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標題:
前面有花園,後面有停車場的電影院
網址:
https://goo.gl/ABMsTr
全文內容:
直到國中畢業,我對電影院的印象皆是──前面有花園,後面有停車場,兩層樓的獨
棟大房子,四周擁抱蔥綠林蔭,抬頭仰望就是藍天晴日或閃爍星空。
16歲到台北求學,同學邀我看電影,來到鋼筋水泥的叢林西門町,進了某棟百貨公司
搭電梯,我一臉疑惑。
「不是要去看電影嗎?」我問。
「是呀。」女同學面對著鏡子整理頭髮、塗口紅、若無其事回答。
那一刻,我才知道百貨公司竟然有電影院。
多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呀?怎麼會連這一點常識都不知道?但換個角度,我的台北同學
卻很驚訝:「哪有電影院前面有花園、後面有停車場?台北的地寸土寸金!」
有的,我童年看電影的地方正是這種長相。
我成長的環境,就在封閉的高雄煉油廠宿舍和左營海軍營區附近,共有三座電影院,
兩座電影院叫「中山堂」,一座叫「中正堂」。位在中油廠區北門裡的中山堂,進大門需
要檢查眷屬證,只允許中油員工或子弟免費觀看;另兩座在軍校路軍營附近,中山堂播放
國片、中正堂播放西片,早年也是封閉的,只提供軍眷娛樂,後來才開放對外售票。
那年代,是雙秦雙林的瓊瑤電影黃金時期,美麗帥氣的明星、愛恨糾葛的浪漫愛情、
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以感官姿態強烈誘惑著懵懂不識情滋味的少女們,在內心編織出無
數幻想。
於是,我和同學們一面看著電視綜藝節目學唱著劉文正、高凌風、鳳飛飛、鄧麗君的
歌曲;一面騎單車到電影院看《一顆紅豆》、《我是一片雲》、《雁兒在林梢》、《月朦
朧鳥朦朧》、《小城故事》。有時候,我們會在書店門口駐足許久,張望牆上一格又一格
透明塑膠套裡一張張華美朦朧的明星照片,摸著口袋裡窘困的零用錢,思索要買林青霞、
林鳳嬌、彭雪芬還是江玲的照片。
「聽說江玲是高雄人呢。」不知道是誰說的,我們看著江玲一頭閃亮整齊的妹妹頭,
唱著「小妹啊伊呀小妹」,竟分外親切。
煉油廠的中山堂大約有一千多個座位,分上下兩層,平日作為中油員工開會或聯歡活
動使用,民歌興起,偶爾也會邀請歌手來開演唱會。我記得第一次看到童安格,是他還在
《旅行者三重唱》的時代;第一次看到黃仲崑,他的形象陽光爽朗、以一曲《無人的海邊
》走紅;每到周六日,中山堂就會播放起電影。
軍校路的中山堂和中正堂,平日國劇隊和康樂隊也都在此做勞軍演出,後來成了名符
其實電影院,人潮洶湧,買票排隊都要老久,因為緊鄰明德、建業、合群等眷村和軍營,
除了一家老小攜伴看電影,還能看到不少穿著帥氣白色海軍軍服的阿兵哥摟著打扮時髦的
女孩,成了電影外的浪漫風景。
那麼,那年代高雄的百貨公司都沒有電影院嗎?並沒有。當年高雄最紅、也曾經是全
台最大的大新百貨,或之後同集團的大同百貨都沒有電影院,大立百貨成立時,我已經在
台北。至於三多路的大遠百威秀影城和夢時代喜滿客影城,都是很久之後才蓋的商場。而
鹽埕區知名的幾家電影院,比如:光復、國際、金城、港都、大舞台、亞洲多是一層樓或
兩層樓,也不叫電影院,都叫「大戲院」。倒是,地下街有幾家電影院。
隨著時代變遷,大新百貨歇業、大統百貨大火、地下街燒毀,新建商場的影城引進優
良的聲效設備,大街小巷林立無數的影音光碟出租店到這幾年網路影劇平台興起,昔日榮
景不再,高雄老戲院們陸陸續續拆除。煉油廠的中山堂已經很久沒播放過電影,廠區也在
2015年底關閉、確認遷廠;左營眷村的中山堂和中正堂則在2010年、2012吹上熄燈號。
坦白說,16歲北上後,我再也不曾在高雄看過電影,因為僅有逢年過節才有時間南下
高雄同家人相聚,假期過度短暫。直到前些年旅居上海北京,決定搬回高雄,我才真正踏
入戲院看電影。
高雄新影城不少,近年藝術電影院也增加了好幾間,除了愛河邊的高雄電影館有定期
專題影展,大東、總圖放映廳也會配合電影節播放影片,駁二in89、MLD台鋁都是新選擇
。對居住在北高雄的我多少有些遺憾,電影院分佈,90%都在南高雄。
「前有花園、後有停車場的電影院」,已在悠悠歲月中成了歷史,每回看完電影後,
仰頭可見的晴空和星夜早黯然逝去,彷若我回不去的少女時光。
心得&問題:
很有文藝風的文章,這也勾起我小時候的回憶.@
順便想問台灣(特別是台北)還有這種前有「前有花園、後有停車場的電影院」的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