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部影評
身為動物生態研究從業人員、山林愛好者(尤其偏愛中級山探勘)
也間接參與過許多生態紀錄片。看到大家對黑熊森林的一致好評
忍不住想說一下我的看法
先說結論
我覺得這部片子就只是一部以生態研究為主題的"零散"山野生活記事
我認為不管甚麼紀錄片,都應該講一個「完整」故事
生態研究紀錄片更該如此,因為一般人對這一領域並不了解
也就是不能看完之後只是感嘆:
「哇,生態研究好辛苦,好危險喔,給你拍拍手」
我不希望一般人只能看熱鬧,而是也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發,增長知識
用這樣的標準來看這部片子,就很好評論了
這部影片呈現了許多野外研究過程的"片段",但也就只是片段!
例如架鐵絲採體毛、設陷阱捕捉黑熊、收集排遺、採集果實、架自動相機、無線電追蹤
集結黑熊生態研究工作現場的諸多片段,但就是沒有說一個「完整」故事
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研究者試圖了解或探討甚麼科學問題?
研究者從中發現了甚麼?完全沒有提到,觀眾只能自己發想
除了從影片知道與黑熊有關的知識片段,例如會爬樹、冬天主食是殼斗科果實之外
觀眾並不能藉此窺知有關黑熊生態的概括輪廓
或許敘事重點不在黑熊生態,但就算導演意在呈現西方以科學邏輯建構的知識體系
與臺灣原民獵人經驗累積的山野知識之間,互為填補的浪漫相遇,卻還是片段
或意在描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以及人對大自然的情感,但也只能讓觀眾自己拼湊
對,整部就是很拼湊
林淵源站在樹上吹竹管,絕對不是好玩,那是狩獵過程的一部分
事實上,那就是在狩獵
導演沒有把故事講清楚,結果觀眾看到剪接的動物反應畫面,就只是覺得有趣
(現場在這時發出笑聲)
獵人知識如何協助研究人員,也是要觀眾自己猜想
現代獵人普遍缺乏傳統知識,狩獵只能大量依賴獸夾,間接導致斷掌熊
(但布農人其實是有獵熊禁忌的)
判斷動物出沒時間地點、製作傳統陷阱、吹竹管吸引動物
對比高比例的斷掌熊,應該會有很多啟發,但這部分,還是要觀眾自己連結
影片的時間軸也是很混亂,一開始前進大分,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逐日敘事
後面卻又跳出各個不同年份的故事,整個就是混亂
然後還一直穿插晚上黑熊紀錄畫面,影片結構非常零散
影片後段還跑出主角美籍指導老師,一整個莫名其妙。研究的辛苦得到國際認證嗎?
就不能好好說研究者與協助的原民獵人之間的故事就好嗎?
對沒有待過中級山、沒有甚麼野生動物觀察經驗、不了解生態研究的一般觀眾而言
這部片子有大量清晰動物影像、有如真背景聲音,能有身臨其境的美妙感受
然後真的就是「哇,生態研究好辛苦,好危險喔,給你拍拍手」
但我認為如果能夠把故事講完整會更好;這並非要流於說教式紀錄片
野望影展或NG很好的生態紀錄片也不說教啊,但就是能讓人有所啟發
臺灣過去也有過很棒的生態紀錄片,例如「戀戀火金姑」脈絡就非常清晰有趣
而且也沒有說教的感覺
黑熊森林其實可以更好的,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