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預告片顯示,探險隊登陸一個「沒有動物」的星球,卻在星球上發現「小麥」,這個設
定很好,一是因為小麥自花授粉,不依賴媒介動物,二是因為小麥是高度與人類互相馴化
的作物,是確鑿的農業證據。
2. 另一支預告片中,一位探險隊員踩踏到幾顆像「馬勃」的生命型態——形狀、尺寸、粉
末噴射都像馬勃,姑且稱之為馬勃體——馬勃體迅速噴發出許多粉末,部分進入耳道感染
該隊員。假設馬勃體是異形生命週期的一個階段,則我們可說是更認識異形的生物學,也
驚嘆製作團隊又再次讓異形在生物學上更趨完整。
3. 本片承襲《普羅米修斯》與《異形》系列電影,帶有濃厚的性別、女權意識。在前導片
〈最後的晚餐〉,由數對情侶組成的探險隊中,其中一對是男同性伴侶,是系列中首次讓
同性愛具體地呈現。
以下真的要有雷囉。
4. 相較《普》,本片似乎大幅減少各式神學、哲學思辨,而著重在人與機器生化人的存在
主義辯證,透過 Michael Fassbender 飾演的不同款式的兩代機器生化人 David、
Walter,從「創造」出發,帶出「物種階級」議題。
5. 工程師創造人類,人類創造機器生化人,機器生化人 David 利用黑流體/異形病原體
創造(育種)出 protomorph 異形—— xenomorph 異形的原型。就階層而言,創造者較為
高等,一如人類(自以為地)優於機器生化人,而 David 與異形則重重地打破了階層。
David 首先散布異形病原體消滅工程師,再創造高級毀滅性生物異形,讓自己躍居階層頂
端。
6. 探險隊與 David 相遇後,在同一個時空形成「人-機器生化人-異形」間微妙的階級
平衡。機器生化人 Walter 聽命於人、David 創造並能跟異形溝通,看似直線的階層關
係,卻因為異形毀滅人類的能力,而形成三角關係。這樣的平衡微妙而脆弱,因為 David
或異形隨時都可以「逆階層地」消滅人類。
7. 相較《普》,本片減少哲學思辨後,更回歸異形系列的「動作科幻」元素。雖然增加了
人類與異形的動作對抗篇幅,是一種動作視覺、動作感官享受,然而所有角色的張力、動
機都 非 常 扁 平。由一群沒有厚度、立體度的角色所推進的劇情,不僅讓人無法投入,
更讓多處轉折充滿問號。所有的角色厚度都只在前導片〈最後的晚餐〉中呈現完了。
8. 女主角 Daniels(Katherine Waterston 飾)口頭提了超過 3 次「湖邊木屋」。湖邊
木屋作為一種符碼,象徵對亡夫的愛、對未來的信仰,驅動著她的求生意志。然而導演或
編劇只是將這個符碼由演員口頭念誦,卻展現不出主角的深度,這樣的藉物寄託說好聽是
形象化,但說穿了就只是低劣的便宜行事,令人失望。
9. David 向探險隊表示異形病毒可以感染所有植物以外的生命形式,容我挑剔地抱怨一
下,這種便宜行事的說法會產生許多難以解釋的瑕疵。照此說法,病毒無法感染與動物核
酸複製機制較相近,且同為真核生物的植物,卻能感染原核生物。劇組往後真要解釋起
來,肯定得花上好一番功夫。
10. 最後由 David 掌控太空艦,並且以字母為序的機器生化人沒有從 D 延續到 E,大約
就是暗示 David 才是主宰這一切的關鍵,並讓人期待接下來前傳三部曲終章的《異形:覺
醒》。而且 David 真的是非常迷人的角色!
11. 總地而言,本片功能性很強,解釋了許多《普》提出的哉問,戲劇張力卻極為薄弱,
似乎只為某些貫串系列的劇情而服務,表現上令人有些失望。而導演、演員不斷在幕後特
輯中,強調本片是系列中最為恐怖驚悚的,真的只讓我帶著滿頭問號走出戲院。(推文有
解釋驚悚的點,我滿贊同的。)
12. 看完非常期待接下來有神人完整解析本片中的英國經典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