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閱讀障礙系列來囉,睽違半年)
首先得說,這是一篇文長近四千字的觀察,並不只討論八惡人,純屬主觀意見。
那我們就開始了。
也許有些人會想問(有時候我也想問)昆汀的電影究竟要看什麼?他說自己拍十部電影就
要退休了,如果不是隨便說說,八惡人已經是第八部作品(追殺比爾上下集算是一部),
也就是說昆汀的電影生涯走到尾聲了。他的每部片我都看過兩遍以上,但他到底想說什麼
?或只是想追鄔瑪舒曼?說真的,拍追殺比爾絕對是想追鄔瑪舒曼好不好,當我們白癡啊
?
但除了這個原因之外,我想歧視、憤怒、仇恨絕對是昆汀最常處理的情緒。幾乎他創造的
每個角色都在互相背叛,故事中沒有誰是真正的好人,而且每個人的情緒管理都很差。
我一直覺得電影(或甚至任何作品)的出發點只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愛,另外一個是愛的
相反,恨,或是什麼,反正就是跟愛相反的那個比較負面的東西。我不覺得昆汀有任何興
趣去處理愛,他鏡頭下的愛都是衍生恨的初階產物,恨才是最終產品。所有作品都在討論
恨,想要復仇,想要殺人,想要騙人。
但是昆汀讓觀眾覺得恨本身是個很可笑的東西,太執著於恨,你就會變得很像卡通人物。
他用輕快的音樂,大量戲劇化的血漿和動作來淡化恨的嚴肅性。我認為他對於血漿的黏稠
性、顏色、量等等的嚴苛要求,還有對各種死法、屍體的各種功用,都是為了開一個針對
恨的玩笑。換句話說,我認為他在紓解觀眾的恨,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都說看完覺得很爽
的原因。而這種爽,跟我們看完麥可貝的爆炸之後,說的爽片不太一樣。
那就稍微定義一下爽片,說好了不要一直拿麥可貝開玩笑,但他就是現代爽片的始祖。好
吧,起碼就我的定義,爽片就是把觀眾當作白癡,塞給他們細膩的動作、精緻的特效、震
撼的聲音,但沒有故事可言的電影。所以台灣大部分電影我覺得連爽片都稱不上,不要沒
故事就說自己是爽片,不要跟我說總鋪師是爽片,爽在哪裡還真看不出來,尤其女主角也
不正;反過來再斗膽講一個更過分的,對我來說星際效應就是爽片,只是包裝得好像很豐
富。去看看地心引力吧,多簡單的故事,何必那麼複雜?何必那麼仇視現代科技?
在引戰引得太嚴重之前,言歸正傳。其實昆汀營造的情緒是很緩慢的,說真的,他沒用什
麼很立即可見的特效,那些冗長而毫無營養的對話也絕對會讓某些觀眾出戲。但這些特點
逼得觀眾在昆汀的電影中不得不更注意演員的臉孔和身體,也許根本不要聽他們講什麼垃
圾,也別再看特效,看煙看霧看什麼中國山水真假道姑,看一山謬˙傑克森那張醜老黑臉
吧,他多融入那個情境啊,他真的開槍耶,他每次開槍我都嚇到,總是在我最不期待他開
槍的時候開槍,而這些意外的震撼也帶來我很大的壓力紓解,感覺就是一種,一種,我想
到了,就是郭靖回信給成吉思汗,上面寫著:你要戰便作戰。有點像是那種感覺。
也許是因為特效,也許是因為總要盯著字幕,又或是因為現在的角色要不是戴上面罩就是
他其實根本是他娘的CGI,觀眾越來越少盯著演員看了。而過分的使用特寫也讓演員變得
懶散,那種兩人面對面談話,特寫對跳的鏡頭越來越多,演員動一下焦就不對了,是要他
演什麼?搞不好呼吸大一點都被導演喊卡。山繆·傑克森也說過他不喜歡攝影機利用特寫
去抓自己的臉,他覺得那會限制他的空間。
老實說,在攝影上我不覺得昆汀有什麼特別好的地方,也許偶爾嘗試一兩個比較特別的鏡
頭,比較有創意的變焦,之類的。但他確實留給演員很多空間,如果說聶隱娘是為了攝影
