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圖文版請看:
http://ryanhuang13.pixnet.net/blog/post/460158599
《漢娜的遺言/Thirteen Reasons Why》讀後感想和作者專訪翻譯:一句問候可能就是留
在人世的最後希望
沒看過的讀者,我很推薦這本暢銷小說,只是看完心情會有點沉重。
看過的讀者,不要錯過英文版獨有的作者專訪,十三個問題包括故事靈感、敘事手法、想
傳達的訊息、為何選擇「十三」個理由…等。
高中學生 Hanna吞安眠藥自殺之後,同班同學 Clay收到七捲錄音帶,每一面都有編號,
從1到13,揭露讓她放棄生命的十三個理由,以及哪些人讓她做出這個決定。Clay 一方面
逐漸了解真正的 Hanna,另一方面意外察覺高中生活的黑暗面,可惜一切都太遲了…
此篇文章分成三個部份:自己的讀後感、作者專訪翻譯和英文版本特色。
Part 1:個人感想
分成五點:同儕認同、影響他人、流言傷害、關於自殺和伸出援手。
【同儕認同】
當時,在學生會辦公室裡,我忽然明白,沒有人能夠了解真正的我。我忽然明白,我所熟
悉的這個世界已經開始動搖了。
Right then, in that office, with the realization that no one knew the truth
of my life, my thoughts about the world were shaken.
不管別人聽到我什麼流言,我還是渴望別人能夠信任我。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他們了解我
。我並不希望他們自以為了解我。不。我要他們了解真正的我。
I wanted people to trust me, despite anything they’d heard. And more than
that, I wanted them to know me. Not the stuff they thought they knew about
me. No, the real me.
國中生或高中生通常會經歷所謂的叛逆期,既然和父母親的關係愈來愈疏遠,相對更需要
同學的認同和接納,在這種情況下,校園裡散佈的流言殺傷力更大,不幸的是,Hanna連
澄清的機會都沒有。加上她是轉學生,要適應新的城市和學校,交到新朋友的難度更高。
【影響他人】
有沒有注意到你們在我身上留下的傷痕?沒有。也許沒有。因為那種傷痕是肉眼看不到的
。
Did you notice the scars you left behind? No. Probably not. That wasn’t
possible. Because most of them can’t be seen with the naked eyes.
如果你嘲笑別人,戲弄別人,結果對別人造成了某種影響,那麼,你就要負責任了。
When you hold people up for ridicule, you have to take responsibility when
other people act on it.
沒有人能夠確定,自己對別人有可能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我們通常都渾然無覺,可是,我
們就是這樣無意間影響到別人。
No one knows for certain how much impact they have on the lives of other
people. Oftentimes, we have no clue. Yet we push it just the same.
如果你做了什麼事,對別人的生活造成了某些影響,那麼,你影響到的絕對不是只有那一
小部分。不幸的是,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影響的層面有多大,那種分寸你根本不
可能拿捏得準。當你所做的事對別人的生活造成了部分影響,那麼,你影響到的將會是他
的一生。每一件事…都是環環相扣的。
And when you mess with one part of a person’s life, you’re not messing with
just that part. Unfortunately, you can’t be that precise and selective. When
you mess with one part of a person’s life, you’re messing with their entire
life. Everything…affects everything.
我相信很多 Hanna 的同學都是收到錄音帶之後,才發覺原來自己說過的幾句話或做過的
一件事,會造成如此深的傷害,無論有意或無心,他們在往後的人生之中,都必須帶著愧
疚感活下去。例如 Alex 製作名單,把 Hanna 選為三年級中屁股最漂亮的女學生,這份
排行榜傳開之後,大家把焦點放在 Hanna 的某個部位上,而不是她這個人,更過份的是
給了別人性騷擾她的藉口…
此外,禍從口出,謹言慎行很重要,什麼玩笑不能開很難說,不能改變的現實傷害最大,
外貌和家庭無從選擇,工作和感情可以換,但不見得能說換就換,更何況憑什麼去評斷別
人呢?有些人以客觀條件來衡量,被認定符合人生勝利組的條件,難道身上沒有任何缺點
嗎?人是活生生的,不是製造出來的產品,沒辦法像產品規格書做比較,那種排名也是沒
有意義的。
你奪走了的並不是我所有的一切,你奪走了的是我僅剩的一切。
Well…not all of it. But you took away what was left.
你奪走了我的希望。你認為我不配擁有希望。
You took that hope away. You decided I didn’t deserve to have it.
