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網誌: http://taqilabon.blogspot.tw/2017/03/blog-post.html
整個電影給人的感覺,是清晰、深刻、矛盾、與感慨。
故事的主角比利,是普通家庭中的普通人,他不懂國家大事,也不對上戰場殺人感興趣
,他加入軍隊只是因為一次偶然的事件,是為他姐姐出氣的後果。從家庭的相處看來,整
個家確實只有姐姐比較關心比利,比利也從不後悔為了姐姐而加入軍隊這件事。
因為一個在戰爭中英勇救人的行為被錄了下來,透過媒體的渲染,比利以及他們的部隊
成了家喻戶曉的英雄。回國這段時間,在這樣的知名度下,他們被安排去美式足球的比賽
做訪問,做中場的表演。想不到,在這樣不到半天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對記者們而
言,B班只是話題;對場控而言,B班是中場表演時站在台上的舞群之一;對觀眾而言,
B班是好奇的對象,短暫的名人;對舞台架設工人而言,B班是態度不好,礙手礙腳的一
群渾蛋。僅管每個人見到B班都稱讚他們是英雄,事實是沒有人懂他們,也沒人能懂。
最諷刺的是球隊老闆,煞有其事的把B班請來,場面話講的可圈可點,尤其一開始對記
者介紹B班的時候,那句「在看到B班的實況戰鬥之前,我從未如此驕傲自己是美國人」
,幾乎讓人要相信他了,相信他愛國,相信他懂戰爭是什麼,相信他了解這群人的價值。
但最後,數字還是最真實的語言,B班的故事對他而言,值5500美元,他說,「既然沒有
人提出其它的offer,我想對你們而言,有什麼總比什麼都沒有好」,這是多麼切實的商
業觀點,是吧?
終於,比利學到這個事實:在戰場,敵人尊敬你,同袍照顧你,長官需要你,而在國內
,比利以及B班對國人的價值,在一個半場表演與跟老闆討價還價中表現的再明顯也不過
了。但我們能責怪人民的對B班的態度嗎?畢竟,在太平盛世中吃熱狗看球賽的人們,能
對戰爭有什麼感覺呢?
比利不愛戰場,沒有人愛打仗,他一度為了愛情想留下,不想再回伊拉克,但是在發現
她喜歡的是在伊拉克為國戰鬥的自己之後,愛情也不再是留下的理由了。
比利姐姐為了他的安全,希望他留下,但是對比利而言,國內並不真實,脫下軍裝,對
這個社會來說,就只是個低微的人,不值一提,也許就只能當個低階的服務生,連養家糊
口都是個問題。回戰場,回部隊,是眼前唯一讓自己認同自己價值的路,比利希望姐姐了
解他,並以他為榮。姐弟的親情,是同袍情誼以外另一份真實的情感。
最後,誠如電影台詞,life goes on,戰爭還是要打,至於為什麼要打,沒有人知道,
對這部電影裡的角色來說,似乎也只是個次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