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賓漢 1959 & 2016 細節比較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6-08-24 14:23:24
童年看過 1959 版《賓漢》,長大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再看今年 2016 版《賓漢》,很熱血我也很喜歡,純憑印象並不覺得輸給 1959 版。過了幾天再找時間重看一次 1959 版,倒是發現這兩片儘管愛恨與寬恕的主題相同、返鄉復仇的情節也大致相同,但一段段細看下來處處的細節都有不同,而這些不同就讓兩片所呈現的面貌、所傳達的訊息,都有了細微的差異,而且就我的眼光來看是切合時代的差異。
我不想如許多影評與老影迷來比較兩片的「優劣」,但我想比較兩片的處理方式。以下文長,以 1959 版賓漢那 3h44m的劇情演進為基礎,分為十二段討論比較 1959 版與 2016 版之不同,以及不同細節呈現的不同訊息;比較完十二段劇情細節後,再以此為基礎提出我對兩版不同的幾點綜合觀察:
一、破題
1959 版第一鏡,是氣勢磅礡的序曲好幾分鐘,然後說猶太人的遷徙、包括約瑟夫與瑪莉亞的遷徙、然後東方三博士看到了伯利恆之星、前來馬廄朝拜剛降生的耶穌小寶寶。破題就讓我們知道,這儘管是一個猶太人與羅馬人的愛恨情仇故事,但主題就是愛與寬恕等基督宗教價值,是一部正統福音電影。
2016 版完全沒拍以上這段聖經引子。 2016 版第一鏡,是今日的兩個仇敵在競技場你死我活、回想昨日的兩個兄弟在草原上策馬奔馳。破題就讓我們知道,這儘管是一個基督宗教福音故事,他要走的取向是充滿世俗人情的,愛與寬恕未必是建立在神子的諭示上。神子只是出來點醒人們回視自身,回想你們相愛的初衷,在相仇的不歸路上懸崖勒馬猶未晚也。
二、馬薩拉與猶大,兄弟反目(一長串對話戲)
1959 版進入故事後的第一鏡,是介紹馬薩拉,他的形象一開始就是鐵血鐵腕,是好大喜功的羅馬護民官 (Tribune),毫無維繫和平的善心,只有硬派效忠帝國,也沒有什麼糾結背景。馬薩拉唯一的動機就是 "fight the idea" ,一個在耶路撒冷崛起的新理念,要用 "another idea" 去擊潰。
第二鏡,王子猶大賓漢來了,終於讓馬薩拉的歷史包袱出現,與兄弟相見前還提醒了部下 "This was his country before it is ours" 。兩人重逢擁抱是真情的,兩人的兄弟競技不是騎馬,而是擲矛。馬薩拉也是有治理壓力的,兩人很快切入正題:我快要成為附執政官了,請幫助我讓耶路撒冷服從、平定叛亂。馬薩拉與猶大兩人雖然相愛也希望和平,但理念是有差別的:馬薩拉堅持羅馬的文明(都用說的,不像 2016 具體演他的從軍歷程),猶大堅持人民的自由。
1959 版一場兄弟交杯酒,就是硬漢風,和 2016 版純真少年風完全不同。母親 Miriam 與妹妹 Tirzah 和馬薩拉重聚,媽媽好像看女婿, Tirzah 則是靦腆少女心。看看 2016 版母親與妹妹對家庭情感與倫理各有堅持主見,妹妹對感情主動伸手撫慰更不畏權威,顯見 2016 年女性自主已經前進半個世紀了。男性也前進了半個世紀, 1959 版馬薩拉講起戰陣征服眉飛色舞,和 2016 年版輕描淡寫談戰爭的滄桑創傷完全不同,何況還具體拍了打沙漠、打雪地、打日耳曼。
1959 版有安排猶大贈馬給馬薩拉,但輕輕帶過,重點還是那些在電影中沒露面的叛黨「他們是誰」!馬薩拉的身段更有雄心與城府,勸服猶大 "all I need to do is serving, all you need to do is helping" ,羅馬皇帝就是 "The god! Only god! Not like your, your, hmm..." 這樣的宗教衝突劍拔弩張,這樣的馬薩拉更顯不可一世,與 2016 版兩人顧全大局彼此退一步的掙扎姿態完全不同。
面對羅馬叛亂人民, 2016 版有讓馬薩拉去墳墓訓話「我們搶人家的墓碑,人家當然要造反」, 1959 版卻只是「拜託,幾個猶太小民性命算什麼」。大不同在於: 1959 版這些「羅馬人 vs 猶太人」與「羅馬皇帝 vs 猶太神」都是讓馬薩拉與猶大在對話辯論中帶出,的確是讓兩個巨星飆戲對話申請奧斯卡的好場合; 2016 版卻是用劇情演出,包括讓妹妹 Tirzah 偷偷加入叛黨行動、讓馬薩拉親上兇案現場見識叛黨的作為並反省羅馬、讓猶大包辟一個叛黨還賠上一家。
1959 版這一場連續的對話文戲,以兩人不歡而散結尾:
"Either you help me or you oppose me",
"You either for me or against me, you have no other choices".
"If that’s a choice, then let me against you".
