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不是只罵不挺 而是國片著重的方向不對
首先要看電影著重的方向是什麼 是市場還是得獎
如果導演重視的是得獎 那叫好不叫座 只討論不支持是很正常的
因為電影就是藝術 藝術就很主觀 而且通常藝術都很難懂
如果是走市場導向 那台灣電影真的很弱 弱到爆
是的 幾年前的確是有一波電影輝煌盛世 小品愛情片+鄉土人情味創造了票房收入
不過這都是話題性 這些東西根本不值得去電影院看
消費者是聰明的 東西怎麼弄都一樣 一點都沒有突破 根本不會一直買單
就跟手機一樣 每次推新機都是畫素提升 CPU加強 沒有新賣點 誰會買?
台灣電影就是這樣 劇情大同小異 永遠跳脫不了髒話、愛情、校園
刻劃的再深 劇情寫得再好 但是都還是一樣
而且我覺得幾年前的台灣電影盛世根本就不是電影真的好
是搭上了臉書和智慧型手機的風潮 一鼓作氣爆發出來的
一個兩個看了電影說不錯 在臉書上發文 大家為了潮 就也去打卡
人是有群眾效益的 通常一開始那幾個說好後面都會跟風
一開始的說不好 後面的也會罵
所以在PTT發文 前五樓的推或噓通常就決定這篇文章的成敗
後來打卡不潮了 台灣電影不思進取 一直想吃髒話校園愛情的老本
觀眾當然不買帳 更別說外國電影一部比一部還大製作
越搞越奇幻 劇情越來越天馬行空 續集或者是宇宙觀越來越龐大
這些都是創意和特點 就算國外的劇情也不好好了
但是製做就是大 跟台灣的小成本電影比起來 當然也是看大氣一點的
對消費者來說是有回本的感覺
當然這就牽涉到市場和資金的問題 不支持怎麼會有票房
沒票房怎麼會有錢去投資大製作
但是那是電影公司和導演自己的問題 不是消費者的問題
今天你說HTC做不出和蘋果一樣屌的手機是因為消費者不支持
所以沒錢 都不是公司的問題都是消費者的問題 這樣對嗎?
我覺得這種新聞或者文章常常說國內電影都閉門造車 不吸取國外經驗
這只說對了一半 是國內電影不懂得消費者要什麼
常常打著藝術和堅持的口號 去做消費者沒興趣或者看不懂的東西
再來怪消費者不支持 只罵不挺 啊你們做的就很怪啊 要我怎麼挺?
不過台灣電影真的有瓶頸了 因為做不出市場導向的電影
至少應該往得獎導向去走 但是現在連獎都得不到了
那表示不但被追上還被超車了
那就是又回到政府政策的問題
人民可以不支持 但是政府不能不支持
獎金、補助都可以調整多一點 必要時也可以限制國外的電影
不過限制標準要合理 如果跟大陸一樣幾乎都只有大陸片可以看
那根本只會讓國內電影自嗨 到時候會每部都是髒話每部都是校園愛情片
所有產業在發展階段都是要政府全力支持的
當人最好的情況是國人都一起支持 但是台灣人算是比較中立
不像大陸人或者韓國人這麼死忠
這當然我們也要檢討 不過這要全部都推給消費者
這就是最該死的藉口 難怪台灣電影無法成長
因為就是不會反省
※ 引述《DJSHD2 (GalaxyExplosionote7)》之銘言: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128000613-260301
: 大陸及香港影人參加「金馬53」,風光抱走17座大獎,引爆「國片為何積弱不振,有沒有
: 機會迎頭趕上」的討論。
: 「有好的創作,可以分享是好事」導演王小棣表示,獎項並不代表什麼,大家也不必因而
: 憂喜,而是要思考國片如何進步,更強調:「若以金馬獎得獎的多寡做為國片的保護牆,
: 並不可行,台灣影壇不能關著門給自己鼓勵。」
: 王小棣導演表示:「台灣影壇積弱已久,但大家都在努力,沒有得到獎項肯定,當然是個
: 打擊……那些批評金馬獎或國片不好的人,請想想自己平時是不是常常看國片?不是說要
: 拍手叫好,而是在自己的人際網絡範圍內,討論國片觸及了哪些事情,哪些有趣,哪些該
: 進步,多討論也是好事情,如果大家都保持冷漠,只有在沒得獎時跳起來罵一罵,這其實
: 也是積弱的原因之一。」
: 對於國片的未來,李行導演表示:「知恥近乎勇!台灣的導演畢竟比較年輕,要加強學習
: ,多努力;電影創作是看自己的功力,歷練不夠也不行,必須多加強用功,需要了解市場
: ,拍片不能只滿足自己的創作創意,也要看市場需求。」
: 葉如芬則建議文化部放寬標準,在每年大陸片配額、獲得最佳劇情片獎的16部大陸片之外
: ,開放所有入圍金馬獎的大陸電影都有在台灣上映的資格:「入圍等於金馬評審已經幫觀
: 眾選出一批不錯的大陸電影,大家看了,才會有比較的正確聲音,讓台灣影人有觀摩的管
: 道,才是台灣影壇進步的動力。」
: (旺報)
: 來囉來囉 開始檢討觀眾囉
: 大家趕快去看「大尾鱸鰻2」一起挺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