而生的電影,那昆汀的想必是為了演員而生。雖然我沒有特別去統計,但回想起來,昆汀
的大部分鏡頭都是比較廣的,可以容納很多演員。拿八惡人為例,雖然就是一個小屋、一
個馬車,他還是盡量讓許多角色在背景中出現,常常可以看到女逃犯黛西在後面做怪動作
。
我想說的是,就跟打拳一樣,你不可能每拳都是重拳吧?那肯定打不中的,或是你會先累
死。而特寫是很有力量的鏡頭,大概相當於你的右鉤拳左右,也就是一般來說你能揮出的
最大力的一拳了。所以當你使用它的時候一定要有很好的理由,最好不要是因為背景太亂
了所以就讓景深散掉吧這類的理由,最好是經由剪接做出的一連串動作,而隱藏好的一個
重擊。我認為昆汀的電影常有重擊的效果,再次使用拳擊來比喻,他習慣的出擊模式有點
像是jab jab jab,jab one two,back step,然後再重複一次。
比喻的有點爛,但那你懂我意思。
昆汀真的不急,也許是我看過開玩笑開得最慢的導演,連爛笑話都捨不得一口氣講完。舉
個印象最深的例子,惡棍特工,一群納粹和假納粹在地下室酒吧裡面玩猜猜我是誰的遊戲
,我不記得幾分鐘,但昆汀花了超過該有的篇幅在詳述遊戲為什麼開始、遊戲的規則、遊
戲的進行,最後發現他只是想要對種族歧視的人開玩笑。拖這麼久,爛笑話都好笑了。
應該不需要特別指出,昆汀很喜歡討論歧視,近三部特別明顯。我不知道為什麼,但這是
很好的恨的素材。好的素材不外乎人的基本天性,而歧視確實是。也許昆汀這輩子都不需
要其他的材料,歧視的故事多到講不完。
但昆汀最著名的應該是他處理對話的方法,或說是處理廢話的方法。在昆汀的電影中,角
色講話有幾個模式,其中之一是他們都很喜歡反問,「什麼什麼什麼什麼,所以這樣,我
說的對嗎?」角色最愛這樣說話,尤其喜歡對幾乎喪失行動能力的人說這種話。這種反問
是一種權力的象徵,同時用這種方法交代了很多背景故事;之二是權力比較平均的況狀下
,角色間的討論或是試探,像是黑色追緝令的南瓜和小兔在早餐店講了兩杯咖啡的時間才
決定要搶劫、文森和朱爾在車上討論英國的起司漢堡要怎麼發音、文森和鄔瑪舒曼在餐廳
裡努力找話聊,這些都是事件發生的前因,傳統編劇認為根本就沒有寫進劇本的必要,但
是昆汀把這些垃圾如獲至寶的撿起來擦乾淨,讓觀眾不知不覺更能進入角色當下的情境。
因為這些對話都很自然,很貼近生活,幾乎就是我等等要跟別人說的話。這類型的對話就
交代了很少背景故事,或是說,他丟給觀眾一堆他們不需要知道的背景故事,對於劇情發
展的幫助極小,新手編劇常常急著想要解釋什麼事情,唯恐邏輯不通,但昆汀的邏輯就是
沒有邏輯,角色的性格和角色間的關係就是他的邏輯。
我看看,現在說了兩種對話模式,大概就是這樣吧。所以昆汀的電影基本上沒有什麼太深
奧的劇情,他的故事就是角色與角色間的關係。有時候角色性格太強了,會讓人看完之後
才想到,剛剛那德國牙醫好像沒理由殺李奧納多啊?但是在當下,德國牙醫說他不想握手
,就是不想握手,不想到可以為了這件事殺人。昆汀沒有解釋為什麼,只是把角色的性格
建立起來,然後用微妙的關係變化慢慢推動這個事件。這樣多簡單,我幾乎可以預見一堆
編劇建議讓德國牙醫在死之前說一堆壯烈台詞來解釋自己這樣做的正當性,還好昆汀沒有
,德國牙醫只說了一句我就是忍不住。
不過事後還是覺得很扯就是了。
現在聚焦一下在我剛看完的八惡人好了,有雷。首先這應該是昆汀作品中最看不到好人的
一部,以前的就已經夠沒有好人了,但這部真的完全沒有。我想這也是他的企圖,片名就
很明顯地告訴我們了。故事的主要角色是山謬˙傑克森,他當然有他悲傷的過去,他好的
一面。但是昆汀故意隱藏起來不講,只講他的冷酷。而相反的,昆汀也隱藏了女逃犯黛西
邪惡的一面,黛西在整部片幾乎可以說是個受害者的角色,被鍊住、虐待、毆打、吊死,