我已經來到生命中的一個轉捩點,我真的很渴望有人能夠鼓舞我。任何人,任何一句鼓勵
的話,對我都是莫大的安慰。我多麼渴望有人能夠給我勇氣…而那,卻被你剝奪了。
I admitted that I was at a point in my life where I really could have used
any encouragement anyone might have left me. Encouragement...that he stole.
而現在,突然間,連我內心裡的思緒都變成大家的笑柄。我甚至沒有辦法繼續躲在自己心
裡了。
Now, suddenly, even my own thoughts were being offered up for ridicule.
hanna
這個故事一開場便緊緊抓住我的注意力,Hanna 在錄音帶開頭說;「如果你聽到了這些錄
音帶,那麼,你就是我結束生命的理由。其中一個理由。」收到錄音帶的Clay 又困惑又
害怕,小說內容先寫一段 Hanna 的錄音,再寫一段 Clay 的反應,過去和現在兩者交錯
,吸引讀者想一次看完,不過 Hanna的遭遇讓我無法繼續讀下去,必須分好幾天看,怕心
情會一下子掉到谷底。Hanna出門在外流言纏身、被人騷擾,連身在自己的房間—唯一的
庇護所,都有人來偷拍,加上私密的詩詞被公諸於世,以及其他不堪的傷害,讓她最終做
了無可挽回的決定。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某句話,是否剛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
草,即使不是,殺傷力依然存在,沒有人會希望自己是別人自殺的理由之一。
【流言傷害】
傳聞實在太多了,所以,我也搞不清楚那一種傳聞最流行。不過,我倒是很清楚哪一種傳
聞大家最不感興趣。真相。
Because I’ve heard so many stories that I don’t know which one is the most
popular. But I do know which is the least popular. The Truth.
我從來不知道她對我有什麼感覺,不知道她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更糟糕的是,我甚至相信
她真的是傳言中那樣的女生。因此,我很擔心,要是被人發現我喜歡她,那他們會怎麼說
我呢?
I had no idea how she felt about me. No idea who she really was. Instead, I
believed what other people said about her. And I was afraid what they might
say about me if they knew I liked her.
有人的地方難免有流言,不管是學校或公司,很容易變成茶餘飯後的話題之一。將心比心
,假如你是當事人,會希望別人該做或不該做什麼,應該就知道自己的責任了。除非親眼
看到,不要輕易相信,更不要當謠言的散播者。
【關於自殺】
後來,我漸漸明白了,原來那只是我一廂情願的奢望,妄想在冷漠的人間創造天堂。我漸
漸明白,原來自己變得多麼微不足道。是的,那種感覺就像,妳拼命想在這個小城市裡抓
住一點什麼,可是最後卻是一場空。那種感覺就像,有人伸手想拉妳一把,但最後卻又放
手讓妳墜落,害妳跌得更深。
Then come to realize that you’re making mountains out of molehills. Realize
how petty you’ve become. Sure, it may feel like you can’t get a grip in
this town. It may seem that every time someone offers you a hand up, they
just let go and you slip further down.
我假裝沒看到他。那倒不是因為我討厭他,而是因為我的心已經支離破碎了,我對人的信
任正逐漸瓦解,信任感一點一滴流逝,那種感覺彷彿我胸腔整個被掏空了,變成一個巨大
的黑洞。那種感覺,彷彿我全身的每一條神經都逐漸萎縮,手指頭腳趾頭逐漸麻木。神經
不斷萎縮,最後完全消失了。
I pretended not to notice him. Not because I had anything against him, but
because my heart and my trust were in the process of collapsing. And that
collapse created a vacuum in my chest. Like every nerve in my body was
with-ering in, pulling away from my fingers and toes. Pulling back and
disappearing.
輕生的念頭一定是累積許多負面情緒才會浮現,就像天空出現一朵又一朵的烏雲,最後連
太陽都被完全遮蔽,人生從失望變成絕望,自殺從想法變成行動。至於是誰造成的?關係
愈親密的人傷害自己愈深,對 Hanna來說,曾經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卻是在背後捅刀的那
個人,遭人背叛的感覺格外難過。其他像同學、情人或老師都有可能,甚至是自己的家人
。有時候,父母的關愛成了子女的傷害,父母的訴苦成了子女的痛苦,例如責怪兒子書念
不好,一無是處,讓已經沒什麼自信的國中生想要跳樓自殺;例如跟才剛踏入社會的兒子
說自己很窮,吃都吃不飽,讓兒子接到電話當天無心上班,覺得假使每個月給一筆家用還
不夠,是不是應該自我了斷,用一筆保險金來報答養育之恩。
我可以想像得到,一個沒有我的世界,大家還是一樣過日子—不管是在學校裡,還是其他
任何地方。
I could picture life—school and everything else—continuing on without me.
