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sien7843 (一火渡凱一)》之銘言:
: 台灣電影產業根本沒賺錢 投資拍片的老闆都是在做功德嗎?
: 在台灣要拍一部電影 成本至少3-4千萬元以上跑不掉
: 假設投資4千萬(已算低成本)拍一部電影
: 扣除戲院抽成及相關行銷費用 即便加上日後有DVD出租及電視播映版權等收入
: 電影票房也要破億也才能回本
: 目前台灣電影能夠賣到海外的也是極少數 所以在台灣的票房是主要收入
: 而要在台灣破億的本土影片 只是很少數的電影
: (去年只有紅衣小女孩2 票房勉強破億而已)
: 而就算票房破億 有很多也是賠錢的 因為整體收入是低於拍片成本
: 由上推論
: 在台灣拍電影 大部分都是賠錢的
: 請問投資拍片的老闆都是在做功德嗎?
小弟所知不多,若有缺漏還請板上神人補充。
這問題其實有很多面向可以討論
首先是命題問題
電影幾乎沒有獨資的情形
除非你是Tom Wiseau
所以這邊的老闆定義不明確
第二,賺錢不是拍電影的唯一目的
(當然有賺最好)
所以要判斷有沒有達到目的
要看背後的投資組合
譬如對於陸資來說
有時候只是為了累積旗下明星資歷
丟個幾百萬拍一部對他們來說就是拔一根毛
第三,電影中一部可以讓你賠十部
加上投資組合分散風險
所以賠的情形沒有想象中嚴重
那些穩定賠的投資者
就真的是純做功德
我見過某前副董
丟很多錢在影視這塊
最多求打平,不求賺
最後
現在國片線上線下加起來要過三千萬很難
不要說你聽過的都有
攤開去年電影,多得是你連聽都沒聽過的
就算有中資加持,跟他們本地投資比
還是少得可憐
多半時候本地電影成本還不如中國的網大
網大就是不上院線只在網路平台放的電影
現在基本一部300-400RMB起跳
一年上千部,超可怕
你說要怎麼突破這個困境
我覺得只能回到初心,慢慢磨出好故事
故事很奇妙
一樣的東西越多,不一樣的東西就會有市場
地域文化土壤的不同就是長出不一樣的基礎
老思維的人還是很多,佔據資源
但是生命力通常都是在困境中被激發
希望啦
大概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