兩人都做出了命運的選擇,如這段 1959 版經典台詞擲地有聲!果然是奧斯卡等級!不過 2016 版的台詞更加生活化,從具體面對的事情談起,很少這樣直指堂皇理念,更沒有塑造兩人不共戴天的命運,是不同取向也很不錯。
三、猶大的貴族身段,席捲佳人
1959 版,僕從來看猶大,表現猶大身為耶路撒冷貴族與富商的親民身段,看僕從的美女女兒 Esther,美女從階梯上走下來配上浪漫配樂,又是個經典。Esther 的議題是要出嫁給一位只見過一次的自由人,會學會愛他;不過猶大用他的男性魅力,嘴上允許但眼神不肯定,拉了下來。”Freedom to you, a ring to me”,男性雄風強烈席捲佳人,在激情弦樂下陶醉一吻,女孩流淚... 這是 1959 經典了,令今人有點錯愕之餘倒也能體驗那盪氣迴腸, 2016 年的男女關係真正是前進了半個世紀。
2016 版介紹 Esther ,就是個與猶大從小一起長大但階級不同的女僕,猶大跟他主僕有別但相處融洽,藉此展現猶大身為貴族的親民態度。至於愛情, 2016 版可不會讓 Esther 被男性魅力席捲而獻吻,男生要用具體行動明確表達才能把女生追回來的。
至於 2016 年版片頭馬薩拉把受傷的猶大救回家,這個橋段在 1959 年版只有靠 Esther 口中的「小時候你和那位羅馬男孩出去打獵,受傷回來,我祈禱你平安」輕輕帶過。
四、執政官駕到,風雲變色
1959 版馬薩拉鷹派地不想照顧任何猶太人民,被激怒的猶大也鷹派地不想配合演出,談判破裂不歡而散,讓這場執政官 Gratius的遊行變成「沒有溫暖的歡迎,而是噤聲的服從」,由馬薩拉用軍武鐵腕鎮壓住,沿路所有猶太人敢怒不敢言,馬薩拉經過猶大家門前甚至傲慢地往上看了猶大一眼; 2016 版則是兩人互相體諒達成協議,合作維繫和平,儘管沿路猶太平民一樣敢怒不敢言,但馬薩拉帶著笑容向屋頂上與猶大交換眼神,是種默契,兩人當和平的橋樑彼此挺住身後的包袱,彷彿一切可以圓滿的。
場景方面, 1959 版不知有沒有實地取材,但搭出來的景超完整,耶路撒冷的室外聚落與猶大家的室內豪宅都超華麗,表現的是耶路撒冷原來的繁榮; 2016 版是用南義大利古城 Matera 的史前穴居聚落,表現的可能是更真實的兩千年前處境,更像個充滿貧窮與衰敗的耶路撒冷。關於耶路撒冷以及其他聖經古城的面貌,幾百年來的藝術史在不同年代都有不同的當代詮釋,各有不同風情。
1959 版的導火線,是瓦片落地,遲不落早不落偏偏在執政官來到時落,也沒嚇到別的馬只嚇到執政官的,這運氣也實在太壞,讓這齣悲劇令人唏噓,從今天眼光看這種細節安排不免令人莞爾了點; 2016 版讓猶大抱著仁慈貴族心態窩藏的叛黨小弟超出猶大掌控出來行刺,有把猶大身後的社會包袱給具體化(愛民也體恤其仇恨,而放走他自己頂罪),也讓「馬薩拉 vs 猶大」的衝突具體變成「羅馬帝國 vs 猶太人」的結構性衝突,在這前線兩人身上擦槍走火。
1959 版馬薩拉在面對這意外時城府很深,外表堅決,面對猶大一家被帶走只高傲冷漠地不發一語,只在他們被帶走後淡淡說句「放僕人們走吧」,我們尚不知馬薩拉的善心有多少,只見他一人站在中庭裡環視四週頗有一種無奈感,還去檢查了一下屋瓦真的很鬆,不過也沒幫忙再做什麼補救; 2016 版的羅馬士兵侵入大宅拍得很混亂,僕人們都直接被殺死了,更有匆促的緊張感,而馬薩拉有明確地被趕鴨子上架「你怎麼處置,大家都在看」,被逼著主動下令「帶走他們全部」,滿心衝突地墮入壞人深淵。
1959 版在猶大下獄後還上演了一場逃獄戲,讓猶大與馬薩拉在軍營中對峙一場「我媽和妹妹在哪」,談談馬薩拉為什麼要為了一場小意外這樣鐵面執法。馬薩拉堅持「面對我的熟人都能公正,羅馬士兵才會懼怕我」,完全為了爬上高位可以犧牲正義與情感。在此,馬薩拉的利己心態已經奠定,為 1959 版賽車高潮的「正邪對決」鋪下基礎,令人對猶大臨行前的放話「等我回來」充滿復仇的期待。
1959 版還拍了尚未成為妻子的 Esther 與爸爸前來找馬薩拉求情,卻被拘留了。馬薩拉保持無情臉孔,對猶大沒做什麼就被定罪發配邊疆不面露任何感情,令人不禁懷疑他們小時候真的是摯友嗎?抑或明明感情很好,但馬薩拉往上爬的堅決意志可以讓他鐵面犧牲這些情感? 2016 版則沒有這一場逃獄、對峙、求情,而讓一切快速地變生肘腋誰也無暇理清,直到猶大經歷海戰逃亡練馬回來後才跟馬薩拉對峙說話「我媽和妹妹在哪」,還因有人在旁而沒能說清楚。
