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電影學問在編劇這邊還滿大的
大部分大陸的古裝劇都是由小說改編的,甚至是甄環傳那種虛構歷史魔改
那些小說敘事長度要用電視劇演出是比電影容易的
這個問題放到港片也一樣,很多金庸的小說在港片都被魔改
也是花了一段時間嘗試後才找出適合電影劇本的改編法
像到了周星馳的鹿鼎記時不單簡化人物還混雜情節,做合理調整
嘗試法則來說,一開始改編電影都是用刪去法,把覺得不重要的劇情刪掉
然後把剩下的劇情分成重點 (70%) 跟連接橋段 (30%) 去串成一部電影劇本
但其實拍出來的效果很不好
後來改走篇章獨立的玩法,只針對小說中某一段情節來拍電影,效果好一點
但最後就是像鹿鼎記一樣,把假太后跟神龍教主混合,把吳三桂跟延平郡王府故事混合
截取情節引人入勝的地方經過合理改編後套用在別的角色身上
相對於原 PO 講的電視劇場景重現、考就認真,這種電影劇本改編法是完全不同的
這也是大陸電影欠缺的編劇功力,所以很難說歷史電視劇的效果能重現在電影上
最擅長這門功夫的本來應該是香港人,可是 97 回歸後很多創作有其限制
不只有來自黨的,也可能是來自出資方的
掌握這種電影劇本改編精髓後你才能活用那些真實的歷史場景拍出史詩巨作
另外這也是美漫改編電影跟日漫改編電影市場反應差很大的原因
簡單來說
大陸那種歷史劇常常花很大篇章在描寫算計你、勾心鬥角、沉潛到翻身的鋪陳
套在電影劇本上完全不適用....
就算吳宇森已經只挑三國演義中的赤壁出來拍還分上下集了
也沒辦法把黃蓋苦肉計鋪陳放進去只能用別的方式帶過這一段不用
拍出來的水戰場景的確很壯觀,可是劇本跟分鏡就是達不到理想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