人在同一張床上,僅僅一紗之隔
。葛蕾塔畢竟想念丈夫,於是說了「妳也是我丈夫。」,但遭受到了莉莉柔性的反彈──
她的自我認同完全是名女性,而埃恩納在莉莉決定勇敢活著的時候,就已經隱退,就如同
過去莉莉的位置一樣。
  我會不像莉莉那樣說「埃恩納已經死了」是因為,我認為那只是莉莉極盡所能想要讓
莉莉有存活正當性的說法。埃恩納沒有死,他仍然存在,不然莉莉何以繼續愛著葛蕾塔?
何以擁有過去的記憶?莉莉做為一名女性宣判以男性身分活著的埃恩納已經死亡,才能讓
葛蕾塔真正接受自己是一名女性的事實。
  至此,我想問,愛究竟以何種樣貌呈現在我們周遭?它又是如何被定義?
  在討論葛蕾塔與莉莉之前,我想先提漢斯。年少時漢斯曾經因為穿上圍裙的埃恩納很
漂亮,所以親吻了他;而在埃恩納變性之前,他說「我喜歡的人不多,你就佔了兩個。」
,說明了他喜歡莉莉也喜歡埃恩納;他又對葛蕾塔說過「你跟埃恩納個性很像。」,同時
也有追求葛蕾塔的表現,當她在失去埃恩納依靠的時候的靠山。
  從上述的情節,我自己的觀點認為,漢斯是個異性戀,但同時也對埃恩納的個性有好
感,所以他喜歡上擁有相似特質的葛蕾塔。這並不意味著葛蕾塔是埃恩納的代替品,而是
他喜歡的特質剛好葛蕾塔都擁有。至此,我會想問,漢斯對於埃恩納的情感是什麼?是單
純的友情嗎?我們能清楚的界定這樣的情感嗎?
  再來談葛蕾塔與莉莉。
  若葛蕾塔不愛莉莉,何以一次又一次放心不下?若她終其一生只愛埃恩納,又何以在
莉莉死後持續創造莉莉的肖像畫?
  她對埃恩納/莉莉的愛不只有性慾,還有依存、心疼、安穩舉凡相處間流露的,而莉
莉對葛蕾塔也是一樣的。只是,真正的自我沉睡了這麼長一段時間,在接觸到女裝開始,
莉莉就再也忍受不住黑暗無邊的壓抑,全面性地尋求以最真實姿態,活在這個世界上的自
由。
  Eddie詮釋出了埃恩納在碰觸到絲襪、芭蕾舞鞋,甚至手劃過衣架上一整排女裝的膽
怯、顫抖,接著是興奮。他撫摸著芭蕾舞衣邊緣時的小心翼翼與竊喜,撫摸著絲襪那柔順
的質感時的不可置信與期待。
  將男性性徵夾進雙腿之間,拿著女性衣服比劃,雖然害怕被發現但又是自我滿足的美
好想像──他害怕、不安,卻又是那麼的渴望;每一次扮成女裝時候那閃躲視線害怕被發
現、對於自身還不夠有自信的怯弱,還有笑起來時候的嬌羞。
  每一次扮女裝,莉莉的笑容雖然都帶著害羞但極其美麗;在開始扮女裝之後,埃恩納
的笑容,都帶著一絲困惑跟勉強,那微皺的眉頭是不自在與不確定。在莉莉發現自己有選
擇權做回自己之後,形成了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是啊,那原本就是莉莉真正的樣子,
在壓抑了幾十年,解放了自己之後,又怎麼可能再走回那陰暗的角落呢?
  有人說,這樣的莉莉很自私,忽略了葛蕾塔的感受。但是,若真為了維持婚姻關係做
回埃恩納,他們又真的會幸福嗎?葛蕾塔要的,埃恩納已經給不起了,不是他不願意,而
是他不能。那違反莉莉的慾望,莉莉再也不能夠做他人丈夫,她甚至想做她人妻子。
  現實是莉莉已經無法滿足葛蕾塔對於「丈夫」的需求,她也不想讓葛蕾塔委曲求全。
她們還愛著彼此,但應該結束婚姻關係。有人批評說,那她當初就不應該跟葛蕾塔結婚、
浪費葛蕾塔時間。
  但在埃恩納接觸到女裝之前,他終其一生都沒有考慮過要變性,即使他知道心裡有個
莉莉,但他也從未想過。他以為自己可以一輩子都扮演好埃恩納,當個好丈夫、好畫家,
不是嗎?
