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雖然是浪漫愛情片,但道德相當有爭議,可以接受的很快就下嚥了,不能接受的也真能找到很多無可避諱的道德缺陷,也漸漸在版上的討論激出許多火藥味。以下我想就道德問題全面地回顧一次。
Jim 有罪
首先,Jim 把 Aurora 放出來,合乎道德嗎?
我想,毫無疑問是不合乎道德的,本片也一樣採取這個立場,Jim 自己做之前做之後也都是採取這個立場。Jim 在前段與 Arthur 的聊天中再三聲明這是不對的「我絕不會再提了」、「真的不會」、「卡,結案」。但儘管一再確認這是不對的,他還是做了,做了之後馬上就後悔,面對 Arthur 也面色凝重心懷悔恨,但做錯了就做錯了已無可挽回,剩下還能做的只有努力彌補。
基於此,我想「Jim 有罪」應該可以得到毫無疑問的共識,大家不用多爭論、只要用力吐他口水就可以了。而接下來要問的就是:Jim 該怎麼贖罪?
Jim 贖罪
接下來的劇情可以看見,Jim 努力地要隱瞞這個「是我自作主張喚醒妳」的罪惡事實。如果我們一直糾結著「Jim 有沒有罪」這個爭論,那這個隱瞞怎麼看都像是 Jim在脫罪,不想讓受害者知道我是加害者,甚至還虎視眈眈想哄騙受害者上床。
不過我認為「Jim 有罪」既已是定局,有沒有罪就已沒什麼好關心的了。接下來要關心的,反而是試著站在 Aurora 的角度為她著想:莫名其妙被喚醒了,知道自己的既有人生都毀了,在空蕩蕩的太空船裡徬徨失措,那該怎麼辦?以這角度看,Jim 的行為未必是「脫罪」,而也可以是「贖罪」:我既然一時手滑鑄下大錯喚醒了她,無可挽回,那麼總要努力讓她在絕望中過得更好些,別就這樣被我一時的鬼迷心竅徹底毀了。
因此 Jim要努力讓 Aurora 快樂一點,他該怎麼做?首先當然不能告訴她「妳是我惡行下的受害者」,聽到這個一定崩潰的;其次當只能把這災難導向運氣不好的意外時,Jim 選擇不給她其實只是泡沫的希望,不要她拼命努力後又黯然徒勞,而直接告訴她「我什麼都試過了,死心吧」;死心之餘,要怎麼樣讓這顆死心活起來,就是 Jim剩下能做的事情了。
Jim 首先當個夥伴,至少以自己的存在給 Aurora 一點生活的動機,至少有個人在旁還算有個微型社會可以激勵 Aurora 保持整齊衣著與跑步游泳的紀律,不至於像 Jim此前孤身一人時活到頹廢虛無;其次當個傾聽的夥伴,讓 Aurora 至少還有個可以說話分享的對象,更重拾了寫作熱情;也順便帶著 Aurora 適應環境不用緊張害怕,更不時做點美好的小事物讓 Aurora 從悲憤中走出,開始能夠欣賞眼前的美好;再來當個感情的夥伴,既然相處得漸漸融洽、知道了 Aurora 的所愛所憾與人生理想,那麼如果自己的存在能貢獻這理想一丁點,還等什麼?
Jim 不重要,Aurora 才重要
Jim 於是出手邀 Aurora 來場約會。如果我們都以 Jim自利的角度來看,他這樣做就是個徹頭徹尾的豬哥,自作主張放出睡美人後處心積慮設計養成計畫等著收割;但如果我們以 Jim努力補償 Aurora 的角度來看,他就是用盡一切努力讓 Aurora 在悲慘命運中能看見一線曙光、進而活出新希望。隨著 Aurora 對 Jim漸有好感,如果 Jim自身能夠成為 Aurora 新希望的一部分,那當然赴湯蹈火也要做!
