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t.ly/yulu-17th-journey-of-compassion
最近在研究藏族文化的關係,所以今天下午進了台北光點觀看《乘願再來九百年》。先說結論,這部片跟宗教關係不大,有信仰、無神論者都可以看看,片子不長但可以思考的點非常多。
簡單自介,我本身不是佛教徒,但有接觸新時代或身心靈領域。佛教我只懂個皮毛,未曾感到興趣。
--防 雷--
先說說這部片的整體感覺吧,私以為整體拍攝的流動感我覺得不夠好,剪輯技巧是還不錯,但故事感不好。除此之外,大寶法王講述的部分約 60%~70%,沒有想像中的多,所以有些概念性的東西是由其他上師來完備的。這樣的呈現在一般片子可能還好,但就一部談論精神層面的影片可能會讓焦點稍微走掉一些。(大寶法王很有智慧,好想再多聽一些啊XD)
這部片的精神,脫離不了兩個詞,也就是「自己」和「慈悲」。片中,大寶法王沒有講佛經的典故,這跟以往印象中的佛教電視台很不一樣。他沒有一再詮釋佛經怎麼說,誰誰又怎麼說,卻反而提到一個人的「內在」的重要。舉例來說,當遇到了一件事情,你很憤怒,你有沒有辦法在當下察覺的這個情況?如果讓你造成了困擾,能不能去作出改善,去除根源或者發誓下次不再發生呢?(類似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後來他補充道,學佛不是一種信仰還是儀式而已,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透過佛法的態度來。這一點對有信仰的人格外重要,很多人忽略了思索那背後的真正價值,卻把儀式性的動作、經文奉為圭臬,繞了好一大段路,甚至自始至終都不知道意義之所在,對於想自我成長的人甚為可惜。
除了自身的成長外,慈悲也是本片的重點。
其實我在接觸身心靈領域的時候,我知道了「愛自己」,和「為自己的一切負責」,但我很難想像「慈悲」的感覺。我知道慈悲是愛的一種,但究竟是怎樣的愛才叫做慈悲呢?透過片中的引導和法王的話語,我算是有了一些概念。其實說到底,慈悲就是一種「同情心的擴散」——站在對方的角度上,你希望怎樣被對待呢?看到有人煩惱,如果那個人是自己,是不是也希望獲得別人的幫助?
當然,僅在人世間行走的我們,可以選擇不用太在意有沒有做到慈悲。但作為發願的大寶法
王,噶瑪巴在一世一世的轉世之中,如何透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智慧,去協助一個又一個
身心受苦的凡人呢?
身為佛教徒的哥哥曾說過,菩薩能聽聞所有生命的煩惱,來協助他們。大寶法王雖貴為一派
宗師,但終究還是個「人」。是人,就會有人的煩惱,他如何在備受推崇和宗教責任之中走
出自己的道路呢?想必這也不是凡人能擔當得起的一條慈悲航路吧!
最後,爬文有看到有些人在怕這是一部宗教宣傳片。我想其實你不用對這有這麼多的恐懼。
因為,相信我,片子所提到的不是佛法而已,更多的是關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