她在整部片中唯一行惡的時候就是吐吐口水、講話尖酸然後開槍打死一個已經差不多要死
,而且打算殺她的人。
昆汀大可以補一兩個黛西以前為非作歹的鏡頭,但是他沒有,黛西最後被吊死,持續掙扎
的時候山謬˙傑克森坐在床上大笑,昆汀不講黛西的邪惡,就為了讓這個畫面看起來更殘
忍。對觀眾而言吊死黛西並沒有其正當性,至少我更期待的是看到山謬˙傑克森被吊死。
但山謬˙傑克森是仇恨的代表,他不可能死,起碼在這部片裡不可能。
有關山謬˙傑克森所受的屈辱和委屈(也就是讓他有可能成為好人的線索)全部都是用台
詞來堆砌,行惡的部分卻確確實實拍了出來。也許昆汀想要用這種方法讓我們去想究竟美
國當時發生多嚴重的種族歧視才會讓山謬˙傑克森變成這樣?又或是他根本沒有多想,只
是單純想要搞一部沒有好人的電影。
八惡人的票房不好,跟因為BT在上映前就流出有關係,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其實我
不知道主要的原因是什麼,我只是覺得十分可惜,尤其是一個獎都沒拿到。說真的,神鬼
獵人是真的很棒,但把最佳導演頒給Alejandro G. Inarritu還是有一點,怎麼說,太阿
諛奉承了。神鬼獵人的場面調度是絲絲入扣的,可能可以說是沒辦法更好的,但這種規模
的場面調度,我不確定導演的比重占多少──我想越大的場面調度,導演所佔的掌控比例
會越小。所以相對之下,同樣都是復仇的故事,同樣都是提到種族歧視問題的故事,在主
要場景狹窄、主要角色多還有預算少(神鬼獵人的三分之一左右)的情況下,昆汀在八惡
人中也許比較完整的展現了導演的功力。不管怎麼說,作為觀眾,我會覺得昆汀更適合得
到最佳導演獎,而神鬼獵人可能可以多拿一個最佳匪夷所思獎。
另外再說說奧斯卡吵的種族問題,我是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在得獎名單中也安插外籍名額之
類的,總之整件事情(包括什麼保障名額、開亞洲人玩笑等等)都讓人覺得噁心,或起碼
是無聊當有趣。這些人就是昆汀在嘲笑的人,如果真的這麼在意種族問題,那八惡人才該
得獎,而不是保障什麼外籍名額。不要跟我說開這種玩笑是一種反思,這就是消費,八惡
人那種看似血腥又廉價的種族玩笑才是反思,FUCK OSCAR。
但其實也沒啥好吵的,高加索人嘛,操他的。
我想昆汀的電影天生不適合拿獎,要是他真的拿最佳導演,也許很多人會被氣死──去年
鳥人拿最佳導演的時候就一堆人該該叫了,說這只是玩弄形式。既然提到了,順便一提很
多人覺得年少時代比較適合拿獎,但就我看來年少時代才是玩弄形式的典範。跨越十二年
的時間,用同樣的演員來拍攝一部有關成長的片,除了個人興趣之外我看不出有什麼特別
的美好。你絕對可以在兩個月內找不同的演員傳達一模一樣的概念,花十二年對我來說比
較像是噱頭。
在過分引戰之前繼續回來說昆汀。我想幽默的作品永遠不是獎項的首選,但那卻是我最喜
歡的藝術形式。發笑也許是最難引起的情緒,引人發笑的作品卻很容易被認為低俗,難登
大雅之堂。太過嚴肅的素材沒有經過處理就丟給觀眾,感覺就像是讓我們吃生肉,我當然
會皺眉頭,但這有什麼難的?看一個人在雪地裡無所不用其極地求生存,理所當然會覺得
同情,感覺生命誠可貴之類的;但看到一群人被風雪困在小屋裡自相殘殺,卻覺得諷刺,
而且同樣理解生命誠可貴之類的廢話,憑什麼前者的藝術價值比較高?
好吧,說這麼多,所以昆汀到底想說什麼?總結一下,我也不知道。但起碼從他身上學到
要靠著拍電影把到女演員是不容易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