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
看完再見瓦城,其實有點小失望的,失望的原因倒不是此部電影敘事上或是技術上有任何瑕疵,說起來可能就是與先前所猜想的再見瓦城有點不一樣。預告一釋出,我就相當期待這部電影的題材:東南亞、勞工,以及趙德胤導演訪談提到的:在緬甸他們從來沒有生存以外的夢想。也許我就被這幾個詞彙所框架住了,我想像中的再見瓦城會有大量阿國與蓮青不斷的做粗工的畫面。
觀後發現,導演對於這塊的處理沒有刻意製造出很強烈的壓迫感,反而對於環境的描述相當平淡的帶過,故事的主軸回歸於情感,男女主角的互動卻也是平平淡淡,對於喜歡看納粹電影、習慣被畫面、被故事壓迫,到重口味的我,算是不太能適應。
不過回想一輪後,才能讀出此片的巧思,對他們而言,生存以外的都不算夢想,也許他們心中對彼此有感情、卻不敢寄望愛情。而生活無聊至極、不也是一種壓迫?若揚棄我個人對「壓迫」的想像,再見瓦城用的是最簡單的方式道出沒有選擇、無法掙脫的哀傷。
然因上個月才看過牯嶺街少年事件修復版本,此片雖然脈絡完全不同,但是運鏡、故事結構真的讓我覺得既視感很重,頗有「東南亞版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之味,而第一幕的長鏡頭、故事剪接的留白,也有點太侯孝賢了,沒看過趙導其他電影,而再見瓦城則讓我覺得他拍攝手法,似乎有很重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