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學麥娜絲雷
「有大佛普拉斯雷!」
原文連結 https://reurl.cc/r8qLMZ
以下為影評原文
————————————
「夢想」是個甜蜜又苦澀的字眼。當我們戰戰兢兢地駛在人生的彎道時,「夢想」就像安
全氣囊,在我們不慎撞向路障的當下,多少達到基本的緩衝作用,減緩我們所受的傷害或
痛苦。但隨著年歲增長,「夢想」與「妄想」的分際似乎越來越模糊,直到夢醒時分,我
們才猛然醒悟,或許自己總在同一處彎道翻車,只是因為「夢想」承擔了我們的疼痛,才
讓我們得以繼續投入徒勞無功的嘗試。「夢想家」這個稱呼也逐漸從憧憬變成自嘲。
細數台灣的電影導演,《大佛普拉斯》與《同學麥娜絲》的編導黃信堯可能是對「夢想家
」態度最苛刻的創作者。兩部作品皆有勵志故事般的起手式,結局卻可說是不忍卒睹。《
大佛普拉斯》甚至有種消極的避禍哲學,暗示與其尋求翻身之道,倒不如趴在泥濘浮沈度
日。而片中夢想一步登天的若干人馬,都在片尾灰飛煙滅。即使是毫無奢求,僅能藉由雇
主的行車記錄器想像紙醉金迷的主角,也在觀眾始料未及的情況下,無聲無息地下台一鞠
躬。
《大佛普拉斯》的夢想遙不可及,卻也因為沒有期待,反而少了失落感。但下一部《同學
麥娜絲》給了我們更踏實的夢想,從前作的「一步登天」變成「只差一步就登天」,因此
期待落空也相對的更令人痛苦。
施名帥飾演的民代候選人吳銘添,其孜孜念念的選舉口號「明天會更好」,是與他同一世
代的人們耳熟能詳的宣導標語,這句話濃縮了當時社會對夢想的樂觀態度,卻也隱含「不
許失敗」的沉重枷鎖,讓他的姓名諧音「無明天」聽起來格外諷刺。電影不但用這句話串
起吳銘添與高委員(陳以文 飾演)的衝突,更聰明地借用它的多重意涵,書寫這群肩負
成功壓力的社會中堅,在時限將至仍無法達陣得分的窘境下,那種困窘不堪的狼狽模樣。
《同學麥娜絲》讓主角們的人生有了色彩,也讓他們更有逐夢的衝勁及行動力,但這不代
表努力必定有所回報。黃信堯延續《大佛普拉斯》的說書人口吻,以旁觀者的視角講述《
聊齋誌異》般的中年男性奇譚。吳銘添一開始的「電影夢想家」形象,不外乎是導演的自
我解嘲,但他的中年得志,反而注定與夢想絕緣的不歸路。納豆飾演的林冠陶(罐頭)代
表壓抑的性苦悶,與對回憶的執著;劉冠廷的角色「閉結」則帶出全片超自然色彩最強烈
,也徹底體現命運無常的生命旅程。鄭人碩飾演的陳典鋒(電風)或許是最平凡無奇的人
物,但他耗盡心思,在條件勉強合格的前提下拼湊「成功人生」的過程,可說是令人心有
戚戚焉的生活經驗。
這四位角色一部分源自黃信堯的友人,一部分融合中年族群的人生百態。由於導演將自己
當作取材對象之一,再也無法冷眼旁觀世事的《同學麥娜絲》逐漸從劇情片切換至紀錄片
視角,轉眼間又從偽記錄片變成後設電影,甚至在片尾演出一場與《閃亮的馬鞍》(Blazi
ng Saddles) 或《聖杯傳奇》(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 不相上下的荒謬打鬥
戲。而此片也比《大佛普拉斯》有更強烈的個人控訴。黃信堯或許對「明天會更好」的神
話嗤之以鼻,但他仍然疼惜夢想家們留下的血淚。即使每位角色的結局都不盡美好,然而
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們都完成了逐夢的旅程。
吳銘添在政治的洗禮後,開始理解到自己在意的是成功的結局,而非方法或手段。那份是
否會完成的電影劇本,此刻已無關緊要。電風搶先朋友一步,努力成為符合社會期待的「
成功人士」,而他對未來仍徬徨不安,也卡在一個進退兩難的交界點。閉結用一雙巧手做
出自己的紙房子,以虛幻的方式完成置產的夢想。但在他短暫的人生裡,卻在人群中找到
真正的靈魂伴侶。
至於罐頭追求初戀對象的離奇旅程,是全片處理最完整,也是情緒最飽滿的環節,納豆則
漂亮地抓住這個良機,交出接近滿分的驚人表演。黃信堯並未點破罐頭最後黯然退出的具
體原因,然而當我們看到他在歸途中默默流淚的鏡頭時,的確能察覺眼淚背後堆疊的層層
心思,以及融合不捨、不甘心,卻又終於如釋重負的複雜情感。
黃信堯對夢想的態度是嚴厲的,但他並不吝惜給夢想家們一個溫暖的擁抱。而他在兩部長
片作品裡,也不厭其煩地提醒我們,夢想不一定是幸福的同義詞。事實上,眼尖的觀眾可
能會發現,《同學麥娜絲》四位主角的性格,其實在《大佛普拉斯》都能找到對應的人物
。縱橫兩片的納豆與陳以文,就像黃信堯精心安排的解碼線索。而吳銘添的形象,則與戴
立忍在《大佛普拉斯》裡飾演的黃啟文相映成趣。至於他是否會重蹈後者玩火自焚的下場
,或許我們會在導演的下一部作品裡找到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