兩版馬薩拉的領導權威與包袱不同, 1959 版裡對一切領導統御表現盡其在我,想要部下出去就出去、想要獨自面對猶大就獨自面對、想下什麼命令就下,完全沒有拍出他背後的包袱(並非就沒有包袱,而是沒拍,只有口頭提及)。相較之下, 2016 版一直都很明確地安插「本丟彼拉多」這個歷史與宗教角色當幕後黑手操弄馬薩拉。因此 1959 版的馬薩拉容易令觀眾千夫所指, 2016 版的容易引人同情體諒,這恐怕也是兩片要鋪陳賽車結局的不同態度。
五、猶大充軍,遇耶穌
1959 版拍了大規模的奴隸在烈日下沙漠中行走,走著走著就有人路倒,有水井也不能喝,怵目驚心,尤其當輪到罪犯喝水時還特別抓出猶大 "No water for him" ,針對猶大虐得有點太刻意,隱然暗示這是馬薩拉下令給他的特別待遇,更令人對馬感到不齒。剛好經過了看不到臉的長髮木匠耶穌家,由只露出兩支手的耶穌給猶大喝水,讓猶大仰頭感恩彷彿天降聖光,連 "No water for him" 的羅馬士兵看到了都自慚形穢。這段有急轉直下充滿希望的配樂旋律,有讓卻爾登希斯頓如獲救贖般發揮了好長一段瞻仰聖光的演技。
2016 版雖然刪了奴隸沙漠行走戲,但另外拍了一小段猶大扛著枷鎖走出耶路撒冷示眾,把耶穌送水戲放在這裡;這場戲之前的承平時期,還拍了一小段木匠耶穌看見耶路撒冷民眾欺負痲瘋病人時出手制止,還教了「學習愛你的敵人」讓猶大聽得很錯愕。
2016 版的耶穌處理比較家常平凡,會露臉也會說話,說出來的話未必像是神聖的傳道,而更像是在亂世中分享的一兩句只有他看透的人生智慧;耶穌在此一樣有震攝羅馬士兵的聖光,但這聖光也拍得很平凡,沒有戲劇化的配樂轉折、沒有凡人如見神一般的感動面孔,只有緩緩趨前就讓群眾與士兵靜默下來的低調力量;而特意安排猶大扛枷鎖讓耶穌送水,則是要前後呼應 1959 版與 2016 版末段都有的耶穌扛十字架,讓省悟的猶大來送水,善念於焉傳承。
六、奴隸船,海戰
1959 版拍很多全景,包括下艙奴隸景觀也是全景、甲板上執政官艦長 Quintus Arrius 點兵也是全景,呈現羅馬軍容壯觀。尤其隨著鼓聲節奏越來越快、配樂一波波推向高潮、越來越用力的奴隸一個個倒下,那迎接海戰的你死我活命運感絕非 2016 能及,給這場戲花的時間長度更絕非 2016 能及。更別說在烏雲下大海上用綜合遠近鏡頭擺出寬景花了好長戲份拍出的壯闊海戰, 2016 顯然完全不跟隨,只跟著拍了敵船撞入那一擊而已。
2016 版則多從賓漢個人視角拍,不是拍他坐著向前看鼓手、向旁看小窗、向上看甲板縫隙,就是近拍他的鬍子大臉。這些 2016 隨著船身搖晃的動態近鏡頭,拍出了奴隸船指揮系統的環環相扣、從小螺絲釘的視角拍出了苦苦支承機器運轉的同舟一命感,論帝國軍容之壯觀是遠不及 1959 版,但論賓漢個人從大貴族變成小螺絲釘的消磨「別出頭,保命最重要」, 2016 版更怵目驚心。
1959 版著重描繪艦長 Quintus Arrius ,他面對傷病奴隸有仁心( 2016 版有人傷病則彷彿世界末日),對猶大則慧眼識英雄並給他人生一課「挺有狠勁,學習駕馭;你眼中充滿仇恨,能讓你堅強存活」,對奴隸們也有「同舟一命」的心戰喊話,甚至還與猶大上演一場「神早已放棄我們,我們團結靠自己」的論辯。 2016 版對艦長描繪非常少,幾乎是路人等級,所有「同舟一命」的概念都由猶大自己的觀察體驗建立起來,並且懂得在危難時帶領大家繼續划槳努力求生。
關於腳鐐, 1959 版讓 Quintus Arrius 對猶大慧眼開恩,在開戰前一刻命人鬆開了他的腳鐐,賜與了他自由、也讓他後來感念回救艦長而成為逃生搭檔重返帝國; 2016 版則讓猶大還是銬著腳鐐跟其他人一起下沉,讓他自己不停地拉、拉、拉,終於把腳鐐拉開自己逃走,自己脫離帝國機器尋求自由。兩個版本,一個是依恃著帝國貴人逃,一個是掙脫帝國鎖鏈自己逃,各有何精采之處還要繼續看下去了。
七、流浪,返鄉
又一次鎖鏈, 1959 版是艦長想自殺、猶大救起他並用鎖鏈綁住不讓他自殺,被另一艘羅馬軍艦救起後讓艦長感念猶大救命,更感念「你的神救了羅馬艦隊」,終於解放猶大脫離奴隸生活。在此猶大看了這艘船的下艙奴隸一眼,頗有「我受了帝國開恩,但我的同伴還在受帝國奴役」之喟嘆,但很快就被拉走了,跟著艦長搭上戰馬凱旋回到羅馬晉見皇帝 Tiberius,金碧輝煌而壯觀,搭配金色號角的凱旋配樂。
