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屆金馬獎時看到這部,當時的定位是「金馬五十」紀錄片,確實主要軸線也是金馬歷
史,但是金馬獎歷史與電影、政治、社會脈動息息相關,當紀錄片格局放大整個社會時,
視野也寬闊了。不過導演觀看社會的方式,卻是從人出發,所以他所呈現出來的社會,不
是歷史課本,而是活生生的人。
這個選擇非常聰明,可以說導演在切入觀點就已經贏了一半,儘管如此,卻不會有很深的
雕琢痕跡,溫情不矯情。這是部近年來看過最喜歡的紀錄片,上院線前的特映會又看了一
次,發現導演補了一些新出電影與畫面,當真用心,如今還想再看第三次。
推薦給喜歡電影、喜歡臺灣電影的所有人,喜歡桂綸鎂的人也非看不可,因為整部電影都
是她的口白~
(以下劇透)
第一次買票看金馬影展不過是4、5年前的事,《那時.此刻》中我有看過最舊的電影大概
是《梁山泊與祝英台》?或侯導、楊導那一批新電影。導演分別請了代表三個時期的影迷
三批,藉由訪談折射出了那一個時期的臺灣社會。第一個是經歷臺灣經濟起飛時期的阿姨
,藉由這個小人物,導演為所謂「藝術電影」界不齒的文藝愛情片找到了歸屬,趙薇說得
讓我莫名感動,她說:「瓊瑤的電影......確實是一個夢,是一個做出來的夢。小時候覺
得是夢,長大時發現它真的是夢;然後等你再長大時,你會發現,人如果沒有夢,是沒有
辦法活下去的;或者說沒有辦法去面對愛情、生活、方方面面。」
第二組是退役軍人,人已中年。我記得映後導演特別提起這段,說觀眾看到電影中小男孩
突然衝出來唱著「梅花」時都笑了,但下一個畫面,是三個大男人看著同樣片段泫然欲泣
,一段沉默,一個男子哽咽不成聲。這些愛國的歌他們每首都會唱,歌詞也都記得,過了
這麼多年,卻始終在他們心中。
第三個是現代的年輕影迷,現代人出生於蔣政權完結之後,對於國慶日、誕辰紀念日什麼
的甚至也搞不清楚。講到喜歡的演員桂綸美時卻會突然很靦腆,而導演竟然真的特別安排
,讓小鎂進電影院給他一個驚喜,讓她對影迷開口稱謝。
不同影迷有不同的身份與經歷,而電影是這樣內化在他們心中,與社會、政治、經濟緊緊
相連。《搭錯車》的強拆房畫面、《蘋果的滋味》的貧富差距、《不能沒有你》的天橋脅
女、《女朋友.男朋友》的學運,如今看來強度並不減分毫,〈永遠不回頭〉的張雨生、
王傑一樣帥氣逼人,〈金馬奔騰〉一樣磅礡。
「謝謝」畫面已經在第一次看這部時哭過了,倒是發現多了幾張去年補錄的有點開心,更
驚訝的是,片尾工作人員名單竟然加了《刺客聶隱娘》與《醉生夢死》的花絮。
除了喜歡和感動,真不知該多說什麼,感謝一部這麼優秀的紀錄片,感謝電影人無怨無
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