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和朋友一起去看即將上映的危城特映場。
原本以為是單純的(被)圍城、宣楊義氣情操的武俠片,
可是這部電影裡加入了另一個因素:
給一個渺小的希望,生死之間的人們是不是願意放棄信念、價值觀,選擇活下去?
故事中的百姓代表的是一般人們的想法/做法。
楊團長是貫徹理念的實際行動者,「公義要有人做才會存在」正是他的台詞。
馬鋒則是心裡有著信念,卻猶豫著是否要行動的人。
整部片劇情節奏掌握的很好,適合想放鬆看電影的人觀看。
(就是一部爽片)
以下有雷。
電影中在不知道曹是位高權重的軍伐之子、剛抓到殘暴的殺人犯時,
所有人百姓對曹的態度都是「殺人償命!」。
一但知道他是曹瑛之子,大家心裡知道還是會被反過來報復,
但還是寧願逼楊團長釋放罪犯,換取一點點和平的可能性。
這是一般民眾的想法。
在廣大的民意之下,殺人犯曹瑛之子究竟會被堅持正義的楊團長砍頭?
或是被馬鋒給斬殺?
或是順應民意的被安然釋放?
這樣的劇情也讓人有了許多想像與思考空間。
而楊團長是個執行信念的硬漢,在過程中說服盟友、斬殺敵人。
但是在自己保護的百姓也不願意支持自己以後選擇放人,
以己之性命換取百姓之命。
馬鋒的心理轉則是電影的主題。
馬以前的鏢局事件,經歷類似這次普城事件。
當年他選擇放入狗官,結局是整個師門被報復。
這次他看著楊團長踏入一樣的處境,最後被楊團長的信念感動,
選擇插手救人。
對於馬來說,普城與楊的相遇是讓他從迷惘的人生中找到方向,
確立了自己的人格與信念。
整部電影最精彩的武打動作場景在馬鋒於師兄在酒桶上的對打。
在電影裡雖然已經儘量刻畫師兄弟間的舊情誼,
但對於師兄臨死前的心理卻沒有多做描寫。
感覺師兄最後也只是為了救馬鋒而死,
原本以為他會在死前表述心意,認為馬堅持信念是對的,
也會成為馬日後的動力,結果沒有……
這大概是電影裡人物心理比較沒有刻劃到的部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