  埃恩納與葛蕾塔結婚這六年的喜怒哀樂,它都不會是浪費虛耗。會認為是虛耗,是因
為我們往往只看事情的結果,認為既然最終要分開,那當初為什麼要在一起?我們只尊崇
美好的結果或堅貞不移的長相廝守,若結局不如預期就全盤否定。可是過程當中攜手走過
、看過的美好風景,難道都不作數了嗎?
  「人生並不一定是你想得很清楚,它就一定會很順利的。」──這句話出自國片〈明
天記得愛上我〉,是我很喜歡的一部小品國片。現實生活當中有多少夫妻審慎思考過後決
定走在一起,最後仍然選擇分開?又有多少人是在一起之初抱著嘗試的心態,但最後結婚
相守一輩子?
  看到同樣遭受諸多批評的歌手楊大正與鄭宜農,交往數年後選擇步入婚姻,鄭雖然對
自己的性向有疑慮,但對楊大正的愛,我想是沒有懷疑的。我想一開始她相信,她對他的
愛是可以克服這些困惑的。她的心愛著楊大正,但身體真的克服不了,沒有人是為了離婚
而結婚,也沒有人結婚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未來一定會離婚,對嗎?
  很多做決定的當下我們都相信、都以為自己可以做得很好,可是人生哪裡有這麼容易
?就算自身沒有改變但也可能有諸多外來因素讓我們步履維艱。性傾向與性別認同不是一
件這麼單純異、同、雙性戀或者跨男跨女的絕對,身體與心靈的二元是總是一致或者有更
多可能?
  另一個例子,台中一中的曾愷芯老師。自小就覺得自己比較想當女生,卻迫於社會壓
力沒有變性,與妻子結婚之後雖然沒有坦白但仍然深愛著妻子,直至妻子因病逝世之後才
鼓起勇氣動變性手術。
  在這之前,曾老師也是度過了幾十年的壓抑跟痛苦。妻子雖然隱約查覺曾老師的女性
特質,但兩人從未坦白談過這件事情。曾老師也坦言,變性成為女性之後並不影響她對妻
子的愛,如若有機會她也會選擇與女性共度後半輩子──這點就與莉莉不同,莉莉想選擇
的是男性。
  莉莉對葛蕾塔的愛是真的、鄭宜農對楊大正的愛也是真的、曾愷芯老師對妻子的愛也
是真的,而這些愛最終或許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觀的期待,或許不符合,可是它是很真實
存在過、存在著。難道只因為非主流、只因為不一樣,就沒有他們的容身之處?難道只因
為非主流,他們必須恪守主流價值觀的原則?
  我們對於愛、對於性向、性別認同的想像與接受,能不能更多元、更包容、更多設身
處地的理解、更加柔軟?界線分明的分類總讓事情變得容易許多,卻也可能造成更多的壓
抑、限制與不自由。
  而這樣的氛圍在這整部電影當中,透過配樂、偏暗色調的畫面、劇情轉折還有演員表
現,是那麼的隱晦卻又縈繞不去,盈滿了每時每刻。甚至到了最後,當莉莉送給葛蕾塔的
絲巾隨風而去的時候,葛蕾塔選擇不追,象徵著莉莉看似帶著女性的身軀逝去從此終於自
由,我卻沒有因此而覺得整場下來的沉重思緒與窒息感緩解多少。
  因為其飽含的生命的份量太過沉重、情感極其細密又複雜,它並不單純的是愛與不愛
,而是「怎麼樣的愛」又要「怎麼去愛」?要以「什麼姿態活著」,又要「如何以這樣的
姿態活下去」?葛蕾塔、埃恩納與莉莉之間的愛的變動或轉換、葛蕾塔面對摯愛身分樣貌
劇變的無助、悲傷與勇敢;埃恩納對葛蕾塔的不捨、歉意卻又拉扯於莉莉想做回自我的決
心,都不是一時能夠消化,或者三言兩語能夠理得清、說得明的。
  生命何其複雜卻又如此短暫,人不斷地在尋找自我與學習如何去愛之間徘迴游蕩,但
無庸置疑做自己、成就自我這點絕對是讓人開心的。在葛蕾塔巴黎的畫展上看得見她明亮
的笑容;莉莉穿上女裝後模仿女人姿態的一舉一動,甚至到後來變性完成即使虛弱蒼白,
她的笑容是那樣真心優雅而又帶著點羞怯。
  死前闡述前一天晚上做過的夢,更讓人確信莉莉的靈魂裝錯了身體,而動完手術的這
一刻,她是真真正正快樂、自由的。
  她說她夢見自己還是個嬰孩,被母親抱在懷中,而母親喚她:「Lili」。而這才是莉
莉真正渴望的樣子、她想擁有的人生──「I feel.....I'm entirely myself.」
  
作者: chachagod (恰恰喬)   2016-02-28 00:46:00
推~~~寫得很細膩深刻
作者: paw510   2016-02-28 00:57:00
寫的非常好,看完後讓我更瞭解電影中我不瞭解的情感流動!!