同樣是又一次鎖鏈, 2016 版是猶大在岸上醒來後發現又被人銬住了,完全跳過艦長與羅馬線,就直接讓賽車商人 Ilderim登場,與猶大上演一場功利與正義的辯論,最後猶大靠他對馴馬的知識得到解鏈,與 Ilderim成為生命共同體一起回到耶路撒冷。1959 版是跟著艦長榮耀歸鄉、2016 版是夾帶在 Ilderim酋長團中偷渡返鄉,規格完全不同。
1959 版隨後,艦長家的華麗歌舞慶功宴上,更收了猶大為義子、成為羅馬貴族繼承人,猶大也帶著感念認了艦長為義父,誓言一直戴著戒指承襲家族榮耀。在這個慶功宴上,猶大還被介紹給本丟彼拉多當新朋友,在此 1959 年版他才剛剛要接替 Gratius上任耶路撒冷執政官,甚至在艦長口中「彼拉多上任符合我們的期待」。在 2016 年版,則是讓本丟彼拉多一開始就上任了耶路撒冷執政官,而且高壓統治,從頭到尾就是猶大的真正敵人。
於是,我們看到猶大像個歸鄉遊子一樣堂堂正正地坐在船上、望著遠方的家鄉土地、面容甚至還有點興奮。回到故土先在土地上打個盹兒,配樂也平靜了起來,看著戒指想起義父、頭上灑盆水想起那個給水的耶穌,還真發現沿途有老者(東方三博士中的 Balthasar)不遠千里要來追隨這位「和你年紀相仿、來自拿撒勒」的耶穌。猶大儘管還擔心著母親與妹妹的安危,但內心顯然相當平靜,甚至並沒有想著找馬薩拉報仇。
然後 Ilderim酋長與他的馬車隊終於出現了,他是個脾氣暴躁會鞭打選手的慣老闆,高壓下練不好的馬車在此跑得有氣沒力。在這 1959 年版中,作為全片高潮的「馬車大賽」主題在此第一次出現,之前除了在兩次對話中聽到猶大對駿馬的喜愛、在一次對話中談到訓練為駕車手的可能之外,倒從來沒有鋪陳過猶大對馬術的熟稔,突然間能對 Ilderim訓練風格出口指點倒是令人一驚。馬上就被 Ilderim酋長盛情款待奉為上賓,還上演一場入境隨俗的打嗝戲幽默一下 :P
由以上 1959 版的回顧,我們發現 1959 版的返鄉是一路舒舒服服左右逢源的,有艦長收為義子與繼承人、有賽馬酋長奉為上賓熱情款待、卻爾登希斯頓老實不客氣坐下來的貴氣也比 2016 版其實演員本人就是貴族的 Jack Huston氣派多了;而 2016 版的返鄉是一路從底層邊緣飄泊回來,帶著一無所有的爛命一條豁出去、靠打探家人下落的決心與找到背棄兄弟對質的仇恨驅動自己。
尤其 2016 版還特別加重了猶大與馬的關係,且不說在片頭就讓猶大與馬薩拉盡情賽馬展現其深厚背景、而能真才實料一眼看出酋長訓馬無方,更重要的是在這酋長帳下拍了很多猶大與那批受傷白馬的互動,在猶大懂馬愛馬的悉心照料下,這匹白馬彷彿成了鏡中的自己,一人一馬都從邊緣傷痛重新站起準備振作。這段細膩的人馬感情,也讓電影最後賽馬結束多敗俱傷還讓馬死在賽道上時,猶大那從快意恩仇到撫摸白馬的頓悟悔恨張力更強。
八、競爭,復仇
1959 版中,直到 Ilderim酋長談賽車提到了馬薩拉,猶大一直壓在心底的競爭與復仇念頭才終於出現。酋長夢想著在賽場上「猶太人打敗羅馬人」,但猶大心裡的復仇之火藏不住,想追隨耶穌的博士 Balthasar則開始說教「那人不管對你做過多少壞事,你都無權取他性命,他自會因他的罪受到懲罰」,不過猶大「並不相信奇蹟」,Balthasar 回以「生命就是奇蹟,我們無權過問神的旨意」然後滿臉聖光娓娓道來耶穌降生的故事。這段傳教意味超濃厚!而且訴求的是絕對的相信。
相較之下 2016 年版並沒有這種絕對相信神的橋段,只有藉由已經跟隨耶穌投身社會救助的妻子 Esther 提到「有個耶穌帶領我們放下仇恨、實踐仁愛」的社會訴求,在此成為耶穌信徒的 Esther 完全以入世的方式向猶大傳教。回觀 1959 年版中,猶大回到耶路撒冷自家廢墟重遇(還沒成為妻子的)Esther,倒是讓 Esther 滿臉聖光感恩“Its a miracle, something wonderful happened”。
1959 版猶大與 Esther 重遇,是苦苦守候不放棄希望,終於重續前緣,面對猶大想報仇只分享一位拉比的箴言「愛比恨更強大」; 2016 的猶大與 Esther 重遇,也面對同樣的抉擇卻更激烈,不是 Esther 愛的勸說就好,而是真實讓兩人見識以「恨」驅動會造成多少連鎖反應、多死多少無辜的人,你還繼續以仇恨為生,就與我成為陌路人。
1959 版重遇馬薩拉,是事業成功的馬薩拉不可一世、猶大光明正大進來下戰書挫其銳氣。問起母親與妹妹的下落,馬薩拉輕蔑地「我沒在追蹤囚犯下落的」但還是派人去找了,結果超驚懼配樂下發現她們已染痲瘋病,連痲瘋病臉都沒拍,直到大宅廢墟才跳出來嚇死 Esther ,並要求 Esther 不要告訴猶大她們還活著。以為母親與妹妹已死的猶大,向馬薩拉復仇的決心更堅,終於決定上陣賽車。
