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ill1478963 (deicide)》之銘言:
: 近年很多舊電影都數位化或是修復版
: 沒想到數位化後的畫質都很好,不輸現在電影,只有色調不太一樣
: 之前在電視上看逃學威龍,感覺是數位化後的,畫質清晰度不像以前的電影
: 我很好奇以前的膠捲拍攝其實畫質很好,只是當時的時代沒辦法呈現嗎?
: 如果把類似 養鴨人家 這部古早片數位化也能獲得同樣的效果嗎?
: 我對電影工業不太清楚,好奇問一下
噎都....
其實上一篇推文的kashin大也解釋的算很清楚了啦
我來補充一下就好了,一樣,有些是個人想法,大家可以討論討論
首先底片這種媒介基本上就理論上來說解析度單位可以說是溴化銀分子沒錯XD
不過目前一般換算起來,我們會說35mm大概可以掃描到8K等級的解析度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就這點來看,老片要修復到目前數位電影中高階的4K等級當然也是是絕對沒問題的
只要你有錢,對,就是錢
因為在電影後期製作上錢也就等於時間,也等於人力
我不知道香港或是中國的電影保存狀況
但我可以跟你肯定台灣早期電影保存狀況都很糟
先不管底片掃描完後的髒點、刮傷之類的基本問題
存放環境不佳造成的底片變質、甚至物理性毀損都需要大量人力跟時間去修復
(BTW,我懷疑有些版權複雜的片子可能不要說原始底片了,拷貝都找不到了吧)
而這些工作,就是需要大量的時間與人力的,也就是需要錢
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影在郭先生進駐之後可以跟大川大立一年平均修四部以上
而基本上沒甚麼錢的國家電影資料館修不了幾部還要募資的原因
其實這是很可惜的,因為這些都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可是台灣這邊重視的程度跟國外真的差很大Orz
再來是補述部分
推 linfon00: 數位不會有磨損 髒污的問題 06/12 16:01
基本上是啦,不過就畫質來說還是大多數電影人會偏好底片就是了
就連我個人也是不免多少受其影響比較喜歡Arri ALEXA的質感
RED系列對我來說還是太"利"了,不習慣阿QwQ
推 winnietslock: 都數位化了哪來一格一格給你修 06/12 16:56
當然有阿這位大哥,影片你看起來會動就是連續的圖片嘛
那我們將底片數位化也就是將每個影格掃描進電腦成序列圖檔
換言之也就是一張一張的圖片阿,你要修到很漂亮當然就是人工一格一格檢查去看咩
(老實說我很想叫你還我一口Zero,我下午真的噴在手機螢幕上XDD)
推 sleepyrat: 侯導有抱怨過中影,戀戀風塵的色調修錯了~~06/12 16:26
推 kashin: 不過數位修復技術各家差異很大 這部份等水月大補充 06/12 18:58
推 qoo2002s: 衛視電影台很多片都數位修復了 只是連色調都變了 06/12 19:28
推 kashin: 色調應該是跟掃描相機底片一樣 用的器材不同掃出來的結果06/12 19:59
→ kashin: 就不同 接著看調整的人有多少sense06/12 19:59
→ kashin: 厲害的人調整出的色調重現度就高06/12 20:00
上面這些提到的其實是現在各國或是說各個修復單位都會遇到的問題
我先承認我在修復方面所知有限,我不是中影的(笑),我也不是攝影方面出身
所以有些偏技術或是攝影部分我真的只能說個大概,或是就我理解的方式來講
基本上就底片掃描來說為了要擷取底片上所有的細節
掃出來的序列圖檔整體看起來其實會比較像是Log-C的感覺
也就是說基本上要靠後期再調色調光才可以恢復到你在電影院看到的畫面
可是重點是這些修復的調光師又不是當年劇組的人....
哪知道當年是甚麼樣子的色調阿....
所以硬幹的結果就是像上面提到的侯導覺得戀戀風塵調的不是他要的色調
後來記得是再請了廖桑去作監督,再次進行畫面的調整
另外沒記錯的話宮崎駿當年對於風之谷的修復也有一樣的狀況
最後也是再親自進行修正
還有像是剪刀手愛德華DVD、BD、25周年修復版BD三者在色調上也有所差異
連導演還在世的都這樣子了,更不用說導演已經逝世的了....Orz
前幾年有些討論區也開始注意到這種問題了
近來還要再加上UHDBD問世後的HDR問題
這些對畫面的修改與加料到底是好或是不好
我想還有得爭論勒(死
P.S.上面提到的如果覺得有誤的話可以的話也可以提出來討論一下
畢竟科技日新月異,如果有更先進的修復技術的話也可以指正我一下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