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版: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384225298
看完《我們的那時此刻》我只想說,謝謝這些電影工作業者,不論導演也好,演員、攝影
、剪接等等所有在幕前幕後不斷努力著的電影人,因為你們的努力才有現在的台灣電影,
我們才能欣賞到眾多精采的作品。
如果《我們的那時此刻》是給電影人的情書,那上面鐵定會有很美很美的字跡,我相信鮮
少有人能將所有台灣電影,甚至本片出現的電影都看完,「電影」是個足跡,他見證了歷
史的變遷,時代的轉變,看著人們從出生到成長,再到離世,人無法真正的用自己的雙腳
將這段台灣歷史走完,所以我們只能用雙眼,去隨著影像,一步一步去追本溯源,關於台
灣的一切。
本片原型是想拍一部關於金馬五十這樣極具意義的紀錄片,後來經過導演的調整,本片融
入了更多,關於台灣歷史、台灣電影、台灣動盪,這不再是一部單純的電影紀錄片,而是
貨真價實的演進史。
好萊塢認為「電影」是對人民來說最極具影響力的傳播媒介,可是人為什麼要看電影?電
影對觀眾來說是什麼?花了幾百塊進到電影院,吃著爆米花,喝著可樂,然後呢?「電影
」的意義對每個人來說不一樣,導演透過電影,可以是賺錢,訴說想法,對這世界的抗議
、諷刺,甚至盡自己的努力去影響、改變相況,而對觀眾來說,它是一種幻想、夢想,是
種寄託、心靈慰藉,自我認同的反思等等,「電影」隨著時代演進,從無聲電影,到黑白
電影,到彩色電影,到動畫電影,文藝、武俠、戰爭、社會寫實等等,每個類型的電影出
現,都象徵了一個時代,一段對台灣不可忘卻的歷史。
從「金馬獎」開始講起,現在的金馬獎對於演員來說,是種肯定,對觀眾來講,是種娛樂
,可是從前的金馬獎,不僅用來祝賀蔣中正總統的生日,更是種宣揚的管道,八二三砲戰
的發生,金門居民奮勇抵抗,「金馬」是用來期許台灣未來能像金門與馬祖一樣,奮勇堅
強。我認為現在的金馬獎的實質意義來說,確實跟過往有些不同,這是好事也是壞事,但
不管如何,這都是種轉變,演進下的結果。
戰後到工業起飛,這個時代裡電影是種慰藉,對於工廠裡的女工來說,大螢幕上的男星是
他們憧憬的對象,女星則是他們的夢想,對於男人而言,武俠電影能激起他們心中的澎湃
熱血,瓊瑤的「文藝愛情」以及「武俠電影」稱霸電影業界,不論男女都能在電影當中有
所依偎。
之後台灣面臨嚴重的外交挫敗,多國陸續跟台灣斷交,被迫退出聯合國,彷彿一夕之間過
網友好的外交國都成了敵人,於是「愛國精神」被激起,「愛國電影」趁勢崛起,反超文
藝與武俠成為時下最流行的電影類型,《英烈千秋》等片的出現引起許多人的從軍夢,只
要是抗日、抗共的電影都能發揚民族精神,如同《梅花》一樣,「梅花梅花滿天下,愈冷
它愈開花,梅花堅忍象徵我們,巍巍的大中華」,也許,在那個時候,愛國心是最最強烈
的時代了。
直到蔣中正總統過世,金馬獎不再具有祝壽的意義,於是它開始面臨轉型,爾後一連串遇
到台灣電影浪潮來襲,香港新電影強勢衝擊,開放中國電影報名,香港回歸中國等等重要
歷史點,電影的類型不斷翻轉,喜愛電影的熱度不在如同以往,台灣電影試著走出國際,
尋求海外投資,於是乎,合拍電影就成了主流,台灣電影低迷,我認為是台灣導演斷層嚴
重,從前有李行、胡金銓、張徹,新浪潮時期有楊德昌、柯一正、侯孝賢、王童、虞戡平
等人頂著,在後一點開始出現蔡明亮、李安、易智言、陳玉勳、林正盛、張作驥等,那麼
現在呢?或許會有魏德聖、張榮吉等新銳導演,可是現在的電影不再像從前,都有時代背
景、時代意義等主題性,拍出來的東西有辦法引起現在的觀眾共鳴嗎?這不是導演的錯,
也不是劇本的問題,也不能怪罪觀眾,相比從前,現在真的凝聚力太小太小了。
如同《我們的那時此刻》所提到,從前的電影是在拍明星的,二秦二林等等,不論他們是
否會演(無意冒犯),只要他們出現就是吸引觀眾進電影院的理由,到了中段電影不再造
星,反而拍著小人物的生活與反諷社會才能引起觀眾共鳴,那麼現在呢?我覺得很值得思
考。
在看見電影尾聲許多影人都出現向觀眾道謝,我想到之前鍾欣凌獲得金鐘獎最佳女主角時
的致詞,她說:「我是諧星,我會演戲,謝謝你們愛看電視。」我聽完很想哭,他們拍著
電視、電影給我們看,不是義務,只是他們喜歡,如果觀眾能從他們的電影或者電是當中
得到啟發,哪怕只有一點,都是他們最感到欣慰的地方,很多時候觀眾喜歡罵著劇情、罵
著演員,好多可以罵,但如果哪天,導演們全部罷工,再也沒有電影,又會感覺到少了什
麼,至少對我來說,電影已經是我生命不可或缺的東西,看完電影,我才想說,「謝謝你
們愛著電影,謝謝你們還願意拍電影給我們看」。
《我們的那時此刻》不用用政治眼光去看待,儘管它提了許多歷史的事物,可是我們只要
將它們當作是個足跡就可,《我們的那時此刻》要說感動嗎?好像也還好,要說難看嗎,
一點也不,事實上非常好看,它是一部電影人跟觀眾的對話,而又怎麼能夠不去靜下心,
仔細的去聽它講了什麼?
我們錯過了從前的年代,正在經歷現在,可能七八十年後我也不在世上,時代又會歷經一
段變化,再有一部《我們的那時此刻》出現記錄著這個年代,告訴後輩子孫這些多美、多
難過、多憤怒的歷史,我們不會是在高唱梅花的人,也不用在破口大罵「我操你媽的台北
」,更不用大聲疾呼的提醒自己拿著的是台灣的身分證,我們,與他們,或者未來的人們
都有不同要煩惱的事情,但我們能夠共同做的,也許就是買張電影票,進去電影院,欣賞
一部電影,瀏覽一個故事,然後記得看完最後片尾,謝謝出現在大螢幕上,辛苦的電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