2016 版重遇馬薩拉,則是安排馬薩拉當年真的迫於無奈下令處死她們了,變成個心有愧疚但已無回頭路的墮落心靈;母親與妹妹都還活著的真相則以馬薩拉的小副官當年自作主張藏起來解決。在這版猶大知道她們活著還見面了,但只是更增憤怒想要復仇,而對她們活著的小幸運毫無珍惜甚至對她們的病痛毫無撫慰。這就繼與 Esther 重遇後再次點出猶大在「愛或恨」之間的選擇問題了。
兩相比較, 1959 版為了母妹向馬薩拉報仇,是不知道真相下的誤會; 2016 版為了母妹向馬薩拉報仇,則是知道真相下被仇恨蒙蔽而忘記愛的選擇。 1959 版讓猶大做了抉擇墮入恨的深淵,承接著這絕望氣勢推向高潮,進入中場休息間奏曲。
(間奏曲結束時, 1959 版已進行 2h25m)
九、挑戰,練兵,競技場
1959 版,Ilderim 舌燦蓮花下戰書,聲稱我的車手是猶大,馬薩拉護民官你敢不敢比?在此,當年演員得奧斯卡最佳男配的 Ilderim激起羅馬男兒集體的好勝之心;相較之下,2016 版是讓 Ilderim 來向真老闆彼拉多下戰書,而彼拉多才是真正操弄賽車把猶太人「都變成羅馬人」的陰謀挑動者。兩片都有隱含一點競技場的社會權謀。
1959 版,拍猶大練馬只拍了一鏡而已,並沒有經歷一堆挫折慢慢進步的過程,就讓他很順利地下馬、得意地摸摸四匹 "good fellows" ,口頭勉勵「不要急著贏第一圈,要贏九圈,彼此共進不要著急」; 2016 版,認真地讓猶大指點 Ilderim如何照顧單馬駕馭四馬、讓 Ilderim指點猶大如何運用策略趨吉避凶不要急著領先,真的都伴著摩根費里曼的聲音讓猶大駕馬一遍遍演練。
1959 版,到競技場外,看見很多各隊工作人員在準備裝備保養馬車,像是 20 世紀賽車場的後勤描繪,短短幾個鏡頭相當生動; 2016 版,競技場外沒多拍賽車後勤,倒是開場時藉大會主持人之口報告參賽隊伍「阿拉伯敘利亞衣索匹亞... 猶太與羅馬!」還給各隊身著傳統服裝的參賽者一個威風特寫( 1959 版也有點名,但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傳統服裝特寫)。1959 拍下層看後勤、2016 拍上層的帝國廣域,對醞釀決戰情緒來說各有千秋。
1959 版,開賽前兩位主角對話,威風而簡潔 "This is the day, Judah. It's between us now",馬薩拉是高傲挑釁、猶大是眼露復仇火光; 2016 版,開賽前對話「你該逃走的」、「你該殺了我」、「我待會就會」,短短三句話,從第一句的無奈善意開始,快速惡性互動成為最後一句充滿殺意。
1959 版的賽馬充滿金碧輝煌的帝國榮耀,搭配 2016 版遠遠不能及的壯闊軍樂與神仙一般的貴氣衣著觀眾們,還有端坐的新任執政官彼拉多,讓眾參賽者在榮耀中威風進場繞一整圈; 2016 根本省去了堂皇進場,大家只像鬥牛一般在門後屏息凝神,一開門就是你死我活的衝鋒。 1959 版拍出了賽車場與賽車文化的堂皇, 2016 版拍出了賽車的致命與孤絕,各有千秋。
十、賽車,對決
1959 版猶大與馬薩拉開場就並駕領先,等著其他雜魚衝上來領死:一個自己轉彎擦撞路肩倒下、一個被馬薩拉的大刀逼車逼到路肩倒下、一個被馬薩拉大刀鉸斷車輪倒下被後車壓死、一個在猶大逼近馬薩拉時被馬薩拉一路鞭打臨時切換車道而逼到外側路肩倒下、兩個被馬薩拉的大刀逼車逼到路肩雙雙倒下... 除了第一員之外,全部都是馬薩拉直接或間接幹掉的; 2016 版則全都是賽場意外(一個個是怎麼倒的,我也記不完整了,二刷後補上),馬薩拉自己也看得怵目驚心,猶大則謹守「先落後」的策略遠離暴風圈。
1959 版場上幾乎都是馬薩拉幹掉別人,意外較少,只有一鏡有人扛擔架出來救傷者、一鏡有士兵在路肩被撞倒、一鏡有馬車殘骸擋在路中央害猶大差點摔車又馬上站回位置; 2016 版則花了很多工夫在拍場上的清場救援,更用 Ilderim自己走下地面層帶領工作人員的冒死視角拍出這個驚懼感,而 1959 版的 Ilderim老闆只與貴族觀眾們坐在看臺上加油而已。
