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行》總是提早15分鐘的陳以文

作者: ppibrother (風的樣子)   2021-12-08 16:56:40
這是另外一篇,讀到關於《修行》陳以文的側寫,也貼上來分享給各位
(不禁覺得台灣真是很多好演員啊)
原文網址:
https://pse.is/3yxuwn
▎總是提早15分鐘的陳以文
「我的戲劇創作動力根植於『人物』,而人物表達的直接方式是『表演』。」── 陳以文

《修行》拍攝期間,有不少次,劇組皆請我協助接送陳以文先生。每次,陳以文總是一襲黑衣,宛如一隻黑豹,安靜地坐在後座。
我們幾乎沒有過任何交談,而我常感受到陳以文從後座傳來一股,帶有傲氣的沉鬱、透明如黑水晶的飽滿能量。
我思索著這是怎樣的演員能量。我知道陳以文是武術高手(他曾在電影《小美》秀過一套拳),也知道他熟讀文學與戲劇經典(有次錢翔導演在片場與他聊到王文興《家變》,他眼神隨即一亮),然而,仍有一股難以簡單歸類的神祕氣場,環繞在陳以文的四周。
該怎麼形容那股獨特的個人氣場,想到的是商禽的詩句:
「不識歲月的容顏,不知歲月的籍貫,不明歲月的行蹤;乃夜夜往動物園中,到長頸鹿欄下,去逡巡,去守候。」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不管當天通告時間多早,陳以文總是至少提早15分鐘就到達約定地點,沒有一次例外。
「準時」,這項看似基本的要求,在現在的拍片環境裡,幾乎已成了一種不可強求的美德。
陳以文不僅是準時,他總是早到。
我總是能清楚地感受到,在陳以文抵達搭車的集合地點之前,他便已經準備好當日的演員功課。他一搭上車,他就一直在保持著自己的演員狀態,等待著稍晚在攝影機前,迸發他的表演。

2019年,陳以文以《陽光普照》榮獲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我常覺得,「最佳男主角」的名號,不足以涵蓋陳以文在影視╱表演產業的廣度,及其深度。
早在《西部來的人》(黃明川導演,1991),陳以文便以擔綱男主演,而後他跟隨楊德昌導演,不僅擔任演員,更是學習導演之術,隨後也陸續執導多部電影。而在他決定重回演員身分,「重拾二十幾歲時,自己充滿熱情、最喜歡的那件事」,他的表演就不僅是演員視角的表演,更是伴隨著導演視角的表演。
《修行》拍攝現場,常看到陳以文與錢翔導演討論接下來的表演時,陳以文會詢問鏡頭細節,知道攝影機的方位與角度,以做出相對應的影像表演。
一種具有導演思維的影像表演。

陳以文的表演的深度,還不僅於止具有影像感,也大量奠基於劇場訓練所給予的豐厚累積。
在決定重拾演員身分之際,陳以文隻身前往洛杉磯接受演員培訓,還報名獨白比賽(LA's 8th Annual 1Minute Monologue Contest),並自編自演舞台劇《死刑犯的最後一天》(2015首演),那是一齣帶有強烈社會意識的小劇場作品,直指國家機器是否可以殺人的道德探問。
從人物的個體性出發,中間交雜著許多縝密的人文思考,最後運用「表演」予以生猛直接地呈現。
這是陳以文式的表演,一個無法輕易以「演員」身分涵蓋其繁複的演員。
作者: sampsonlu919 (歡迎所有球隊教訓舊金山)   2021-12-08 17:01:00
他算是大器晚成 陽光普照的成功讓他終於成為巨星級影響其實他還沒爆紅前有出過自傳「殺掉青春沒有夢」我個人讀過感覺還不錯 希望能再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