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華人」也者,在此都是假名。它的真名是:「我們自己人的語言」
、「我們的人」。
當然條文上不能這樣寫,這圈子也不能明確地劃,一明確就要難看。然而大家心
裡總有這個意識在。所以條文就這樣寫。
那如何可謂華語呢?老國音、台灣國語、北京腔普通話、台語、粵語、客語等等
漢語自然可以算是。少數民族和原住民的語言不是漢語,說是華語有點怪,但就算不
是,因為他們是自己人,所以也當然要讓他們能平等參賽,找個名目就是了。日語好
像不能算,但只要拍那部片的是我們自己人就OK,不是就出局。
所以真正的問題始終是這個「自己人」的圈子該怎麼畫。這就是政治。
站在電影人、藝術家以及業者的立場,是不會喜歡創作自由和市場被管制,被國
家機器意識型態、政黨政治、族群政治所戕害的;當然,反過來說,如果這些政治可
以成就我,可以幫我紅,可以幫我賣,那當然就可以搞,只要主導權能在我手上。自
古至今,文人追求的都是我能搞政治、政治不能搞我。
這種夢想通常都會被無情的現實碾壓,然而有壓迫就有反抗,有反抗就有戲,有
戲才有我。金馬獎,就是目前華人所在的地區中,由華人所主導,最能承載,也最能
實現這個夢想的獎項。各種政治不正確的影片都可以來參賽,也都會特意地不給予特
殊待遇。當然人家要怎麼蓄意解讀是另一回事。
現在原住民語、日語、藏語的片子都能一體參賽,以後應該還會有一些新住民的
母語,也當然要支持,因為這些都可以讓影人在面對強權的時侯,內功更充實,更能
用太極推手來化解。
至若以單一國族立場來說「應該把那些趕走」「應該讓那些出局」,那就是用政
治搞藝術家,是和電影業界和電影人的權益有根本衝突的。好在金馬獎一開始的定位
就在價值輸出,後來電影人也成功把這塊陣地鞏固下來,守住了多次政治攻訐,是以
有現在的局面。
如果之後這些有關華語、華人的條文,變得不太能大部份覆蓋了,那麼再修改一
下,另編一個模糊說法來適應現狀,去吻合這「自己人」的圈子,那也可以。如果不
滿意金馬獎的根本定位、意識型態,或者反對那些人,那也不宜從文字上抓語病來借
題發揮;擺明車馬說你認為「自己人」應該怎麼劃才對,明刀明槍來去硬幹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