作者: VegasThu (魯迅輕輕飛...)   2016-02-28 01:44:00
你寫的根本是全劇的靈魂 讚
作者: aa708 (aa708)   2016-02-28 03:19:00
嗚終於有人不覺得Lily自私!推
作者: jiajhenbee (Bee)   2016-02-28 03:56:00
無論生命如何改變,愛不變。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6-02-28 06:24:00
仍是灑狗血而濫情,儘管表現方式不是磅礡澎湃演技的確走向張揚浮誇了,使得厲害的影帝在這片演技被限縮得基底不足,這只是本片流於平板的原因之一而已丹麥女孩與模仿遊戲倒是有一點可以相比的,那就是大改史實杜撰故事,甚至杜撰角色與關係,無中生有畫個悲情的靶,再射一支賺人熱淚的箭請大家感動。有點骨氣的,就寫個架空劇本換個名字,大方拍虛構故事。當然以這個靶為基礎來說,觀眾對這片引申的聯想與心得都仍是很珍貴的,你這篇也寫得很細膩感人。
作者: bear70928 (abibi)   2016-02-28 11:28:00
推寫到心坎裡
作者: othercoast (棉花糖)   2016-02-28 18:21:00
推~愛是圓滿的包容
作者: sculynn (阿另)   2016-02-28 19:10:00
推灑狗血,好像為了戲劇化的告訴大家einar 已經是lili了,把各種普世認定的女性特質東抓一點西拿一些摻在一起。不論是減肥,又是搖曳生姿的走路,在我眼中,是很刻意的在強調:「我是女生,我會在意體重,我很愛美喜歡香水化妝品,我的一舉一動姿態柔美。」
作者: myself7979 (Anna)   2016-02-28 19:15:00
推 好棒的分析
作者: sculynn (阿另)   2016-02-28 19:27:00
另外自私一說...愛本身就是自私的,就是看你站在誰的角度,而gerda 比較能引起我共鳴;或許哪個誰認為「gerda會支持變性還不是為了自己,1他看起來就對Hans有意思;2gerda還不是為了自己事業才讓lili誕生」也說不定?而最讓我覺得自私的地方是,gerda在劇中上直到最後都被跟lili綁在一起,lili不論在身心理都依賴著gerda
作者: lancho (lancho)   2016-02-28 19:29:00
好文推!
作者: nateiksr5 (圍繞著我 掉落的心)   2016-02-28 20:58:00
推推,雖然這部片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但仍是一部好電影
作者: Sutle (蘇圖)   2016-02-29 01:23:00
覺得不至於太灑狗血……關於莉莉所模仿的各種社會所認可的女性特質,就我而言,就像是一個小女孩,穿上媽媽的高跟鞋,偷搽上化妝品,幻想自己像明星般婀娜多姿,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社會普遍傳達的女人印象,所以並不覺得有特別強調什麼………呃不是只有我小時候會做這種公主夢吧?XD
作者: h6x6h (BLZ)   2016-02-29 04:46:00
樓上解析有理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6-02-29 07:11:00
公主夢我也做過,甚至也學莉莉夾過,這個是自然,電影有拍到當然也是自然;但電影一拍再拍愛不釋手,讓整片比重嚴重傾斜在這表面行為上,內裡反而空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