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銀翼殺手2049》忠於經典而續的破繭新章

作者: a80568911 (DEADPOOL)   2017-10-17 10:32:46
《銀翼殺手2049》忠於經典而續的破繭新章
.
《銀翼殺手2049》作為1982年雷利史考特的賽博龐克經典《銀翼殺手》在間隔三十年後所推出的續集,完整的保留了前作的敘事及影像風格,在劇情上的連接也絲毫不馬乎的延續並延伸出獨立且結構嚴謹的新篇章,兩部作品之間互有對應的觀點與細節的暗示,劇情中對於愈趨複雜的生物體系以及如末世般的未來世界所做出的細緻描寫更甚前作,一往如昔地給予觀眾海量的思維衝擊並夾帶著許多相較前作內容更趨複雜的哲學論述,全片風格不改以往的充斥各種節奏緩沈的文戲編排,武戲只是作為劇情轉折的流水工具,反正這系列本就不是精彩刺激的動作爽片,用著一本本哲學
觀點狂砸影迷的腦袋才是真的。
導演能夠在續集保有同樣的節奏敘事風格,音樂也保持原有極具冷調寂寞之感的電子音樂,漂亮的畫面與聲音的緊密結合才是真正拍給影迷看的《銀翼殺手》正宗續集。
不過與此同時我也能夠理解老影迷與非影迷對於此片的失望之處,畢竟《銀翼殺手2049》在主角的人物刻劃上的確大不相同。在1982年的《銀翼殺手》中主角戴克是以身為一名頂尖的複製人獵手出場並循序漸進地完成任務,且在最後打破舊有規則作為電影的結束,整體而言人物在電影中具有因事件而作出轉變的特性,並且在電影結尾迎向看似美好而未知的未來,最重要的是全片並不明示主角是否為仿生人,觀眾於此也能更融入角色所經之路。但在《銀翼殺手2049》中主角代號K/喬卻是一位開場就明說的普通標準型複製人,回憶著虛假的夢境且做著不知為何而做的工作與過著
異於常人的無聊生活,在電影中後段即便歷經滄桑而找到的真正身世也遠比身為一般複製人的自己顯得更具悲劇之感。
主角在全片中並沒有為任何事作出轉變,苦苦追尋的自我定義也不過是將角色自身所帶的悲劇性質增添更甚,在我看來觀眾之所以失望,是因為無法與前一集一樣融入《銀翼殺手2049》中主角的切身所感,畢竟主角不同以往的英雄角色表現出任何與身俱來的特別與強大,萊恩葛斯林所飾演的代號K一角幾乎從頭到尾都沒有做出任何巨大的影響與改變,也難怪觀眾無法喜歡這個角色在故事上的設定。但從另一角度思考,K同時也徹底反映《銀翼殺手》續集所側重描寫的末世泡影與科技悲歌。
何以定義“Real”?在《銀翼殺手》的世界觀裡,能夠自然繁殖、自主意識、並且依靠自己親身經歷的記憶而活,來作為真實的證明,但仿生人的出現迫使人類必須將其隔離與管控,並研發一套方法來辨別來者。而到了《銀翼殺手2049》開始出現了能夠繁殖後代的仿生人,此時便衍生出仿生人若能夠繁殖,那其後代也是仿生人嗎?既然仿生人能夠繁殖,是否能夠在分門別類上更接近人類?更甭提虛擬伴侶科技的現世,以1與0創造出來的虛擬人格,相較於以英文代碼A、T、G、C四碼創造的仿生人,兩者相似度所差無幾,而仿生人又與真實人類愈趨接近,隨科技更上層樓,一切
常規藩籬愈趨瓦解,是否有天這一道道的束縛會不斷遭到破除,以求更美好抑或是更加混亂的迷茫將來?
科技,承載著人類嚮往更美好未來的厚望,以及永無止境地攀爬的龐大野心,在銀翼殺手系列電影中卻是越趨走向未來末日。本應不存在的事物被研發出世,帶來新生也帶來毀滅,仿生人的存在打破舊有觀念對生物分類的狹隘認知,越是向耶穌般的至高領域前進,便越往毀滅與新生更近一步,片中許多尚未解開的謎題與仿生人勢力逐漸擴大的不安要素,在本作中尚未描寫完全,續集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功讓影迷更加期待下部續集對觀眾的海量哲學衝擊與色彩音樂的完美結合。
2017/10/16
幕迷影評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3362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