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者》描述了五個年輕人面對求職的不同態度及樣貌,一針見血地點出了這個世代對自
我價值的集體焦慮與迷茫。
經歷了重重大考小考的難關,以為考上大學就是自由的開始的我們,從來不知道畢業後才
是試煉的開始—直到自己深陷其中。你是誰?你想做什麼?你的能力是什麼?在大部份人
只知道乖乖念書,考過一關又一關,從沒想過未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時候,就忽然被
丟進了必須想盡辦法把自己包裝得對目標清楚了解且積極堅定的求職戰場—即使我們從來
沒機會去好好想清楚。這裡沒有標準答案,沒有人會在你答對時給你100分說你好棒棒,
也沒有考完一個考試就能輕鬆解決的難關,甚至也不知道是不是咬牙撐下去就能擁有自己
想要的人生。於是人們開始在日復一日的上班下班中迷失了自我,找不到工作的意義,找
不到自己是誰,然後,也就麻痺了、無所謂了,反正能穩定的生活,偶爾吃吃美食、出國
旅遊就很好了。於是,看著那些不願進入這個求職體制、仍在試圖追求夢想的路上載浮載
沉的人們,你開始嘲笑他們,但其實不過是羨慕罷了,如果不貶低他們的選擇,要怎麼說
服自己現在這才是自己的理想人生呢?
「還在腦海中的想法都是傑作,而你太沉溺其中了。」
因為躲在螢幕後面高談闊論是安全的,因為不去做就不會失敗,所以我們輕易地讓自己處
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去冷眼看待他人的努力,告訴自己「我可以做得比他更好,只是
我選擇不做而已。」片中佐藤健飾演的拓人,對於昔日夥伴烏丸銀次的種種不滿和輕視,
其實都只是在幫放棄夢想的自己找藉口。而他在學長的建議下去親眼看了銀次的舞台劇後
,才終於能體會,他真正在逃避的並非現實,而是因害怕而裹足不前的自己。
片中拓人隨手不離推特的現象令我想起近來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短片
(千禧世代在職場上所面臨的問題 https://youtu.be/KsGiDrt5U2c)
不得不承認兩者都讓我感覺臉被打得好痛啊…
社群網站的出現讓人們開始習慣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大小事,從中得到被人肯定與誇
讚的即刻滿足,卻同時也對別人在網路上包裝出來的美好生活感到自卑,想盡辦法從其中
找出一點漏洞來讓自己感覺沒有輸。當光太郎和瑞月率先取得公司內定時,拓人和理香都
獻上熱情的祝賀,私下卻不約而同地搜尋了兩家錄取公司的負評,實在令人毛骨悚然,但
也是十分真實的人性面。我們都為他人的好消息感動欣喜,但又有誰敢說自己完全沒有一
絲嫉妒呢?人總是羨慕著自己沒有的東西啊。
「看到追蹤人數比好友數多你肯定很得意吧」
「你一定覺得自己的評論最棒,還會不時回去重看以前的發言吧」
理香尖銳又中肯的言論實在令人冷汗直流…
然而理香崩潰時哭喊的「如果不實況轉播我的努力,我根本就撐不下去了。」
也反映出了我們為何如此依賴社群網站。電影的最後,拓人因為瑞月對他的舞台劇劇本
的肯定而落淚、得到了療癒。說到底,我們也不過是想成為某人的何者,想獲得別人的
肯定和愛而已。
「推特的140字並不能定義一個人,
如同面試時的一分鐘自我介紹也無法看出你的全部。」
習慣從社群網站上去評斷一個人是危險的、如同習慣從他人的肯定去尋找全部的自我價值
是危險的。我們該努力的,是找出真正的自己,接受並欣賞自己所有的優點與醜態,不因
他人的評論或好惡而改變自己,了解自己的選擇不需要為他人的觀感或評論負責。那時的
我們,或許才能稱作是「完生」吧。
《何者》是一部後勁很強的電影,走出電影後仍在不停地在思考片中的細節,對照自己現
實中遇到的困境,實在很有感觸。很佩服原著作者朝井遼在精準描繪高中校園階級生態的
《聽說桐島退社了》之後,又寫出了求職世代甚至手機世代的困境,同樣寫實到帶點殘酷
,但都是必經的成長痛。曾在朝井遼作品的導讀中讀到,他的產量豐富且銷量與獎項兼具
,但他仍然堅持要像一般人一樣上班、過生活,而非專職從事寫作,於是他的作品也隨著
他不同的人生階段共同成長,或許正因為他實際的生活經驗,他才能寫出這麼令人心有戚
戚焉的深入洞察吧。
而除了好看的故事外,本片的堅強卡司更是令人眼睛一亮,演員間的火花與互動十分精彩,真的很值得進戲院好好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