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生活影響了電影?還是電影影響了生活?」
這是我昨晚在看「我們的那時.此刻」時一直不斷在思考的問題
從以前在電影院看電影前一定要先播放國歌的畫面揭開序幕
搭配著這五十年來 台灣社會所發生過的點點滴滴
竟巧合地在每個事件、每個時期、每個年代都有著相呼應的電影
「生活」是創作的養分
電影和我們每天身處的社會根本無法分離
它也是一種管道 替每個世代溫柔而有力的紀錄下屬於那時的一切
我的爸爸從年輕就非常愛看電影
從黑白電影 台語片開始一直到現在
號稱他看過的電影比我吃過的飯還多
我的媽媽 從唸書時期就是瓊瑤的大書迷
想當然爾 大螢幕上的每一個愛情文藝故事 不但不會錯過 也如數家珍
我的兩個弟弟 和我一樣 成長過程中
經歷國片的衰落 港片的崛起 西片的大舉入侵等等過程
而這些電影不論好壞 也都這麼全進了我們的視線裡
如果把這樣的過程用時間軸來看 剛好就是台灣電影一路以來的演進
也所以 在昨晚觀影的同時 畫面與我腦中的回憶不斷的重疊著
電影放映前一定要先放國歌
曾經有過的台語片時代
讓台北變成狂人城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現在來看一定覺得荒謬的愛國宣導片
讓台灣女性眼淚可以匯集成水庫的文藝愛情片
邵氏的武俠片風潮
到開始有描寫小人物故事的電影等等
那都是屬於父母的「那時」
而台灣電影跌落谷底 香港電影崛起 西片大舉入侵
再到香港電影低迷 台灣電影開始找尋新的可能
這是屬於我們現在的「此刻」
不管是跟著父母或是自己去找來看他們那個時候的電影
透過看片 我理解了他們那時候電影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我知道那代表著他們的青春 他們曾多麼辛苦的一步步走來
電影對他們來說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依靠 一種心靈上的慰藉
這些我們看來也許有些可笑的情節及對白
卻是支撐著他們在辛苦的現實中能繼續過下去的力量之一
除此之外 在電影中有著貫穿功能的金馬獎
也讓我很有感觸
扣除掉和朋友一起收看的時候
大多數的金馬頒獎典禮 我都是在家和爸媽一起收看
看著他們聊著二秦二林剪不斷裡還亂的感情糾葛 還有當年的螢幕情侶配對
聽他們說 現在不管是哪個明星應該都無法比擬 台北狂人城的盛況
跟著他們一起哼唱他們當年受歡迎的電影歌曲
我彷彿也跟著走進那個我無法經歷的「那時」
因為當聽著他們講起當年看過的電影 故事敘述的背景
現在想來 就是那個年代社會產生的氛圍及縮影
爾後 反過來聽我說 我好喜歡這個新演員 這部片沒入圍好可惜
這是今年最賣座的電影等等
我相信 爸媽 也同樣在嘗試著理解 我的「此刻」……
因此 當我在聽到導演在映後說
「我相信 世代是可以理解的」
我也堅定不移的這樣相信著
因為我從小生長在一個「世代理解」的家庭—透過電影。
電影是夢 而人不能沒有夢 我們都必須依賴著它在生活中走下去
電影也反映現實 永遠和我們當下所處的社會相連結 而且非常緊密
謝謝所有電影人的努力
謝謝你們願意繼續拍電影
謝謝楊力州導演給了我這麼特別的觀影經驗
讓我發現 就算接下來 人生跟電影還會繼續糾糾纏纏下去
想起來 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喔對了 不過我也很希望有一天李奧納多會和我一起看電影
然後對我說 謝謝妳喜歡我的電影XDDDDDDDD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