這是意圖輕生者很常出現的想法,的確地球不會因為你而停止轉動,可是你的去世會讓很
多人傷心,他們都有或者想要關心,只是你感受不到。而且,活下去才有希望,人來到這
個世界一定有自己存在的價值,目前你還沒找到而已,再過幾年,說不定你就發現人生的
意義,還能幫助別人,替社會做出貢獻。
【伸出援手】
沒錯,你並沒有做錯什麼,因為強暴她的人不是你,也不是我。犯罪的人是他。可是你…
還有我…我們卻袖手旁觀。我們必須負責任。
No, you’re right, you didn’t rape her. And I didn’t rape her. He did. But
you…and I…we let it happen. It’s our fault.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坐視不管等同加害者?Hanna覺得她和漠視朋友強暴女學生的同學
都有罪,還有道路停止號誌被撞倒,沒有及時跟警方反映,導致有人發生車禍而喪生。即
使沒有目擊者,即使不是犯罪人,自己也脫不了關係,良心無疑是最嚴苛的刑責。
我不知道你出了什麼事,也不知道能不能幫得上你什麼忙,不過,我看得出來,你碰到大
麻煩了。所以,我是希望你把錢省下來,留著錢好辦事。
I don’t know what’s going on, and I don’t know how I can help, but
something’s clearly gone wrong in your life, so I want you to keep your
money.
當 Clay 獨自在餐廳裡聽錄音帶,由於 Hanna經歷的傷害而臉色鐵青時,路過的陌生人堅
持要請他一杯奶昔,並說了上面那段話。隔天 Clay 看到走出輔導老師房間的同學,主動
上前打招呼,或許他的一句話,就讓對方找到願意聽自己說話的對象,心情會好一點,進
而打消不好的念頭。這些是整本書裡最溫暖的片段,人間仍有溫情,別人對你好一點,你
也對別人好一點,大家的日子就會好過一點。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替週遭的朋友做些什麼呢?首先是留意他們的外表或行為,如同書本
中所寫的,自殺的徵兆之一是髮型或穿著突然改變,還有某些人心情好不好全寫在臉上,
很容易猜到正在低潮期。再來是問候或關心,像 Facebook 營運長Sheryl Sandberg 在新
書《OPTION B》提出的建議很實用:與其問「你好嗎?」不如改問「你今天還好嗎?」代
表你明白對方正嘗試熬過每一天。還有,與其猜測對方想不想談,不如提供多一點彈性,
像是「你想找人談談的話,我都有空。無論是現在、等一下,或者晚上,以你方便為原則
。」
【漢娜的遺言】
我好想跟你說說話。說說心裡的話。一次就好。
I wanted to talk with you. Really talk. Just once.
Hanna 的心願很簡單,到頭來想說的話只能在錄音帶裡說,一口氣傾訴心聲,卻再也無從
得知別人的感覺了。她的故事很令人心痛,回想我的成長過程,幸好一直有願意聽自己說
話的對象,無論是阿姨、死黨、好友、老師、前輩、主管或老婆,聽完他們的建議,就算
還沒做出什麼改變,心情總是放鬆不少。因此,有機會的話,要嘗試去關心別人,花點時
間聽對方說話。也許,你的主動問候,就是他或她決定活下來的理由!