1959 版的賽車鏡頭幾乎全部都是水平視角,讓攝影機也搭著一輛車跟著跑,可以從後面跟著猶大緊追、可以從前面看馬薩拉領先、可以側面遠看一個個參賽者翻車落馬、可以側面近看猶大與馬薩拉鞭子對決,唯一變化的視角倒是特寫馬薩拉的輪子大刀; 2016 的賽車鏡頭多元,可以放在車上車下也可以放在別輛車上,可以忽遠忽近切換全景與人臉馬臉車輪的特寫。兩相比較, 1959 版連續寫實浩瀚壯闊, 2016 版靈活切換視角塑造隨人顧性命的驚悚無常,各有千秋。
1959 版馬薩拉殘暴揮鞭的姿態鮮明,最後猶大與馬薩拉對決時,也是馬薩拉大刀鉸斷猶大車輪、車攔杆、然後乾脆直接對著猶大不斷鞭打,最後被猶大奪鞭反擊崩潰摔車,被後車輾倒輪下,由猶大取得光榮勝利,在壯盛軍樂促擁離去時只五味雜陳地看了滿身是血的馬薩拉一眼,然後就去晉見彼拉多接受榮耀了。
2016 版馬薩拉一直沒有殘暴揮鞭、沒有用車輪刀幹掉別人,甚至猶大摔車時還恨恨地喊「這樣復仇很好玩嗎?」顯然對這無謂爭鋒已經無法承受,最後撐不住了才開始鞭打猶大,甚至最後本來可以把猶大一腳踢到車下去死,但最後馬薩拉良心發現了,硬生生抽腳讓自己翻車,猶大雖然勝利了但也翻個灰頭土臉,根本兩敗俱傷。
十一、勝利,和解
1959 版猶大勝利全身而退,帶著笑容與白馬擁抱並向祝賀者道謝,然後堂皇地走上臺階晉見彼拉多,"You are people's one true god, for the time being" 短短一句引人玩味後,就是接受彼拉多戴上桂冠,全場歡騰; 2016 版猶大勝利,是馬薩拉放他一馬後兩敗俱傷灰頭土臉的僥倖,看著只是個馬前卒的馬薩拉被抬走、撫摸著本來親愛現在慘痛犧牲的白馬,悲憤地悔不當初,而看台上主持人彼拉多向 Ilderim揭露其文化殖民奸計「你看看,大家都變成羅馬人了」。
1959 版猶大勝利後探視馬薩拉,馬薩拉撐著一口氣不死也要等他來,以敗者之姿負氣道 "Triumph completed, the race won, the enemy destroyed" ,冷靜下來的猶大回道 "I see no enemy" ,臨死的馬薩拉則終於道出母親與妹妹的下落,流放到了「痲瘋谷」,終結以令人玩味的遺言 "The race is not over" ,也許可以算是他罪惡一生臨死前其言也善吧?
2016 版在探視馬薩拉前,先拍了勝利但灰頭土臉的猶大見到了耶穌扛十字架,回報一瓢水,然後看耶穌上十字架犧牲自己救贖庸碌凡人的仇恨罪過,這才在大雨中流淚醒悟,才堅定信心探視斷了一條腿的馬薩拉。馬薩拉雖然此前靈光乍現放過猶大一馬,但現在斷了一腿悲憤莫名惡言盡出,已醒悟的猶大二話不說驚天一抱化解冤仇,相擁而泣。兩人能夠活著完成救贖,算是 2016 版令人欣慰的正向處理。
十二、救贖,信仰(1959 版)
1959 版在馬薩拉死後,還花了半個小時片長讓猶大去「痲瘋谷」尋找母親與妹妹,與 Esther 一番爭執後糾結地不敢正眼看她們。人生的苦痛很無奈,猶大想上前相認,但 Esther 堅持不相認才是為她們好。隨後,耶穌如預言地出現了,博士 Balthasar帶領眾人與 Esther 前往山丘上聆聽只露背影的耶穌講道開示「上帝對人生的答案」,邀請猶大同往但猶大拒絕“I have business with Rome”。1959 版終究是要把兩人仇恨往上追溯到羅馬帝國體制的,到現在終於露出端倪。
猶大去找彼拉多,彼拉多帶來義父的榮耀訊息:「馬薩拉死了,你榮耀了你義父、也榮耀了自己、你得到了羅馬公民身分」。但醒悟的猶大終於要正式控訴羅馬:「羅馬毀了馬薩拉、毀了我母親與妹妹、毀了痲瘋病等邊緣人生活」,然後上演帝國體制與地方自由的辯論。要回到羅馬當羅馬貴族義子、還是要回到耶路撒冷人民懷抱當他們的英雄?猶大摘下義父的戒指,放棄前者選擇了後者,彼拉多也警告「我正準備奉命平定耶路撒冷叛亂,這將是我們敵對的開始」。
回到大宅廢墟, Esther 教導仍滿懷仇恨以牙還牙的猶大「要寬恕錯誤的人」「要愛你的敵人」「要用美德換來美德」,甚至失望地指控「我失去了你,你已變成馬薩拉」等猶大醒悟。 Esther 得到耶穌的教誨,大膽地前來伸手要拉母親與妹妹重返社會,猶大也下決心前來。可惜妹妹 Tirzah 正在瀕死, Esther 安慰「只要有信仰,死並不可怕」,由猶大把妹妹抱出返回城裡,恐懼痲瘋的市民們紛紛走避。
接下來就是耶穌扛十字架示眾的「苦路十四站」, 1959 版用遠鏡頭拍耶路撒冷廣闊城市萬頭鑽動,比 2016 版壯觀太多,而且有時間餘裕讓這一路一步步激情壯烈地走,甚至還簡短拍出了第五站「西蒙代扛十字架」。絕望的母親與妹妹看到耶穌受難也重新打起了信心(本來是被抱來的瀕死妹妹居然可以走了),猶大則認出「他就是給我水的恩人」而尾隨去送水,雖然被士兵一腳踢翻趕走了。
