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說我自己觀察到的部分。
就從這部片的前面四顆鏡頭講起吧。
.....雷......
第一顆,
餘國偉的後腦勺特寫。
“餘下的餘,國家的國,偉大的偉。”他這樣介紹自己。
辦事員沒聽仔細又問,“姓什麼呢?”
“多餘的餘。”
第二顆,跳餘國偉正面MS胸上鏡頭,辦事員解釋接下來的程序,
觀眾大約了解他剛被放出來。
第三顆,餘國偉在貌似工廠的紅磚圍牆外走著,遠方出現機車聲。他一個回眸。
第四顆,餘國偉POV主觀鏡頭,紅磚牆外轉角緩緩出現了一輛機車。
三四接著互跳,然後我們看到緩緩駛來的是,年輕一點的餘國偉。
就這樣四顆鏡頭,為《暴雪將至》那種巨大國家機器下個人只是多餘的螺絲釘做了定調,
為《暴雪將至》的工業感定調,
然後一個回眸,回到事件發生的十年前。
只用了四顆鏡頭。
要我說,這刀起刀落,一刀劃開,如此乾淨,
根本不是新手所為啊!
然後你現在跟我說,這是新導演,這是他第一部劇情長片,
我他媽的真的只能說,這新導演披著羊皮的狼啊。
顯然《暴雪將至》的故事脫胎于《殺人回憶》
但兩者的風格以及探究的主題,有著迥然的不同。
《殺人回憶》對我來說,討論的是事實的真相本身。
在劇情呈現上,也有更多小人物生活的真實面貌。
而《暴雪將至》完全將煉鋼廠與巨大的國家機器意象,完美融合在一起。
追索姦殺案的餘國偉,只是身處其中的小人物想證明自己的存在意義,
然而這努力最終不過徒然。
看著片子的時候,我不禁要想,霧霾為電影的末日感提供了多麼好的基本色調?
那灰濛濛的工廠,那鎮日下雨的街道,那深墨綠的雨衣。
從場景到服裝到天光到調光,《暴雪將至》有一種非常統一的末日色,
導演聽說是攝影師出身,那就是了。
但結果這位攝影師還自己寫了《暴雪將至》的劇本。
我其實是對這種男性警匪片裡的女性角色極為挑剔的女性觀眾。
但我覺得江一燕的燕子角色,從口白到念白到演出,都節制的恰到好處。
當燕子要上工之前,國偉問她,“你想不想離開這地方?”
她那又真又世故的臉上只說了一句,“現在能去哪啊?”
我以為,這劇本,節制而又有分寸極了。
當國偉為她承下那間陳舊又繽紛的美容鋪子,
這男人在後頭修著壞掉的時鐘,
她拿起小小的吹風機,徐徐地往自己臉上髮上吹著。
就是這樣而已。
那樣細瑣平凡到不真切的微小幸福。
以至於她後來在鐵橋上反身一倒,那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一個女人所以為的愛,
在男人追尋國家認同跟自我實踐的偉大追求下,成了一個笑話。
哎,到底誰才是多餘的呢?
其實看暴雪的時候,我並沒有感到多大震動。
因為在一切的節制與拿捏中,
我對於中國那時代的偉大追尋與失落,也真的無法感同身受。
我只知道,這個新導演,
根本就是個狠角色。
※ 引述《mahershalame (Yu)》之銘言:
: 想在金馬揭曉前上來請教
: 以下討論串可能有雷
: .
: .
: .
: .
: 我前幾天在金馬有看《暴》
: 看之前就有耳聞這部滿厲害
: 加上金馬也入圍滿多項
: 但不知道是自己的期待錯誤(原本以為會有緊張刺激的破案橋段)
: 還是不習慣這類的拍攝手法
: 整部看下來覺得頗沉悶、鋪陳很久
: 看到最後是有感覺案件的真相或許已不重要
: 比較著墨在男主角的心境
: 但還是看的有些霧煞煞
: 我知道這部評價都很好
: 加上在頒獎前又率先得了費比西獎
: 就覺得很想了解這部厲害、又能獲獎無數的原因?
: 能否有大大能講一下看法呢?
: PS我也沒看過《殺人回憶》所以無從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