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資訊頁
~*-*~*-*~*-*~*-*~*-*~*-*~*-*~*-*~*-*~*-*~*-*~*-*~
1.影片名稱 : 判決
2.觀影時間 : 今天
3.觀影地點 : 真善美
4.觀影方式 : 自行購票
§其他防雷說明(非必要) : n刷等其他說明請於此區說明....可留空
~*-*~*-*~*-*~*-*~*-*~*-*~*-*~*-*~*-*~*-*~*-*~*-*~
此區為發文防雷頁
可選擇性提供上列 1~4 資訊 或不提供亦可
觀影心得於分隔線下方發布即可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會用這句話當作標題,是因為我在本片最前頭誤會了它的焦點。
在本片最前面,用「在分割能保一命,不分割則雙亡的前提下,連體嬰是否應分割?」
的案件起頭。
而接續少年的訴訟,又再度用一個極具爭議的「是否應違背耶和華見證人的兒少信徒之
意願強制輸血維生?」案。
這使觀眾很容易以為,這是部探討法律與宗教、道德孰重孰輕的作品。
然而,本片未在上面進行過多著墨,判決本身皆依法判決,對宗教的思辨蜻蜓點水。
那這部片看點是什麼?
我認為是「法律與人的生命歷程的交互作用」。
法律是死的,法官是活的,而受到判決者也是活的。
判決,是一場法律與法官的生命與受審者生命碰撞的結果。
「法官會犯錯嗎?」
結果而言,我們很難評判少年的判決是對是錯,即使女主角確實有依法判決。
但本片在前半段,集中火力告訴你一件事情,法官的生活會影響他在庭上的判決。
等不到聲稱要外遇的丈夫電話,使她對大部分訴訟缺乏耐心。
情緒上的壓力,使她對少年的案件做出「親訪當事人」的決定。
如同少年後續問的「為什麼你要來看我?過往判例不都蓋個章就完事的超簡單判決嗎?」
若說為何後半段少年對於女主角的感情這麼失控,關鍵的轉折就是這場探視了吧。
主角有犯錯嗎?許多人說這個決定Unusual。
法官是人,就算依死的法律做出正確判決,也不等於她每一步都是正確的。
「判決有錯嗎?」
少年的判決文中,法官「依兒少最大福祉」做出判決,少年應接受輸血維持生命。
事實上,這確實是個沒有爭議的判決,不管是從法益的角度或是兒少福利的角度而言,
都不至於有太大爭議。
「還有其他地方出錯了?」
過程中還有哪裡出了問題?我相信也是這部片刻意刻畫的地方。
那就是,本片刻意拿掉了兒少案件,甚至是家庭案件中,其他心理社工專業的存在。
少年的家形塑其世界觀,而此次判決,在留下他世俗生命的同時,奪走了靈性生命。
從後半的劇情中便能發現,除了宗教與其附屬的人群,少年一無所有。
在重塑少年生命的過程中,需要包含其家人、社群,乃至專業人士的追蹤甚至介入。
本片沒有放入這樣的角色,甚至讓女主角擔任這個角色。
兩個當下心理不夠堅強,生命歷程正在低谷的人放在一起,聽起來是很棒的,只要
他們的關係不是法官與案件當事人。
本片的英文片名直譯,是「兒童法」,是指與兒少福祉有關的法令。
這片名直指了本片的核心「一場與兒少福祉相關的判決」。
透過本片,我們能觸及到這種判決的複雜。
兒少本來就是一生中最為受到牽制,在依賴與獨立中掙扎的個體。
沒有一場判決,能絕對精準描述什麼是兒童的最大福祉。
本片提醒我們的是,法律本身,不一定是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變數,人才是。
而每個人都是其生命歷程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