接下來,詳細地拍了耶穌被釘、立上十字架,信眾與萬民黯然觀看。猶大臉上泛起希望之光、痲瘋病母親與妹妹再也不懼怕、風雲變色雷雨大作,讓痲瘋母妹一起體會耶穌之痛苦,然後天降甘霖治癒痲瘋!接著是榮耀上主的堂皇配樂,充滿希望。片尾回到大雨洗淨的的大宅廢墟,猶大與 Esther 終於相擁在一起,猶大轉達他聽到的耶穌臨死話語「父親,原諒他們吧,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終於讓猶大放下屠刀,擁抱被治癒的家人與生活。
最後一鏡,以夕陽下的三根十字架與牧羊人、配以聖歌般的人聲結尾。
十二、救贖,信仰(2016 版)
2016 版,把 1959 版這一大段賽車後的信仰與救贖刪到剩一點點:
首先簡短拍了彼拉多在賽後雖洋洋得意「你看看,大家都變羅馬人了」,但馬上鐵腕逮捕耶穌。在 2016 版中的價值戰爭,一邊是彼拉多的「羅馬化」文化殖民,靠競技場激發猶太人的噬血衝動歧視仇恨等等惡念;另一邊是耶穌訴求的愛與寬恕,不單要關懷身邊被歧視的邊緣人,更要大器地「愛你的敵人」。而這場賽車中,彼拉多贏得了噬血人民,卻輸了手下大將馬薩拉:馬薩拉居然犧牲自己臨陣抽腿「愛他的敵人」,此風不可長,一定要馬上斬草除根。
再來快速地拍了耶穌扛十字架,而且還是讓猶大苦澀勝利後自己回廢墟老家靜一靜、聽到街上騷動才出去。猶大在此心情糾結之時,看見送水恩人像是當年自己一樣扛著沈重枷鎖,當然要回報一瓢水。 2016 版沒讓羅馬士兵阻撓,而讓耶穌與猶大有了一小段具體話語「就讓我自己承擔吧」。這以神子承擔凡人罪過的結局就是上十字架,臨死道「父親,原諒他們吧,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然後天降甘霖,痲瘋治癒,一氣呵成拍得很簡短,沒有哪一個單場戲成為戲份超長情緒超強的高潮。
唯一的高潮發生在猶大醒悟而哭泣的臉上, 2016 版最後見識耶穌犧牲替世人贖罪,猶大是心有所感並且要馬上行動的。這行動就是回去找仇人馬薩拉,二話不說伸手擁抱,化解冤仇再做兄弟。最後又是一連串短鏡頭,靠摩根費里曼旁白串起,讓兩人與家人聚首重新馳騁草原上。這段拍得雖短,但不以耶穌受難為人類贖罪為終結,而以人類醒悟學會實踐愛為終結。
比起 1959 版以耶穌聖光結尾, 2016 版以人類的成長與相愛結尾,感覺截然不同各有千秋。
簡短觀察比較
1959 片長 3h44m,有前奏曲與間奏曲,是劇院形式,有足夠空間慢慢說故事醞釀情感;
2016 片長 2h44m(台灣只有 2h04m?),是一般商業電影長度,故事要說得俐落精準。
1959 多全景與遠鏡頭,呈現浩瀚的羅馬帝國,展現臨演動員、場景工藝、史詩配樂;
2016 多個人視角與近鏡頭,呈現兩個小人物的掙扎,由小見大體驗帝國機器之無情。
1959 很多精鍊言語,用很多壯闊言語交代劇情關鍵,是席捲奧斯卡的等級;
2016 很多生活言語,拍出很多情節來交代劇情關鍵,是一般電視劇的等級。
1959 宗教為主,人為輔。放下恨擁抱愛,是耶穌山上教導的神聖正道;
2016 人為主,宗教為輔。放下恨擁抱愛,是耶穌輕輕提醒的推己及人。
1959 女性從屬,消極等待男人,多情仁慈但不免脆弱地耽溺誤事;
2016 女性自主,積極參與事業,多情仁慈而能厲聲點醒男人。
1959 男性陽剛,一站出就頂天立地,讓硬漢影帝演起制霸全場,只在耶穌前面露脆弱;
2016 男性複雜,有創傷包袱更不吝流露於表情,但面對無情體制硬撐陽剛,等著潰堤。
1959 耶穌形象出世,處處發出聖光,沒見到臉卻吸引了許多人;
2016 耶穌形象入世,像個社會改革家,擁有低調的神性與豐沛的人性。
1959 馬薩拉不可一世而無情,一路高傲僅在臨死時良心發現;
2016 馬薩拉糾結壓抑而創傷,一路走來都迫於無奈充滿悔恨。
1959 猶大與馬薩拉文戲對話多,用雙影帝演技表達其背後的猶太與羅馬包袱;
2016 猶大與馬薩拉文戲對話少,用猶太亂黨與羅馬官僚的具體劇情呈現包袱。
1959 猶大與馬薩拉談判破裂,只有個小意外甚至還證實了真相,就嚴厲執法毫無惋惜;
2016 兩人共同維繫和平,但身後各有猶太與羅馬包袱,和平破滅馬薩拉迫不得已執法。
1959 海戰用遠鏡頭大場面浩瀚全景,氣勢磅礡,強調大難不死的如神奇蹟;