當然 Jim不是沒有私心,他自己也很想與佳人結緣,不過兩情相悅就是這樣呀,我以自身成全妳,也享受妳以自身成全我,何樂而不為?反之,如果 Jim要杜絕一切私心,向佳人開誠布公「是我害了妳」,那佳人簡直就是從天堂掉進地獄,在這孤寂的太空船上與罪犯兩人朝夕相處,一定崩潰。本片接下來讓這秘密仍不小心洩漏出來,看看 Aurora 如何聲嘶力竭咬牙切齒毫無生機,就不得不贊同 Jim此前隱瞞事實。這隱瞞,不見得是自私地推諉卸責,也可以是為了對方好的 white lie。
當然,這一切都還是應該放在 Jim以帶罪之身努力贖罪的前提下來看,他一點都不聖潔美好,他甚至坦承認罪求得內心舒坦的權利都放棄掉了,寧可將這罪咎隱瞞在自身縈繞一輩子,也要呵護佳人讓她充滿希望迎接新生活。不管做多少,Jim 還是有罪而且罪無可赦,但他該不該這樣隱瞞呢?以關懷 Aurora 的角度,還是應該這麼做。重要的不是 Jim認罪得到解脫或正法,重要的是如何讓絕望的 Aurora 找到人生新希望。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有許多觀眾與影評用「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來解讀 Aurora 對 Jim產生的好感與感情,不過這裡有一個小盲點。「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指的是肉票被綁票犯綁架時的求生心理,一方面是與綁架犯建立感情以減低自身受到的傷害,另一方面是透過建立感情來健壯自己不被這絕境所打敗。
然而,Aurora 對 Jim 產生的感情適用「斯德歌爾摩症候群」的概念嗎?就感情產生的階段來說恐怕不適用,因為愛上 Jim的 Aurora 完全不知自己是肉票、不知自己是被人為放出來的,而且這個看似無辜的 Jim也沒在兩人共處當中展現任何權力的暗示或宣示。對她來說這只是個狗屁倒灶的意外,而意外發生無法解決之餘有個人陪伴她一起度過,這陪伴的品質從她的眼光看來很好,那從她出發的就是真感情,絕非「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自我保護機制。
尤其,後面從地球閨蜜的真情告別中,我們發現 Aurora 在地球的人生正軌其實也從沒快樂過,這下子在星艦意外中遇上一個人開始找到快樂,就算這個人是害自己悲慘的兇手好了,身為受害者是要制裁對方伸張正義、還是擁抱對方走走向未來呢?本片標題 "passengers" 在此就有了意義:人是要當個過客糾結在既定價值而痛苦地實踐那價值、還是可以放手擁抱當下創造新生?
要開始談「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就要等 Aurora 知道真相後才有談的意義。知道真相後,本片可一點也沒有避諱,Jim 也一點也沒有避諱,而 Aurora 可一點也沒有妥協。在 Aurora 的認知中,兩人的關係從萍水相逢的美好緣份,突然轉變為有預謀的「謀殺」,她可一點也沒有流露「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所描述肉票與綁匪建立感情以求生存的症狀,她對綁匪可是聲色俱厲毫不妥協甚至差點痛下殺手,聽到那如馬後砲一般越聽越刺耳的又揮之不去的廣播道歉更是憤恨地 "I don't care!"
本片至少不是讓 Aurora 以肉票與綁匪建立連結而求存活的姿態完成愛情故事的,硬要說她「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話,頂多是她要痛下殺手的那一刻沒下殺手而已,一定令許多正義影評與正義觀眾失望了。這一個手下留情該怎麼解讀?我們可以視為「殺了他我就孤身一人了,怎麼辦」的斯德哥爾摩症狀,但也可以視為「他也不是個壞人」或「換個情境相遇,我明明會很愛他」而不忍下手。而且 Jim已經敞開雙手欣然接受正法了,這個罪人未必是個自私的壞蛋呀。
亞當夏娃創世紀
正義影評看到這裡,恐怕也會批評我一樣染上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才會對綁票電影與綁票犯寄予同情。不過同一個情節,用不同的框架看出不同的心得,只是反應各自心理所在意的不同事物而已。如果我們一直僵在「Jim 有沒有罪」上面糾結,那當然一路只期待正義得到伸張,對 Aurora 的怯懦好失望;但如果我們第一時間就建立了「Jim 絕對有罪」的認知,我們才能走下去繼續關注犯罪後的故事,看看帶罪之身該怎麼做對受害者最好。
旁人喜歡用「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框架看待這片,我也同意而且樂於用此概念檢視每一場戲,但我更偏好選擇「亞當夏娃」的創世紀框架。本片在應有盡有就只是沒人的世界裡第一個醒來的亞當是 Jim;神話裡以亞當肋骨造成、而電影裡以亞當的理想投射叫醒的夏娃是 Aurora ;電影後段還種出了如伊甸園一般的小樹,那麼象徵「罪」的蘋果在哪裡呢?我們沒在樹上看見,不過蘋果是智慧與愛欲的禁果,是否 Jim為了寂寞與愛慕違背道德喚醒 Aurora 就是這個「罪」?
