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板首PO,一點點個人心得,有雷。
你知道金馬獎為什麼要叫金馬獎嗎?
《我們的那時此刻》給你答案。
整部片幾乎回顧了台灣社會和電影的關係,從金馬獎的由來,到為什麼在某一時間會拍出
那類型的電影。台灣電影的開始、創新、沒落、再起等過程,都有完整交代。
電影把影迷捧得老高,特地在片中拉了一條訪談影迷的線。以我的年紀,是看不太習慣瓊
瑤、愛國主旋律那類電影的,但導演用大時代的背景、訪談了一位阿姨,搭配趙薇的談話
,告訴你瓊瑤式電影有其存在的必要,也是當時許多女孩的心靈慰藉;再看到訪談三個軍
人的時候,心裡覺得有點不妙,因為似乎和現在的社會氣氛不太相符,但跟著故事漸漸走
下去,不難理解導演要傳達的價值。
導演在映後座談說,他希望這部電影能讓世代之間彼此理解,也是我覺得這部電影很重要
的核心與動人之處。
片中掐的電影畫面、真實紀錄,都是經典片段,《悲情城市》梁朝偉在火車上被盤問、《
甜蜜蜜》黎明的經典回眸、華仔鼓舞香港電影的得獎感言……,太多太多精采畫面。訪談
的導演們也意外幽默。許多逝去的人一一出現,有幾位還是最近才走的,畫面一放、音樂
一下,都讓人久久難以自己。
看這部片之前,我完全不知道金馬獎有過一段黑歷史,但隨著電影時間推移,印象比較深
刻的,是片中訪談了姜文,他感謝給他肯定的都是金馬獎,反而不是大陸的金雞百花;再
到金馬50如此大的盛事,一排公嬤像神主牌般坐在後頭給予幫襯,結果最大獎是給了新
加坡導演的初生之犢之作《爸媽不在家》。
這真的好不容易!金馬獎經過許多人的努力,成為華語電影指標。
電影以《美麗島》的音樂作結,眾多演員導演們說謝謝,當下我哭得淅瀝嘩啦,認為這真
是絕妙的搭配,冷靜過後覺得有點 too much(尤其是那莫名的咬字,如果用的是巴奈的
版本搞不好會好些)。
映後座談裡,導演說他一直相信電影可以改變世界,說自己以前拍了一些片子,但都沒有
很成功。我覺得導演謙虛了,雖然知道楊力州的片就是會拍好拍滿,每次仍不由自主被感
動得亂七八糟。前陣子和一位也是拍紀錄片的人聊天,談到導演的紀錄片,他說導演為台
灣紀錄片找到了一個雅俗共賞的新位置。
最後,導演說他覺得這片有機會實現他的願望。看完電影後,我向身邊的人推薦,妹妹問
我不了解台灣早期電影可以看嗎?我覺得可以耶!史上最強的卡司和豐富的內容,都讓觀
影樂趣十足,同時,觀看這部電影也是一種對台灣現代社會史的了解與學習,看完之後我
不只想把片中提到的電影拿出來再看一次(呃,某些可能還是不太想),也決定帶父母進
場。
這真的是一部拍給戲迷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