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血觀音」後,忍不住要來拿另一部「大佛普拉斯」來對照,
這兩部本次金馬獎主力得獎作品,有太多相似也有太多完全對比之處,
令人玩味不已。
1. 對話與節奏的黑色幽默
2. 錯綜複雜的政商關係
3. 台灣文化與宗教暗喻
這三者構築了兩部作品,但作者的表達方式卻是天差地別。
從電影色調來看,血觀音講的是政商名流的世界,色彩飽和又豔麗,
就算是喪服也是如此典雅高貴。劇中人物個個鮮明,有許多場戲
可以看出楊導的刻意為之,像是棠家母女間的數次對手戲,
此外,整齣步調更可以看出滿滿台灣大眾文化,採一種傳統八點檔
的方式,節奏快速且狗血淋漓地,把心機權謀的複雜政商關係,
不留一分地展演給觀眾看。觀眾在看的過程中會覺得驚心動魄,
即便離開電影院後那個韻味還會停留一段時間,久久才會散去。
而大佛卻是全劇黑白,就如同肚財跟菜埔的人生一樣,只有
行車記錄器中的畫面是彩色的,因為那是有錢人才夠格看到的世界。
黑白對彩色,社會邊緣小人物的無奈對大名流的仗勢欺人,好不諷刺。
整部腳本節奏緩慢,沒有太多的轉場跟支線,看完電影什麼都沒剩下,
只充滿無奈與無限的哀愁,就如同劇中人物一樣。
如果用宗教角度來看,血觀音是大乘佛法,它是一個驚世警言,
沒有愛的棠家,沒有愛的人生,因果循環,什麼都不剩。
大佛則是小乘佛法,社會走跳歸走跳,無奈歸無奈,
但有更多的修行,劇中釋迦不就是最好的寫照嗎?
最後一點點評,腳本上來說,還是大佛略勝一籌,
因為不是每件事都一定要解釋清楚的,這是我覺得血觀音可惜的地方,
因為我回想起來,什麼都不剩,只依稀記得那個刺激的感覺,
可惜了點,但的確也給了演員大量出彩的可能。
大佛什麼都不說,過了一陣子卻是回甘了起來,
他讓我重新思考人生與世界的道理。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血觀音拿了角色跟整體獎,
而大佛拿了腳本跟導演獎的緣故。
血觀音要說得很多,滿滿的給你,讓你驚醒,是一種入世。
大佛說得很少,什麼都不剩,讓你反思,是一種出世。
都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