2016 海戰用近鏡頭小場面有限視角,怵目驚心,終於掙脫鎖鏈脫離帝國機器。
1959 猶大的返鄉正大光明,翻身成為羅馬執政官義子,霸氣下戰書;
2016 猶大的返鄉草木皆兵,身為帶罪奴隸要挑戰羅馬,從邊緣反擊。
1959 猶大決心參加賽車對決馬薩拉,是誤以為母親與妹妹已死,誤會下選擇的復仇;
2016 猶大決心參加賽車對決馬薩拉,是發現母親與妹妹得痲瘋,悲憤下選擇的復仇。
1959 猶大與馬薩拉與「馬」的淵源描繪不多,這決戰舞台只是帝國特色運動;
2016 猶大與馬薩拉自小賽馬、與馬感情濃厚,這決戰舞台剛好呼應童年感情。
1959 競技在耶路撒冷,執政官彼拉多主持,新官上任冷眼旁觀甚至還比較偏向猶大;
2016 競技在耶路撒冷,執政官彼拉多主持,任官多年培養馬薩拉為馬前卒用過再丟。
1959 賽車戲真槍實彈,用許多全景攝影與中距離特寫,展現壯闊熱血與速度;
2016 賽車戲充滿後製,全景之外有更多近距離特寫靈活切換,展現隨人顧性命的驚懼。
1959 猶大最後醒悟之舉,在於看穿仇人不是馬薩拉,而是背後羅馬帝國,遂割袍斷義;
2016 馬薩拉與羅馬帝國早就是猶大仇人,猶大最後醒悟之舉,在於放下仇恨擁抱仇人。
1959 猶大與馬薩拉對決就是主線,是復仇與寬恕的選擇,更大脈絡到片尾才提出;
2016 耶穌與彼拉多的理念對決拍得很明顯,不只是愛與恨、更是人性與帝國價值的對決,猶大與馬薩拉只是理念代表。
綜觀時代變遷,時隔將近六十年。在觀影文化上,觀眾的步調與速度已經大不同、電影的戲劇技巧與製作技術已大不同、上電影院看電影的整體歷程也已大不同;在信仰上,宗教的神聖性已大不同、全球人們世俗化的程度也已大不同;在集體與個體上,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崇拜已大不同、對個人英雄背後的結構認識也已大不同;在性別上,對男女兩性(以及其他性,但本片未觸及)的性別分工想像也已大不同,對女性配角的獨立性格與男性主角的陰柔多情之擁抱更是大不同。
好故事,的確值得過了半世紀後給予新詮,用新一代觀眾更熟悉的方式來細細品味。至於前作經典與後作重拍孰優孰劣?奧斯卡與電視劇孰優孰劣?那對我來說不是有意義的問題。
作者: linfon00 (笨蛋)   2016-08-24 14:30:00
賓漢 姓羅 對吧
作者: ishhabe (gutten mogen)   2016-08-24 15:24:00
推 好文
作者: nosweating (不流汗)   2016-08-24 15:36:00
推小羊的比較分析文!
作者: allenboy (allen)   2016-08-24 15:42:00
推~~寫得太精采了."賓漢"在好萊塢可以說是有著神格化地位的電影,居然有電影公司想翻拍實在是不可思議.拍的再好也會被罵..果然目前在北美市場口碑以及票房都是大敗!
作者: clioheart (誰知道)   2016-08-24 15:45:00
分析跟比較得很細,但中間對我這沒看過1959的有點混亂
作者: YYOO (回游魚のキャパシティ)   2016-08-24 15:47:00
作者: c3434222 (飄下)   2016-08-24 16:00:00
原來主角是王子,一直以為他家只是當地望族,前幾年還有個影集版,對於其中的政治部分,描寫也多了些
作者: toastemarx ( )   2016-08-24 16:15:00
推好文
作者: rubeinlove (れな)   2016-08-24 16:30:00
推強大分析
作者: bluemei (我是白目國中生)   2016-08-24 17:48:00
好認真 舊版我都忘得差不多了 有空得重看一下
作者: tenniset (tenniset)   2016-08-24 19:29:00
這文章讓人很想複習.
作者: sogai (Jacie)   2016-08-24 20:42:00
好詳細的分析文!推
作者: oneaim (澄海)   2016-08-24 23:12:00
好詳細,讓人想回味舊版
作者: LlewynDavis (魯文˙戴維斯)   2016-08-25 01:05:00
您賓漢系?
作者: chocoball (巧克力球)   2016-08-25 08:2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