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說還不錯看,至少不無聊之外,故事也算小有內涵。
但畢竟本片是商業電影取向,看起來在藝術性上是沒有野心,
議題也多是點到為止,雖距離經典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但也不失娛樂性。
當中最讓我有感觸的是以下兩段話:
一、「我們信仰的神不同。」
這句話不斷在身為猶太人的猶大母親,與身為羅馬人的馬薩拉口中提及。
強調了民族與出生的差異,讓情誼深厚的猶大與馬薩拉終於分道揚鑣。
猶大身為貴族之子,面對社會底層的衝突不置可否,採取消極不作為的態度。
但馬薩拉則回到家鄉羅馬,加入軍隊透過征戰,實踐他對和平的想像。
兩人雖然有同樣的和平目標,但手段卻是天差地遠。
直到天之驕子的猶大,因為自己的失察與判斷錯誤,招來了近乎滅門抄家的下場。
此時的猶大看重的也不再是世界和平,而是純粹的復仇。
對照當年離家的馬薩拉,也是想著名滿歸國,迎娶心上人。
兩人雖然風水輪流轉,卻都渴望證明,證明自己可以,證明你是錯的,
而讓兄弟倆的愛恨情仇越是交織越是複雜難解。
當兩人最後終於在競技場中單挑時,猶大贏了比賽,
但心愛的駿馬卻也賣盡全力陣亡了,
而那個害他家破人亡的義兄,如今身受重傷成為群眾的玩偶。
原來,馬薩拉不過是羅馬帝國的棋子,
跟猶大那四隻倒在一旁的坐騎一樣,沒人在乎,沒人聞問。
當耶穌毫不退縮地為了自己的信念而死時,
猶大或許才終於明白,勝利之後的空虛是什麼。
我們必須把心中的情感挖掉後,才能有空間放進仇恨,
復仇完成,可以憤恨的因子沒了,心中的仇恨也散了,但丟棄的愛卻也回不來了。
「我們信仰的神不同」或是「你愛的羅馬人」
雖然過程中猶大與馬薩拉經歷對立與衝突,但最後還是秉著情誼與寬容而和解了。
對照著目前歐美社會與穆斯林社群的緊繃關係,同時也反映著那些內戰頻仍的國家,
希望人類終有一天可以找到和平的方式。
二、「你看,他們全都變成了羅馬人。」
彼拉多這句話可謂神來一筆。
侵略除了造成無端的大量死傷之外,潛在的恐怖更在於文化清洗。
在耶路撒冷興建競技場是第一步,
讓猶太人猶大與羅馬人馬薩拉兵戎相見,不論結果如何,羅馬帝國都是贏家。
猶大若是輸了,猶太人的驕傲顏面掃地;
如果是馬薩拉輸了,猶太人長年的怨氣終於可以發洩在這名「叛徒」身上。
而這些年耶穌傳遞的福音,要寬恕、要包容、要愛你的敵人等等,
也隨著競技場的暴動而灰飛煙滅。
因此,處死耶穌是羅馬清洗耶路撒冷清洗最後一步,
畢竟失去方向或是信念的群眾,往往是最容易被操弄與改造的。
然而幸運的是,不只猶大在雨中頓悟了,
只要那些曾追隨過耶穌的人還活著,也將繼續宣揚他的理想。
本劇處理耶穌這個角色的方式很有意思,
雖然耶穌之死,上帝還是透過降下的雨展現神蹟。
但單就耶穌這個角色,更像是一個前衛的社會改革家,神格的成分反而非常低。
不若1959年版中的耶穌從未露過正面,維持相當的神祕感。
或許是因為新版是從猶太教的角度去描述故事的關係?
本劇劇情跳得有點快是個問題,像是賓漢的態度雖然是避免與羅馬政府硬碰硬,
但從幫妹妹救治反抗軍來看,可能心還是偏自家人一些,只是不夠明顯,
也就顯得該反抗軍在他家頂樓企圖暗殺彼拉多時,
猶大面臨這樣抄家滅門的罪行時,卻把小鬼放走,自己頂罪的動機有些薄弱。
從奴隸的視角看海戰的激烈是本劇的一大亮點。
當希臘戰船在船頭綁著一名羅馬戰俘,向其衝撞後激起一陣血花的畫面,
相當有創意。
另外也很喜歡猶大在海中拉扯著鐵鍊的音效處理,
好長好重的鐵鍊,與腳鐐的清脆敲擊聲就好像這段奴隸的日子一樣,
似乎看不到盡頭、永無止盡;
而海水也像那些監視的眼神、抽打的鞭子,讓人屏息到快要窒息。
所以當猶大終於自鐵鍊掙脫後,真的會讓人鬆了一口氣,
終於不再是苟且偷生,而是可以自在地呼吸、自由地活著。
戰馬車競技的部分,算是不錯,畢竟以現在的技術要做出來並不難。
刺激度是有的,但可能篇幅不夠,所以還是有點隔靴搔癢。
雖然有策略,但說真的不算太心機複雜,多數都是自爆居多。
比較讓人為他們捏冷汗的反而是那些工作人員,
一下要把脫韁的馬帶離賽道,一下又有把重傷的參賽選手抬離。
本劇最反映時事的大概就是摩根費里曼說的那句話:
「雖然是戰馬車,但畢竟還是競技,都需要策略。」
真是打臉最近那個張正說什麼奧運舉重金牌是偷雞之類的爛文章。
最後說一下男主角Jack Huston,
當他頂著俐落的短髮、穿著白色上衣、駕著白馬戰車出賽的樣子真是帥呆了!!
邊看就覺得他眼熟,原來就是【海濱帝國】的半面男Richard Harrow!
是我在【海濱帝國】最愛的角色呀,
只用半張臉(欸),就詮釋出這個角色同時冷酷,但又害羞、纖細且敏感的一面。
演技頗強大。
雖然這次獨挑大梁的【賓漢】,看起來是評價票房兩失利,
但還是希望他未來有更多嶄露頭角的機會。
推薦以下兩段【海濱帝國】的Richard Harrow經典個人秀
https://youtu.be/YYHxOdqepl8
https://youtu.be/d5GZJQYYV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