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在車上》- 他者那部份的自己

作者: plurrr (ss)   2022-02-11 20:26:59
之前在寫偶然與想像,備註中已有有附部落格的連結
最近上院線,重新編輯一下,分享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https://reurl.cc/EpQRem (圖文並茂版本)
沒有《歡樂時光》(happy hour)過度的自由跟即興,《在車上》Drive My Car相對嚴謹
又不失創新的敘事方式。主要還是延續著導演濱口龍介擅長在日常話語/演戲台詞之間展
現劇本排演與電影表演的轉換。電影中的劇本練習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話,又像是電影
中角色關係之間沒有說出來的,好比精神分析的象徵與想像落差,對應著不斷缺席的真實
(The Real)。並利用一台紅色復古車(如此村上村樹的中產階級品味?),像是一個移
動的告解室,車外風景蒙太奇的內心映照,達成完美的調度。
電影結構貼合著電影的原著:村上村樹的《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短篇小寫集的第一篇同名
短篇:資深劇場名演員主角:家福,與妻子音過世前外遇(利用電影片頭前的前導結構交
待),和過世之後的故事(電影片頭之後的)。以及身為劇場演員的電影劇情中要排練的
戲劇劇本:契訶夫的Uncle Vanya。
電影中讀本與排演過程成為一種戲劇中的戲劇,並提示著現實的回憶跟虛構的劇本之間並
不是如此可以簡單二分,甚至是互通聲氣,好比夢境跟現實的關係:反映了一種真實(又
是精神分析)。整體來說如此形式相對複雜的結構。《在車上》無疑是一次十分優秀劇本
示範,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影像表現(尤其是結尾北海道場景,雪中廢棄傾倒房屋,只剩
建材的遺跡感;與最後一場舞台畫面,手語的表現)。說真的,《在車上》的確值得一座
金棕櫚獎(註)。只不過某方面還是點太ㄍ一ㄥ,或許有些評審不喜歡這樣壓抑,但我覺
得那是很其次的部分。
相對《歡樂時光》對於表演的自由和實驗性,《在車上》核心來說或許更加聚焦在人跟人
的關係,某方面是愛情,關於信任、背叛之類,並藉由Uncle Vanya劇本中那些抽象,片
段的文字與情節,在某種冷感的語言排練當中過渡到現實的炙熱情感。同時十分巧妙的鑲
嵌在一個藝術家到異地排練戲劇節的新開展故事線,也堪稱順暢地,如此在讓人有所期待
的故事主線中,安插更多虛實混亂的,故事中的故事。
也並非活在某種真空、抽象的藝文世界,所以才會以那種以東亞名目的戲劇合作計畫。以
日文、韓文、中文甚至手語勾勒出廣島在二戰時期重要的歷史位置。連帶著隱約提醒著中
國與韓國曾經被日本入侵的被殖民者,藉由藝文交流的世界觀。(在此先不討論,找了一
位在中國發展的台灣演員:袁子芸,作為一個中文的述說者這個身份的問題)
另一個更重要的是司機渡里,作為一個「出社會」經驗相當豐富的非藝文工作者,對戲劇
藝文社群自我感覺良好氣氛的一種介入與提醒,並激賞導演藉由帶出司機的過去,從逃離
家園,開車開到車沒油,沒錢只好去開垃圾車的種種社會經驗,連帶拍攝焚化爐的垃圾碎
片中思考物質與文明,暗喻廣島被投下原子彈成為廢墟的過去。
男主角:家福。與兩位配角:妻子音和小王高槻的三角關係在事業與肉體上的互補(高槻
年輕帥俊,但演戲專業卻遠遠不及戴綠帽的家福)音在經歷兩次的死亡:夫妻女兒的死去
之後,恍如死後重生,從演員變成說故事的人;與音自己的死去,兩個男人與亡者做愛後
的夢境與靈感故事來填補、延續三人的關係。加上另一位角色司機渡里長期被媽媽規訓,
卻在電影後段自爆,媽媽身體住了一位小朋友是她唯一的朋友,但不知道是媽媽精神錯亂
還是在演戲。
劇中劇,現實的幻想,幻想的現實,《在車上》複雜的文本,最後又回到什麼是藝術生產
?這個最終的提問。藝術是關於記憶、想像和慾望之間的產物,並與任何過往的情感交雜
(大多是憤怒與悲傷),再藉由交談、訴說與聆聽的方式,這是《在車上》所描繪「共享」
關係的藝術性。也就是創作者,或所謂敘事者,成為了他者那部份的自己。或
,外在世界跟自己共存的方式。
作者: momvic110456 (monvicada)   2022-02-13 00:3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