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片,不得不抱怨一下,台灣現在的導演很多都太文青,喜歡拍些
小眾的片,而且似乎跟有些日本電影一樣,喜歡文以載道,執意要在電影
中講些人生道理,或者反映社會議題,但電影的主要功能是娛樂大眾啊
昨天去逛街買東西時,看到孤味預告片裡的角色在哭喊'我怎麼活得這麼痛苦啊!'
靠腰哩,演技是十分精湛,但老子絕對不買票進場看這片,現實人生已經很多不開
心的事了,老子買票進場就是要開心和放鬆的,不是要買票讓心情更沈重的!
台灣現在很少純搞笑的娛樂片,但早期不是這樣的,好小子、桃太郎、大頭兵等等
,早期不錯的娛樂片不少,再來看看香港,香港早期也很多純搞笑的娛樂片,像
雞同鴨講、最佳損友、摩登如來神掌等等,這些娛樂片不只讓人捧腹大笑,裡頭的
台詞也常成為朋友間閒聊的梗,
在最佳損友裡演牛頭帆的演員曾在受訪時說 :那根本是瞎片,後來我再也不接類似的片
和角色。我也覺得是瞎片,但就是好笑,不需用大腦又很有娛樂效果,一部悲劇可能讓人
感動個幾天,但一部好的娛樂片會讓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起裡頭的有趣情節和台詞,
影響力絕對大於小眾的文青片和悲劇,
韓國電影界似乎也意識到這點,越來越愛拍喜劇片和搞笑片(如雞不可失),
但台灣的許多導演依然喜歡活在自己的小眾世界裡,我曾參加一位文青導演的座談會,
他就直接對觀眾說,看不懂我的電影,不是我的問題,是觀眾自己的問題。我心裡
頭暗暗的說:FXXk you~
坦白說,台灣的電影界不缺人才,但拍片的方向或許該改一下,不要說教,不要什麼人生
大道理,不要講什麼社會議題,先大量拍些純搞笑的娛樂片,吸引觀眾進場,
台灣的電影才有得救,導演們不要再孤芳自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