上帝是同意亞當夏娃共結連理繁衍後代的,但不以道德而以自主的智慧與愛欲結合就成了罪,我們的 Jim就成了罪人,他的夏娃 Aurora 之降臨不是上帝賜與而是自己犯戒,罪該萬死,那就看看罪人能否走出上帝創造 Avalon 號太空船仍未能預見的新機?這個 Avalon 號應有盡有,就像是上帝在前五天創造了天地光氣動植物,不過 Avalon 號一切完美規律自認永不出錯的表象下,明明潛隱問題越滾越大。乖乖聽話沒吃禁果的,無法面對;自主踰越犯了罪的,反而還可以靠自己找出一片另類生機。當然啦,罪還是罪,不是贖完就沒的。
求死 vs 生機
當然啦,若說 Jim喚醒 Aurora 是要攜手修理太空船、救了五千人的命與殖民地的希望,這並不合本片邏輯,因為一開始 Jim純粹是為了讓自己別寂寞自殺才喚醒佳人,才不知道什麼太空船危機,根本只是為了求一己生路的私心。
不過如果我們不用「公德 vs 私心」來分類、而用「求死 vs 求生」來分類,我可以認同人的求生意志,Jim 首先要能為自己堅決求生,才有可能從自己開始向外愛人愛物。於是我們看到,Jim 可以把掃地機器人當小狗、可以對 Aurora 心懷愧咎而努力彌補、可以在明明一切機能完整的太空艙種出植物、可以在危機時與 Aurora 一起先救吧台機器人把它當好友... 從自我求生發揮出這些精神,才能迎接接下來拯救全船的挑戰。
人若不自愛,怎可能愛人?人若自己求死,怎可能帶著別人求生?本片許多的小細節,處處表現一個缺乏清楚邏輯的「生機」。生機非關任何道德辯論,就純粹是看見死寂就想幫它重生,對己如是、對人如是、對環境如是、對機器小狗如是、對破損的機器面孔如是、對瀕死的甲板長如是、對已死的屍體如是。「生機」沒有任何義務、沒有任何人我分際、沒有任何道德基礎、是個你做了也未必有人感謝你的動機,但它卻是末世孤身兩人仍能互相扶持、讓世界存續的動力。
當然啦,堅守道德的話,Jim 就乾脆點按下按鈕飛去太空吧,或是在船上一個人待到精神崩潰之後說不定像《顫慄異次元》幹出恐怖事情一樣害死五千人,唉既然沒有先知道太空船危機那還是自己死一死就好了,那也許才是正義影評所欣賞的正直身影吧?沒關係,亞當夏娃本來就是要吃禁果被上帝驅逐的,本片 Jim就把禁果一人吃罪惡一人扛,等著「上帝視角」的觀眾與影評來把他批到死就好。綁票犯 Jim罪該萬死是公認的,那都不要緊,要緊的是要給受害者 Aurora 一個新生契機、也給 5000 人一個存活契機。
亞當夏娃的斯德哥爾摩
這片雖然看起來只是輕鬆浪漫爆米花片,對許多影評來說更是包著糖衣的犯罪電影毫不足取,不過看完這麼多影評與觀眾心得辯論後,我倒覺得它儘管故事單純淺顯,等著觀眾自己內心激起的波瀾卻更豐富。不同的觀眾用不同角度看,還真聚焦在截然不同的故事上了。若戴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眼鏡來看就是努力辯論「Jim 有罪」與「Aurora屈服」而義憤填膺。
而若戴上「亞當夏娃創世紀」眼鏡來看,我們看見這個罪人一步步綻放生機,從小模型、小信差、小玫瑰、小約會、小彈跳、小指環、小樹苗... 就這樣一路綻放出來!我們可以選擇當個過客堅守天堂道德鄙棄一切,但也可以選擇活在當下 "hell of a life" 。