Part 2:作者專訪
既然書名為《Thirteen Reasons Why》,英文版特別收錄訪問作者 Jay Asher的「十三」
個問題,簡短翻譯其中八題:
1.訪問者:「請問你是怎麼產生這個故事的構想?」
Jay Asher:「關於故事的編排,我是在博物館的導覽行程中得到啟發,每位遊客拿到一
台卡式錄音機,配合導覽內容,重覆按下播放和停止鍵,可是那時候我只想寫搞笑小說,
並不適合用錄音帶來描述。關於故事的主題,我有一位親戚是跟 Hanna 同年紀的女孩,
曾經嘗試自殺,卻說不出任何明確的原因,類似Hanna 在小說中提到的—每件事情彼此之
間都有關聯 (everything affects everything)。至於如何結合錄音帶和自殺寫一本小說
呢?當我結婚過了幾個禮拜,某一天在下雪的道路上開車時,提心吊膽的心情給了我懸疑
小說的靈感,立刻找了最近的加油站停車,把汽車內的暖器開到最大,拿出筆記本寫下想
法,當天晚上睡覺前就完成了第一捲卡帶 A 面的內容。」
2.訪問者:「請問你如何想到同時發生的雙人敘事手法?」
Jay Asher:「最早我先寫完一整段 Hanna 的錄音,才加入 Clay 聽到的反應,但是還不
清楚 Hanna 的故事全貌,也不知道何時讓 Clay 出場,讓有些情節讀起來很不合理,最
後我決定唯有採用此種方法,才能讓讀者清楚我的意圖,還有立刻感受到 Clay 的心情,
而不是一個章節寫 Hanna,接下來的章節寫 Clay。」
3.訪問者:「你選擇十三這個數字,除了代表不幸運之外,還有其他涵義嗎?」
Jay Asher:「其實一開始我把女主角命名為 Anna Baker,後來發現太多跟自殺有關的小
說主角都叫 Anna,趕緊更改姓名。之後我在想 Baker 小姐的故事時,因為自己喜歡用梗
(because I love puns),靈機一動想到 Baker’s Dozen,乾脆想了十三個理由,原本
的書名為 Baker’s Dozen: The autobiography of Hannah Baker。」
P.S. 我看不懂為什麼 Baker’s Dozen (麵包師傅的一打) 是十三而非十二?請教英文小
老師 Peter 才知道典故—在中古世紀的時候,麵包在西方屬於重要的主食,黑心師傅就
利用這個優勢大賺特賺,給很少的麵包卻要求客人付一大筆錢,國王有感於民怨高漲,制
定了“A Baker's Dozen”法律,任何師傅被查到賣給客人的一打麵包少於十二條時,將
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因此師傅都會多放一條麵包,以免自己出錯。
4.訪問者:「請問你怎麼決定 Hanna 的十三個理由?」
Jay Asher:「我先訪問老婆和女性寫作夥伴,請她們回想高中生活,哪些事情是無法克
服的,再加上自己、朋友和親戚的經驗。然而我主要專注於某些事件發生後的心情轉變,
而非過程的細節。」
5.訪問者:「請問書本中哪些事情為真實事件的翻版?」
Jay Asher:「全都是讓人難堪的那些事情!像 Clay 和 Hanna 初次在 party 相遇,他
的鞋子忘記綁鞋帶,那是我第一次約會發生的事; Zach 和朋友在草地上滑倒,也是我的
親身糗事;至於我的初吻經驗比 Hanna 更慘,感覺像加了美乃滋的熱狗,雖然我的編輯
覺得太噁心,打死也不相信。其中有一件事情比較嚴肅,高中時期我的老師有個紙袋,裡
面放了一張意圖自殺的紙條,全班同學都沒人知道是誰寫的。」
6.訪問者:「你自己有嘗試要在小說中傳達某些訊息給讀者嗎?」
Jay Asher:「基本上,雖然 Hanna 承認結束生命她要負起全部的責任,但我們不可否認
待人之道的重要性。的確有些人對於他人的言論或流言看似無感,不過我們不可能知道每
件事對於某人的生命造成何種影響,是否會加深他或她的痛苦。總而言之,每個人都對別
人的人生存在影響力,這是無庸置疑的。」
7.訪問者:「擔心有人想要自殺的話,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Jay Asher:「與其害怕去關心會冒犯他們,我寧可冒這個風險也不要失去他們。情緒沮
喪的人必須知道可以跟你說話,你要嘗試了解對方的感覺,並幫忙找到協助的管道或其他
聯絡單位,不光提供電話號碼,最好能幫雙方牽上線。」
8.訪問者:「你不怕這本小說的嚴肅議題讓讀者看不下去嗎?」
Jay Asher:「當然會,所以我才用懸疑小說的格式,讓人想要繼續翻頁。此外,許多人
不敢多踏出一步去了解別人的人生,我希望讀者可以專注在故事裡的人物,而非發生的事
情。有些成年人寧願不要看到爭議性的小說,即使能夠建立他們和孩子對話的橋梁。令人
欣慰的是,這本書得到很多父母、老師和圖書館員的青睞,當作教育訓練的教材。」
Part 3:英文版本
抱歉! 圖片要看連結才有
http://ryanhuang13.pixnet.net/blog/post/460158599
英文版的設計頗具巧思,離不開「十三」的中心概念:
1.封面 THIRTEEN 的 I 改成1,REASON 的 E 左右反轉改成 3,並把 1 和 3 都用紅色凸
顯。
2.書本列出啟發作者的十三本書籍。
3.書本收錄詢問作者的十三個問題。
另外,書本最前面附上地圖,還有 Hanna 打的星號,搭配故事內容閱讀,更能融入情節
。
書本最後面是兩捲卡帶的照片。
每個章節的標題(第幾捲卡帶,A面或B面)以黑底白字顯示,放在該頁的最右邊或最左邊,
合起書本時從側面看變成索引。
我覺得黑白版本的封面比較符合小說的悲傷意境,彩色版為 2007 年的初版封面,黑白版
為 2011 年的新版封面,地圖和作者專訪應該是新版才加入的。
去年年底還推出十周年紀念版,封面中間多了金色三角形的播放鍵符號。
我最想買此款封面的英文版,但博客來網路書店還要進貨,被迫選擇別款。幸好出貨非常
有效率,當天上午訂購,隔天早上七點送到竹南的7-11。
其他款的英文版封面。
用磁帶捲出英文字母,厲害!
