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zongjun (等待)
2017-09-24 14:03:46昨天去看了這部片,出乎意料之外的好看。敘事的方式像是生活在你我身邊的台北,充滿無力的悶 、有點墮落的靈魂。可以選擇行屍走肉的活著還是最後無言又無奈的放棄、成就自己的原則。那是一種不願妥協的堅持。
主角是楊婕、電影一開始、政治系大三的她,搬進了一個老舊的中古公寓。場景是充滿廢棄塑膠袋佈置的陽台,理應是個通風、迎接陽光的地方,卻被象徵遺棄的塑膠袋綁滿了鐵窗,看似與外界斷絕了聯繫。活在自我救贖的小世界裡,沒有了與外界的溝通語言。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最終強暴自殺的那場戲來的突兀,但其實一點一滴,從對立委的期望破滅、奮力抵抗被性侵的車內戲,一開始要江中澤不要在室內吸煙,關心弱勢族群的片段(像是安插了訥訥這個腳色在楊婕身旁)。都凸顯了楊婕追求的平衡、理想、微小的純粹,那是一種可能只有楊婕自己才懂的堅持。最終依然不可得而失落的放棄。自畫像中的美只能存在畫裡,最終割除雙眼的橋段表現血淋淋的意象,如此赤裸地捍衛自以為是的崇高純潔。
楊婕與江中澤之間的情感鋪陳可能是唯一的斷層。只能從江去接楊、三三對洗澡中的楊捍衛主權中推測江楊之間可能交往的男女關係。江跟楊之間應該也是只有楊酒醉時發生過一次關係,所以最後有四個月的身孕。最終楊看似被江強暴的片段,自殺之後,也象徵最後新生命(希望)的結束。可是江是懂楊的,所以他最後自我意識到楊會自殺,進而激烈地割下她的雙眼,自以為是地幫她捍衛她的純粹,那也是只有他們才懂的世界。彼此之間的投射成就了只能存在畫裡的“自畫像”。
片中除了時序現在、表述失去楊婕(希望)的鏡頭用黑白外。很多彩色的表徵。像是江中澤的服裝單調平素卻畫出充滿彩繪的楊婕,是他外表冷漠墮落與內心的對比。楊婕從頭到尾背著一個感覺自由改革的鮮艷藍色背包。訥訥則是彩色飽和度高、亮麗的顏色,象徵著一種非現實的另類跳脫,追求著不可得的粉紅夢。
雖然最終結局是一個激烈而無可奈何的悲。可是整部片傳達的是一個感覺,對現實不滿的感覺,對理想堅持的感覺,對愛情期待的感覺。訥訥的腳色戲份雖少,卻巧妙的豐富潤飾了整部偏單板沉悶的劇情。或許有人覺得片子傳達的訊息分散不夠深入,甚至交待的不甚清楚。可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有時不也如此,不見得會跟你身邊的人掏心掏肺。沒有過多的語言溝通描述,默默的也就走到了這個片段。總結是一部還蠻精彩的台灣“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