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開頭,即將令人驚心的空難現場,還原一次,其後,這場經過,在薩利機長不斷
地思考片段中反覆出現,彷彿問著機長自己,這次的迫降過程中,我有沒有哪裡作不夠。
劇情十分清楚,中間卻不斷穿插著機長與調查委員會、與家人、與政論節目、
與航空業同事間的一些場景對白,可以想像,一個巨大事件所帶來的關注,與受關注者
的無法喘息與內心難處。
太多的不合理推測,也在一時之內,全部擠向機長與其周遭親人,面對這些,機長卻是
十分超然的態度去認真處理,儘管最後接近潰堤狀態,卻因為一通妻子的電話,讓機長
還是能夠相信自己的決定,並且在電影高潮處,為自己與副機長提出調查的關鍵盲點。
調查委員會經機長要求,需要透過實際電腦試飛(迫降)過程公諸於眾人,起初的試飛
操作十分順利,讓機長與副機長幾乎立於險地,機長卻在此時,就眾人包括調查委員會
一直以來所忽略的 人性 因素,提出討論,在整個迫降的208秒之中,機師有多少時間可以
面對突發狀況、進而反應思考做出對策,最後,調查委員會加入了35秒的反應時間,
結果,操作人員再也無法順利降落,經過機長的追問,才知道,原來操作人員已經練習
這個完美的官方路線 17次。
電影最後的字幕,有寫到機長出了一本名為 最高職責 的書,這份最高職責,想必是
無數空中乘客的旅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