中文版的封面設計同樣套用卡帶的概念。
英文版封底的這幾句話巧妙結合英文字母和卡帶隨身聽按鍵,stop 的 O 變成停止鍵;
rewind 的i 變成倒轉鍵;play 的a變成播放鍵。
相較之下,中文版的句子直接刪除 stop、rewind和 play,無法看出字母和圖像的轉換關
係。
舊版的中文版封面
附帶一提,Netflix 今年三月推出改編影集,封面設計很酷,用卡帶拼湊出 Hanna 的臉
,代表每多聽完一張卡帶,就多了解她一點。
在 Netflix 影集推出之後,又炒熱青少年自殺話題,所以這本《Thirteen Reasons Why
Not: A Step-By-Step Guide To Helping Depressed & Suicidal Teenagers》在今年出
版,希望幫助青少年們走出低潮。書名很幽默地寫《Why Not》,把為什麼要自殺改成為
什麼要活下來。
P.S.
1.謝謝好友 Joey 的大力推薦,讓我讀到一本精彩小說!先看完中文版,再購買英文版,
才能研究某幾句話的原文,可是沒時間看 Netflix 的影集。
2.本書被我列入最有特色的小說敘事方法前三名,穿插Hanna 的錄音和 Clay 的反應,即
使用不同字體表示,還是花了一點時間才適應,或許對我不靈光的腦袋來說,用兩種顏色
區別更好。另外兩本書是《雲圖》和《冷靜與熱情之間》,《雲圖》作者用六段穿梭古今
的故事敘說輪迴的概念,章節編排法是1-2-3-4-5-6-5-4-3-2-1,除了第六段故事,其餘
五段都中斷在高潮迭起之處,之後才銜接到下半段。《冷靜與熱情之間》有女主角的紅本
和男主角的藍本,必須交錯閱讀,讀完紅本第一章再讀藍本第一章,不能先看完一本才看
另一本。
3.看這本小說非常有感,自己曾用過錄音帶,仍然記得某年的生日禮物是朝思暮想的雙卡
錄音機,能夠拷貝別人的原版卡帶,或者製作愛聽的精選輯。
4.文章內原文翻譯來自中文版,譯者為陳宗琛。
【延伸閱讀】
同樣以高中女生為主角,並以校園霸凌為題材的小說和電影:
http://ryanhuang13.pixnet.net/blog/post/460096141
《還有機會說再見/Before I Fall》讀後心得和觀後感想— 讓每個「普通」的一天,都
成為「值得」和「有意義」的一天!
同樣探討自殺議題的小說和電影:
http://ryanhuang13.pixnet.net/blog/post/417445201"
《Still Alice / 我想念我自己》讀後感想 – 記不起昨天,到不了明天,活在當下的一
日哲學
經歷喪夫之痛的Facebook 營運長教你如何走出傷痛:
http://ryanhuang13.pixnet.net/blog/post/459219997
Sheryl Sandberg 的《OPTION B》讀後感想(上)—安慰親人或朋友的最佳禮物書
敘事手法獨特的兩本小說:
http://ryanhuang13.pixnet.net/blog/post/356185016"
《Cloud Atlas / 雲圖》讀後感想
http://ryanhuang13.pixnet.net/blog/post/397065667
《冷靜與熱情之間》讀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