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影與神同行中的地獄觀設定感覺受傳統儒家思想影響甚深
(聽說韓國社會受儒教思想影響很大)
地獄的善惡判定是一種"道德天"的標準,而且地獄本身有一種高於各個閻王的運行機制
如江林使者在片中所說是不是"貴人"跟要不要"投胎轉世"這都由地獄判定
江林說"地獄"而不是閻王。且最終閻羅王所說地獄律法第一條第一項:「只要得到
陽世的人真心原諒,陰間便不再問罪。」此觀點完全是道德>>>法律的表現
在秀鴻成為冤死鬼後,地獄耳的出現、49天時間流動的變快、自鴻被流沙淹沒,
這些現象看起來都是地獄本身的意志,閻羅王可以選擇介入,但劇中看來並無法阻止
現像的發生。而自鴻被流沙滅頂後,天倫地獄的出現是在秀鴻被江林再次制伏回到
非冤死鬼的狀態,在冤死鬼介入陽間的時間讓地獄自身出現流沙要淹沒自鴻,
這再次表現了地獄的自我意念。個人覺得這是要強調天地間自有其"道",
這個"道"凌駕於神之上。
而天倫地獄的出現在那個時間點可說是救了自鴻讓他不致於魂飛魄散
(永遠被沙淹沒就此消失)
劇中的閻羅王給我的感覺更像是菩薩,他的存在是想讓被審判者知道自己
所犯的錯是什麼,對自己的罪真心感到懺悔,自鴻透過業鏡得知當年母親
其實知道他曾想要用枕頭悶死她,當下的痛哭並跟閻羅王說我願意受罰,
此時罰與不罰已經不重要了,怎樣的處罰也敵不過心痛。
如在不義地獄所講的,會在不義地獄遭到最嚴厲刑罰的是在陽間犯罪卻
躲過追訴期的人,因為地獄沒有追訴期。在自鴻身上可以更延伸的看到
就算你躲過天地人神鬼的審判,但你終究無法躲避自己的心。
以下零散想法:
第二關怠惰地獄提到錢還有德春可以讀起訴書的能力,
感覺想講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的概念。
為什麼秀鴻最後會是貴人,我覺得可以參考康斯坦丁電影最後上帝要他上天國的要素
"捨己為人"。(透過江林救了關懷兵,給關懷兵活下去的希望,放下自己的怨念)
母親最後說都是我的錯時,會催淚是因為她根本沒有任何的錯,
即使自己是瘖啞人士生活過得那麼辛苦但他對孩子的愛是那麼的純粹
那麼相信自己的小孩
解怨脈完成千年讓49個人投胎的任務後,也非常有可能投胎到台灣
德春單純善良的讓人心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