再回頭多談談「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吧,這詞幾乎是一錘定音的負面用語,任何評論只要引證歷歷抬出這頂大帽子一定沒人敢吭聲。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意義還可以更廣,不只是綁票犯與肉票的關係,任何個人被他人強勢拉入困境後建立情感以求生存的心理都類似,包括妻子與丈夫、孩子與父母、學生與老師、戰俘與軍官,這些家庭、教養、班級、囚禁、或是任何其他有權力宰制關係需要小心求生存的團體與組織,都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概念的運用空間。
當然,這些團體組織的情境,理想上都可以完美地做到最好,夫妻可以平等相待、孩子與父母可以和樂融融、學生老師可以教學相長、戰俘與軍官可以互相尊敬... 只是你我都知道,真實世界有這種完美情境的幾希矣,更多的反而是肢體家暴、言語家暴、不當管教、同儕霸凌、公司小團體與虐囚等等。世界不完美,就算是亞當夏娃也不完美,夏娃恐怕也想怒吼「上帝老爸生我出來幹嘛?這世界爛斃了!」本片 Aurora 就有一個躺回休眠艙的鏡頭表達這憤懣。
人類歷史上開闢家園打造文明的任何家庭單位,恐怕也都不完美,古代恐怕很多妻子真是「被綁架強賣到大山」的,看來光鮮一點的則是爸爸為了利益結盟強嫁女兒,現代應該也不少;而你我都市中產文化菁英戀愛結婚好像很文明,其中真的都沒有權力關係與生存策略嗎?多少人戀愛時如膠似漆、結了婚後就變了個樣?有的被柴米油鹽壓垮、有的被雙方家庭壓垮、有的一起生活認識更深後大失所望,這種種被「婚姻」綑綁的困境下要逃也是很困難的,內裡兩人各自掌握經濟情緒拳頭性愛等等資源要對方就範,低頭的那方要乾脆一刀兩斷嗎?
很多時候上了船就很難下,與其讓自己陷入更深困境,許多弱者(通常是妻子與小孩,但也未必不會是丈夫與爸爸)選擇委曲求全,與一家之主建立感情策略以避免暴力、維繫生活、創造偏安角落、甚至扭轉暴力走向共生未來... 這些都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可以解讀的。人類史上多少家庭就這樣妥協走來了?有人失敗有人成功但都一起打造了文明,亞當夏娃的關係未嘗沒有這種妥協、所有家庭與團體也未嘗沒有這種妥協。
Jim 是毫無疑問的綁架犯,強勢將 Aurora 拉入這段 Avalon 婚姻,知道真相的 Aurora 儘管一路悲憤卻也無處可逃,一開始堅決不妥協的姿態終於轉到接近片尾的「你要回來,我一個人活不下去」與「你死我也死」,露出困境之下只有向綁架犯情感妥協的斯德哥爾摩症狀。但最後一場戲,是 Jim要送她回去休眠了,無處可逃的婚姻困境解除了,那就是完全自主的選擇了。
Aurora 既然選擇留下,我還有什麼資格嘴她呢?當然 Jim還是徹頭徹尾的罪人,只是有將功贖了一點點罪而已,接下來 88 年要跪多少算盤就隨便 Aurora 囉。篳路藍縷打造家園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仍能放下過去攜手未來把壞事做到對,才有 Avalon 的文明生機,也才有 Homestead II 可以傳頌的創世神話。
而你我當代男女,且撇開那些真的如童話般純粹愛戀的夢幻情侶,也有許多是被對方百般追求、被父母壓力鼓勵或勸阻、被親友起鬨湊對或說三道四、被年齡逼得終於結下這婚,生了小孩想離也離不開了... 我們是要乾脆回到人生原點的正軌取消一切、還是努力把錯誤給做對打造更好的人生?那都是選擇,只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