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媽媽
中國時報 聞天祥
https://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9-01-09/656/bd0400_p_01_02.jpg
https://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9-01-09/656/bd0400_p_01_03.jpg
https://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9-01-09/656/bd0400_p_01_04.jpg
《羅馬》劇照。(Netflix提供)
二月在柏林影展見到Panorama單元近四分之一個世紀(1992-2017)的策展人威蘭史派克
(Wieland Speck),他笑說卸下重擔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在影展期間看電影。其實辦影
展卻沒時間看電影,很平常也很正常。我在這屆金馬影展「期間」也只看了一部片,而且
還是趁《羅馬》(Roma)清早七點半做拷貝測試時跟著看的,就當作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羅馬》從第一個鏡頭就讓我目瞪口呆。先是水流滑過,如潮如浪;在泡沫水花之間,還
映照出空中劃過的飛機。但是當謎底揭曉,這不過是女傭Cleo在清洗庭院車道的日常工作
。世界之大,竟能集於幾塊地磚之內!尋常家務,能變得如此詩意,已無法單用精緻來形
容了。
這是導演對童年時照顧他們的保母兼女傭Cleo的歌頌,卻未必是後者的主觀感受。她照顧
這一家大小,和另一名女傭住在院子裡的小屋,她會親吻、叫醒每一個孩子,晚上也跟著
他們一起看電視,但是當男主人需要一壺茶或任何服務時,她也會反射般地離去張羅。親
近,同時也階級分明,導演艾方索克朗(Alfonso Cuaron)無需美化或批判,只是呈現,
便百味雜陳。
就像同樣是水,影片後面一家子去海邊,孩子戲水,差點淹溺在海浪下,不會游泳的Cleo
千鈞一髮去救他們。開場的詩意,在這裡變得份外的兇猛。神奇的鏡頭讓我們彷彿身歷其
境,即使它不是3D電影,我們看到的還是黑白畫面,提心吊膽的程度卻勝過絕大多數好萊
塢超級鉅片。
其實這部電影並沒什麼峰迴路轉的劇情,只是每顆鏡頭細看都耐人尋味,前文後理交織辨
證出更複雜的人生景況。例如外遇的男主人丟下妻小,拿出差當謊言;女傭也遇人不淑,
讓她懷孕的男友竟然電影看一半就落跑。無論階級高低,都遭遇人際情感的崩滅。
還記得看起來結實也老實的男友在旅館裸著身體跟Cleo秀「武功」的萌樣,以為只是個練
家子;當女孩千里迢迢跑去找他,看著「團練」,我們跟她一塊迷惘這個男人的真實性格
,也一併覺醒這並非單純的武術;待她挺著大肚子去挑嬰兒床,從家具行向外目睹政府利
用民間武力對手無寸鐵的抗議學生大開殺戒,驚覺負心漢也在施暴的行列中。這段童年往
事或個人回憶,被放大成時代的印記與歷史的年輪,也教各種暴力,更顯殘酷。我看侯孝
賢的《童年往事》(1985)亦有此感。
生命的無常,亦在其中。片中曾出現地震,Cleo親眼見證眾人驚魂甫定,保溫箱的嬰孩卻
生氣勃勃地手舞足蹈。而在她分娩的那場戲裡,前景是驚惶痛苦的孕婦,後景是搶救無效
的孩子;不要剪接,生死同框。於是,當她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主人的孩子,未嘗不是對自
己失去親生的贖罪(因為她曾經不想要他),並且重生。
柯朗能把沒演過戲的Yalitza Aparicio在鏡頭前調教得演技自然純熟,已夠精彩,他卻沒
因此讓媽媽(女主人)一角顯得多餘或者負面,則彰顯他無論在技巧與視野上都足夠成熟
。相較於爸爸硬要開大車,而不管車道幾乎留不下一絲縫隙的權威與自我;媽媽不但和孩
子們一樣跟Cleo相處融洽,在經歷傷心頹喪,她決定換車、跟孩子坦白,也是勇氣十足。
想想除了遭遇背叛,她日後還要扛起整個家庭。主人與傭人,兩個女性不用假裝拯救世界
,卻心照不宣,相濡以沫,也拯救了彼此。
老實說,撥雲見日,固然感動。但我最難忘的,還是那些難以為外人道的艱難時刻:地震
後、海浪前、手術台、家具店,所有的孤立無援。
看完電影後,片商隔天找我問了幾個問題,其中一個是《羅馬》讓你回想到小時候什麼事
?
馬上映入我腦中的是6歲某個晚上,睡著的我被低咽斷續的聲音給吵醒,走下樓去,看見
媽媽一個人坐在那裡哭泣,她告訴我爸爸死了。除了在靈堂蓋棺的那一刻,我的印象裡,
死亡就是媽媽在燈泡下的身影,周遭只有一片黑暗。好像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變得很容
易從睡夢中醒來。
生命中總有很多不愉快、甚至不幸的事,但有時它們帶來更多的恩寵。很小我就感受到被
側目或同情,但媽媽的韌性總讓我一起理直氣壯。雖然她也無法陪我到成年。但愈認識這
個世界,就愈瞭解她的不易。
我在49歲生日的這天(但按媽媽的算法我應該50歲),看了《羅馬》,然後想到她。
【2019年01月09日 04:10 中國時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109000861-2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